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掌柜江启荣 侃安庆侉饼油条 有哲理 让人到老不忘

作者:安庆老掌柜

安庆名小吃侉饼油条,给人启迪,富有哲理,并解惑安庆声誉。

侉饼不像包子要褶,烧卖要色……它就像安庆人一样朴实无华!

无论大人、小孩、富豪、贫民都喜欢侉饼。不像别的小吃,有人喜欢有人生厌。

“侉饼”:别名叫烧饼、烤饼、炉饼、吊饼、大饼……安庆专门叫侉饼。侉饼有圆形、椭圆形,它是论个卖。另种长条形按重量,称着卖。

侉饼的“侉”指北方,安庆处北纬30度算南方,可见它是外来品。

安庆侉饼,不是单一包油条吃的。也可以包隔夜的辣椒瘪,再蘸辣椒汤,那种吃法真叫一个“好”字了得!还有醮酱油、麻油、豆腐乳汁吃,这都别有风味。

长形的叫“鞋底板”,其实叫“朝笏板”。是见皇帝捧在手上稍微有点孤的板子,如此称谓图的是吉利,他们一边啃侉饼,一边体察上朝(上班),挺滑稽的。

记得小时,家中给四分钱买侉饼油条,小伢子舍不得钱。四、五个同学跑到胡玉美酱坊,今天你出一分,明天我出一分,让“朝奉”给每张饼,都抹点蚕豆酱。

那吃侉饼醮蚕豆酱的情景,太厉害啦:我们一边跑着打架,一边辣着冒汗。侉饼给人带来不仅是美味,而且还有一种怀旧的情绪:它是童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侉饼在相对封闭的炉里贴壁烘烤,吸收炭火的烟味,这烟薰特别香。看到熟人,将烤焦作废的饼撕碎扔进炉里,人为产生更多的烟雾。这样薰的侉饼就比别的地方,多了份人情、多了份“人间烟火”。

侉饼讲究“揉”,揉功到堂,吃起来有咬劲,有轫劲。这样咬起来有滋有味。揉好面后醒段时间,再用椒盐、酥油一层层抹,用碎葱花卷起来。在成形洒芝麻前,还刷道薄糖稀,这是关键!这样它就甜中有咸,咸中有甜,滋味纯厚。象征人不能一帆风顺,是坎坷多味的。

各地油条基本都 差不多,它只有大小粗细之分。安庆有人包油条用回锅的“老油条”。炸脆的老油条“像浪子回头”,“ 象征人生可以重新再来 ”。回锅老油条吃起来脆脆有情趣、嚼起来香香有意义!

记忆文革时期,安庆最有名的侉饼,是吴越街的“一巷香”。它在“新华书店”和“土产公司”之间,是两壁夹缝的小门面,它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从早晨到下午总是排长队,成为当时吴越一道靓丽风景。

关于侉饼《新民晚报》,还有则笑话,作者是老客:他说有个老头在上海常叹:“唉——离开安庆什么都舍得,就是舍不得侉饼包油条。”老头的老烧锅的不高兴了:“离开安庆,老婆伢子舍得,就舍不得侉饼油条,你还算男人嘛?”可见安庆侉饼油条对离乡游子来讲,是有多么留恋、多么不舍。

由于安庆人特别喜欢侉饼,说的话被人称为侉饼腔。就连黄梅戏,也被称为侉饼腔!“黄梅戏”就像湖北女人嫁到安庆,生下的一个伢子。这伢子说安庆话、讲侉饼腔,还能算湖北人嘛?不能算!应该算安庆人。黄梅戏是安庆的,不是湖北的,这无容置疑。

侉饼油条是凝固齿间的永恒记忆。它来自马头墙老房子,来自乱石窄巷里,诞生出来的安庆味道。这是独一无二传承味道。是除了安庆,别处无法克隆的味道。

安庆名小吃侉饼油条,给人启迪,富有哲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