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了巴金的《家》,我知道了强势的家庭只能养出两类孩子

最近,从首图借回了巴金的《家》这本书,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听人说起这本书,一直没有真正的看过,这次确实好好的把它看完。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写了这个家族里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同时还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等等。

读了巴金的《家》,我知道了强势的家庭只能养出两类孩子

总之,既有在当时那个年代,忍辱负重,大气不敢出的大哥觉新,又有接受新思想,敢于与封建思想斗争的觉民、觉慧。有冲突,才是小说的魅力。这本书,就是冲突不断,引入入胜。

看了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巴金先生在为我们展示一个怎样的家?在这个家族里,老太爷漫长的丧期中,认定要生孩子的大孙媳会带来不祥,活生生的把待产的孙媳赶出家不算,就是在外居住的房间也要有个阴阳之说,更愚昧的是在这期间这个大哥不能看自己的媳妇一眼,最终致使媳妇难产而死。难道就是这样被封建迷信思想充斥的家吗?

读了巴金的《家》,我知道了强势的家庭只能养出两类孩子

再有,就是这个家严重的家长式做派,只要老太爷做出的决定,任何人不能改变。包括不让觉慧出家门,包括给孩子们指婚定亲,包括家里佣人们的给赠,都是老太爷一句话,任何人不能有任何异议,谁哪怕有一点不同意见,一定会遭到老太爷的指责。

当然,在这样的家族里,不都是听之任之的大哥,也有接受新思想教育的二弟三弟,他们虽然改变不了整个家族,但也绝不屈服, 他们讲理、争辩、到最终的逃离,他们对这样的家一刻也呆不下去,甚至充满仇恨。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独裁专制的、强硬不可商量的家庭环境中,就会有大哥这样软弱、听之任之的孩子,也会有起来斗争、不服管教的二弟三弟。强势的家庭,或许就会养出这两类孩子。

读了巴金的《家》,我知道了强势的家庭只能养出两类孩子

记得我家邻居,有个爸爸就是一个强势的人,对待孩子不是指责就是阻挠,他家孩子每当跟我们玩一会,就会早早的回家,要不就会受爸爸一顿打骂。我们邻居几个小孩商量去什么好玩的地方,他的爸爸都不会同意他去。后来,我们慢慢长大,都有了自己生活,接触也就少了,再回到家中,听家里的老人说,跟我们一起玩的这个小孩,他的儿子,早已跟他断绝关系,不来看他,受不了他的管教。

当然,还有的孩子,在家长这种强势下,无能为力,只能听从,到头来自己一点主张没有,做事总寻求帮助,不能自己处理。家里大小事不敢做决定,前怕狼后怕虎,懦弱、瞻前顾后。就像巴金《家》这本书中的大哥,自己有了心上人,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敢违背,不但自己不能专心经营家庭,还害苦了心爱之人。而且软弱到自己妻子生孩子做月子,这么长时间不让看居然就不敢看。

强势可能是有些家庭的一种状态,虽然巴金先生写的《家》,是在旧社会封建思想的环境下,也许就是这样,但我们足可以看到这样强制的家庭最终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的不同影响。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专制强硬的家庭可能会少一些,但也有一些家长举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大旗,也会强硬的替孩子做很多事,或者制止孩子自己做很多事以及做任何决定。其实,这也是家长变向的强势,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行,弱化孩子的能力。这样到头来,孩子还不是软弱吗?

读了巴金的《家》,我知道了强势的家庭只能养出两类孩子

有人说,家是冬天温暖的被窝;家是夏天清凉的大树;家是春天给予你的微风;家是秋天的一件风衣;也有人说,家是一辈子的羁绊,是为你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是你在黑夜行走的一盏明灯;是饥饿时候的一碗热粥,是离不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怎么说,家都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不管觉慧怎样仇视这个家,但最终在要远离家时,还是流下了不舍的眼泪。不管觉民为了自己爱情,以离家出走的方式要挟老太爷的期间,还是一直惦念家里,希望能早日回家。

所以,家既然是温暖的港湾,人人都需要家的温暖,那就需要大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互平等,相互理解,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有温暖,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会健康快乐。看完巴金先生的《家》,虽然小说中的故事,与现在年代很远,但我深感强势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成长不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