天天看点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宝妈西西下班回来,打开门的一瞬间就感受到了家里的不对劲,换好拖鞋后走向卧室,美好的心情瞬间被满地破碎的化妆品给打乱了,自己最爱的口红和粉底液无一幸免,怒气已然达到顶点。

她深吸一口气,将视线一转望向正跪坐在地毯上的娃儿,立马质问孩子:“你的破坏力还能再强一点吗?”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话说,这种体验她已经不止经历一次了,西西觉得自己再不教训下熊孩子,以后她肯定会犯更大错事。正当她准备动手的时候,刚到家的丈夫就赶紧制止了她,丈夫说“你怎么就认定是宝宝干的?证据呢?”。

西西被他的一句话给问倒了,自诩为新时代的辣妈,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治小孩罪的人。

刚刚冲上顶峰的怒火逐渐息怒,平复好心情后,来到娃面前,和颜悦色且语气温柔地问自家小宝贝:“崽崽,妈妈的化妆品是谁摔碎的啊?告诉妈妈,有奖励哦。”娃儿低着头对着手指说:“是大白,我和它玩捉迷藏的时候,它不小心就打碎啦!”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看完《玛莎和熊》后,带来的亲子教育警示

理清楚前因后果后,西西惩罚了阿拉斯加大白,也叮嘱了小宝贝以后玩捉迷藏不能去卧室,虽然西西很心痛那些化妆品,但更多的却是心有余悸,幸亏丈夫制止了自己,不然肯定会伤了娃的心。

这让西西想起上次陪宝宝看的那部叫做《玛莎与熊》的动画片,其中《奇怪的脚印》一集里就有类似的亲子教育警示: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感知能力。

这集的大致剧情讲述的是小主人公玛莎坚持认为,那留下的脚印是小兔子的,但大家都不相信,还好最后证明小玛莎说的是正确的。

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候,家长们总是容易被眼睛看到的现象所影响。他们自认为尝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要多,所以仗着年长就盲目自信,却忽略了视觉之外的很多信息。

比如距离、比如气味、比如直觉等等。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感知能力非常强。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而且对事物往往有着更加细致的观察能力,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时遇到事情,不要武断地以大人的角度和观点去下结论。

简而言之便是,咱们要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持绝对化的论述。这一点也要教育给孩子,有利于培养完善他们的性格发育,请信任孩子的感知觉能力,如此才能更加有助于孩子顺利成长。

那么,在哪些事情上父母容易误解孩子呢?

父母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实际上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在性格的成长上,并不只有一面。所以父母们千万别自以为是,更别用想当然的思维去误解他们。

在孩子学习上误解他们

好友的儿子正在读初中,具有严重偏科的现象,好友觉得儿子早恋,一心二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有种奇怪偏执,不愿意解释,不愿意吐露内心的想法,无论父母怎么责骂和误会,他都不解释,直到孩子爷爷看不下去,不希望好友和儿子的关系越变越僵。

于是亲自出马,和孙儿推心置腹地聊了好几个小时,这才弄清楚缘由。

原来是重点班压力大,又面临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孩子心绪不稳,一次没考好就落下了疙瘩。年纪不大的小孩很难掌控自己的思想,一不小心就容易钻进死胡同,再加上没考好的科目,越来越学不进去的死循环,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从而拒绝与父母沟通。

而作为父母的立场,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切忌去伤害孩子的心。所以在面对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时,不妨给予鼓励和肯定。

另外,亲子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应该尽量避免彼此可能会摩擦起的误会。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在孩子花钱上误解他们

闺蜜下班后带孩子去逛超市,买完清单上的东西后正准备结账回家,结果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袋零食,死活不肯放下。

闺蜜觉得孩子吃多了零食对牙齿有伤害,怎么都不同意买,但在孩子各种撒泼耍赖、满地打滚的攻势之下,最终选择了妥协。

像类似的经历,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面对孩子的撒娇卖萌,总是安慰自己孩子还小,还不懂事,等他再长大点儿,自然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孩子的欲望会随着父母一次又一次地退让和妥协而变得越来越膨胀。

可能父母会觉得不至于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买零食和买玩具只不过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实在不必太过苛刻。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可是,你们没有认识到,如果孩子的欲望大到自己满足不了呢?已经习惯索取就能得到的孩子们,也会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普通人所拥有的财富有限,而人内心的欲望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财富哪里能满足无限的欲望。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告诫他们,做人不能贪心,要学会满足。

孩子热衷游戏的另外一种原因

百分之六十的男孩子都热衷于玩游戏,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喜欢,所以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它上面。然而父母最看不惯孩子玩游戏,生怕他们沉溺于网游中,从此耽误学业,变成一个废柴。

其实,父母不妨转变下观念,把游戏仅仅当作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就像看电影,旅行,唱歌等兴趣爱好一样,在闲暇时光可以用来放松心情。只需要安排好游戏的时间,只要孩子们安心上学就好了。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所以,不要轻易在孩子身上贴上标签。

现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娱乐圈的艺人,还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总戴着面具行走在世界上。所谓“人设”都是被逼无奈的,因为周围的人会给彼此贴上标签。

这是一种怪圈,而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这个怪圈里去了。有次,母亲做了一道红烧肉。因为油放得太多,正在减肥的我一口都没吃。

一个月后,我们去姥姥家做客,姥爷也准备做红烧肉给我吃,结果被母亲拦住了。母亲说“不要麻烦了,她嫌红烧肉太腻。因为一句简单的话,家里从此再没有出现过红烧肉了。

语言的力量不亚于文字,特别是当父母给小孩子贴上某种“不”的负向标签时,那些还未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会特别容易接受,并且很有可能就会按照父母所贴的标签去寻找归属感,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如果一次心情不好就不愿意与母亲介绍的陌生人打招呼,然后母亲就会跟人解释“这孩子怕羞,不爱跟人讲话”,于是孩子很可能从此腼腆终生了。希望各位家长要明白,每个被父母贴上标签的孩子,都是被细绳拴住的大象。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作为父母,要弄清楚自家孩子的本性

有人说过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用心用脑去描绘。但某位学前教育的教授却不认同,并且还持有强烈的反对。

教授认为我们没有权利将孩子当成一张需要大人去描绘的白纸,不能因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随意去掌控他们的人生。

当胎儿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后,便是个独立存在的人。人生来平等,孩子同样应该得到父母最基本的尊重。

对孩子的尊重,是要父母以一个更加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意义。作为父母要弄清楚自家孩子的需求。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如何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其实只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可以看出来。在孩子上中学之前,父母有大把的时间去陪伴他们。

只要有心,用耐心就能得知孩子的品性和喜好,建议大伙在以下几点中,获取到孩子真正的心理行为。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动机。人的根本动机约等于他的需求,毕竟人活一世哪能无欲无求呢?生活在世间的俗人大都渴望爱,其中包括接纳、赞美、尊重、理解、肯定等等。

宝妈的化妆品被娃给霍霍了,丈夫一句话让她打消怒火,他说了啥?

所以,究其孩子的犯错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根本目的。它或许是利益驱使,是生理需求,也可能是情感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不必过多苛责孩子啦。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衣食无忧,充满温暖的大家庭里,那么他们内心就会很平静充实,不会惹出什么大麻烦。

前面也说到,父母不要总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去对待孩子,希望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陪伴孩子,做一个让孩子敬重的父母,别动不动发脾气。长期以往下去,孩子就会非常抗拒与父母进行沟通。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