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曲《何日君再來》,為何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唱

作者:清風明月逍遙客
歌曲《何日君再來》,為何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唱

《何日君再來》究竟是怎樣的一首歌曲,它是怎樣産生的呢?

劉雪庵還在上海音專學習時,被上海藝華影業公司聘為特約作曲。這家影業公司成立于1930年代初,在以夏衍為首的共産黨電影小組操控下,曾經成為左翼電影的一個重要陣地。田漢、史東山等都在這裡工作,拍攝過《民族生存》、《中國海的怒潮》等一批進步電影。1936年,公司在中國華工實業社的資助下,拍攝了一部歌舞片《三星伴月》。這是一部反映我國民族工商業者,在外國資本企業林立、洋貨充斥市場情況下,艱難創業的影片。

影片開拍時,導演方沛霖請劉雪庵為該片寫一首探戈舞曲,劉雪庵就将手頭的一首探戈舞曲交給了他。這是一首未曾命名的舞曲,是劉雪庵在音專畢業茶話會上的即興之作。那天,低班同學要求畢業班的大哥哥們每人寫一首作品在會上演出,劉雪庵當即寫了這首探戈舞曲,由俄籍同學過拉當場演奏,很受歡迎。

方沛霖拿到這首舞曲後,沒跟劉雪庵商量,就讓編劇黃家谟填寫了歌詞,成為後來的著名歌曲《何日君再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别後,何日君再來。”

歌詞共有四段,後面是重疊句,前面分别是:

“曉露濕中庭,沉香飄戶外;寒鴉玉樹凄,明月照高台。”

“玉漏頻相催,良辰去不回,一刻千金價,痛飲莫徘徊。”

“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殷勤頻緻語,牢牢撫君懷。”

舞曲變成了歌曲,劉雪庵事先不知道,後來看到歌詞,對其中某些詞句如“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等,覺得有些粗俗。他的這個看法當時向朋友潘孑農說過,但是礙于情面,沒有向方沛霖導演提出,隻是要求在署名時用“宴如”的筆名。導演為什麼将探戈舞曲改為歌曲《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是在什麼場景下出現的?還是來看看影片的故事——

歌曲《何日君再來》,為何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唱

實業家姜立源在民族工商業與外國資本激烈競争的情況下,奮起開辦生産日用品的興華廠;他在美國留深究的兒子姜宗良是學化工的,本打算學成後留在美國工作,但被父親電令回國,擔任了興華廠的經理。影片在講述姜宗良興辦工廠的同時,也講述了他的愛情故事。

姜宗良為了工廠的發展,決定開辦電台廣告業務,需要招聘一名歌星。失業在家的女歌星王秀文前來應聘,順利通過考核,進入了興華工廠。她委婉動聽的歌聲,深深吸引了姜宗良,他們相愛了。但後來由于誤會,又中斷了戀愛關系。秀文痛苦地提出辭職,表示要離開工廠。姜宗良後悔莫及……

歌曲《何日君再來》,為何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唱

就在這個時候,在該廠任職的姜宗良的一位同學,試制新産品獲得成功。工廠舉行盛大的慶祝遊藝會,演出歌舞劇《三星伴月》和《工藝救國》。秀文也被邀請在會上演唱,她滿懷深情地唱了一曲《何日君再來》。深情哀婉的旋律,傷感動人的歌詞,充分表現了女主人公遭受愛情挫折的痛苦與憂傷。

影片中歌星的扮演者,是當時蜚聲影壇歌壇的周璇,《何日君再來》是由她自己演唱的。她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觀衆,使《何日君再來》不胫而走。特别是制成唱片發行後,更廣泛地流傳開來,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

1939年蔡楚生執導的抗日影片《孤島天堂》,就用了《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當年在影片中扮演舞女的演員藜莉莉回憶說:“在這部影片中,我扮演一個流亡上海的北方舞女。她很同情和支援同住一樓的一群愛國青年,并與他們的首領‘神秘青年’産生了感情。這個舞女探聽到敵特活動的情報後,參加了愛國青年商定的一個行動計劃:在一次舞會上,以她演唱《何日君再來》這首歌作為采取行動的暗号,掩護愛國青年們巧妙地将敵特一網打盡,然後越牆轉移,參加抗日遊擊隊去。當我唱到最後兩句時,計劃已順利實作,愛國青年們正在撤離。我目望着‘神秘青年’遠去的背影,唱着‘今宵離别後,何日君再來’,彼時彼地,一語雙關。”

歌曲《何日君再來》,為何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禁唱

《何日君再來》還流傳到了日本。日本歌星渡邊濱子用日語演唱《何日君再來》,灌制了唱片,大受歡迎。日本另一歌星山口淑子更是反複演唱《何日君再來》。她的父親曾在中國東北工作,她是在撫順長大的。童年被她父親的朋友、沈陽銀行總經理李際春收養,取名李香蘭。她從小愛唱歌,後來成了歌星和演員。她尤其喜歡周璇的歌,對《何日君再來》更是偏愛有加,用中日兩種語言演唱,灌制了漢語唱片在日本暢銷。後來,她先後主演了鼓吹日本侵華政策的影片《白蘭之歌》和僞滿“映畫協會”拍攝的影片《患難交響曲》,在這兩部影片的愛情場景中,她都唱了《何日君再來》。

李香蘭很喜歡“何日君再來”,除了用中文演唱外,還譯成日文。日文版的“何日君再來”流傳到日本軍營,居然也受到熱烈歡迎,人人争唱。可惜好景不長,沒有多久中、日版的“何日君再來”都遭到日本檢查機關的禁唱令。日文版禁唱的理由是那種纏綿的靡靡之音會使日本軍紀松懈;至于日本政府在中國占領區裡封殺中文版的“何日君再來”,主要是懷疑中國老百姓以這首歌期待國民軍反攻,解救他們。到了抗戰末期,在南京、上海一帶的日本軍隊,知道自己要打敗仗了,但又敗得不甘心,于是想了一個壞點子,竟在“何日君再來”上面打主意。據資深作家段彩華表示,當時他還是一個11歲的小孩,親眼看見日本人把“何日君再來”的“何”字,改成“賀”,“君”改成“軍”。這樣一竄改,“何日君再來”就變成了“賀日軍再來”!

這件竄改歌詞的事,嚴重影響民心,很快被我方的敵後情報人員發現,反映到當時的大後方首都重慶。國民政府蔣委員長很生氣,親自下令全國禁唱這首歌。同時出版“何日君再來”的唱片公司也将沒有賣出的唱片統統收回銷毀,廣播電台也不準播放這首歌。很快的這首歌由極盛而衰,從此便沉寂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