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作者:落灬塵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

《故鄉》是一篇短篇小說,通過描寫我(魯迅先生)回鄉處理老宅子時候的見聞和回憶,塑造出了楊二嫂和閏土兩個底層勞動人民形象,表達了魯迅對于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通過魯迅先生的這篇短篇小說,我認識了閏土。

然而我又不希望認識閏土,他的悲慘遭遇令我久久不能釋懷,我希望有人能夠幫助他,讓他的生活能過得好一些,不用為了生活那麼奔波勞碌,被生活折磨的仿佛一個沒有靈魂的木偶人。

于是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為什麼魯迅先生沒有幫助閏土呢?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是沒有辦法幫嗎?

可是當時魯迅的家裡還算富有,如果想幫的話還是可以幫到一些的。

那是不想幫咯?

畢竟魯迅與閏土的相識也不過是新年舉辦祭祀活動的短短幾天時間,兩人之間并沒有太過深厚的感情,魯迅對于閏土的記憶大多是小時候的幾天相處。

今天我帶着這兩個疑問重讀《故鄉》,通過魯迅和閏土的對話及人物動作,剖析隐藏在人物背後那不為人知的秘密。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閏土,他是魯迅家裡一名幫工的小兒子,因為魯迅家過年的時候要舉辦大祭祀活動,活太多人手少忙不過來,于是他父親便帶他過來幫忙看管用來祭祀的器具。

很多朋友的印象中,閏土應該是一個腼腆、怕生的孩子,但這其實隻是閏土小時候的形象,30年後步入中年的閏土,模樣滄桑的令人不忍心看第二遍。

少年時候的閏土:

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是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30年後,已是5個孩子父親的閏土: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着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隻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手裡提着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三十年後的再次相見,魯迅和閏土之間已不複少年時的親密,兩人仿佛被無形的屏障分隔着。

魯迅第一眼就認出了閏土,卻不敢相信對方如此大的變化,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閏土一番掙紮後無可奈何的一聲“老爺”,更是預示着兩人再也回不到小時候無話不談的關系了。

“願你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這注定隻能是美好的願景,30年後的這次重逢不論是對于閏土還是魯迅,都産生了極大的心理沖擊,這是舊社會對純真人性的扭曲。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魯迅自閏土躲在廚房裡,哭着被他爸拖回家之後,兩人便一直再沒有見過。再這30年後的再次重逢前,魯迅是不知道閏土的情況的。

不知道情況,自然也就無從說起幫助閏土的事情,那麼魯迅知道閏土的現狀後,為什麼沒有幫助他呢?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當時魯迅的經濟情況并不好,這次回鄉就是因為老家的宅子已經轉賣給了别人,需要回去收拾下零零散散的東西。

二是閏土的精神早已麻木,要幫助他隻能是金錢上的幫助,而無法從思想上改變他幫助他。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魯迅的祖父周介孚當時在朝中擔任内閣中書,科舉準備舉行的時候,他就寫信拜托在江南擔任主考官的殷某照顧下周家的後輩,不料前去送信的下人卻給周介孚挖了一個大坑,還親手将周家全推進了坑裡(包括他自己)。

清朝時科舉舞弊是重罪,但到了光緒年間,科舉透題、請搶手代考等等作弊手段都已成習空見慣的事情,當然這隻是官員們心照不宣的一種潛規則,皇上和老百姓們都是不清楚的。

這個下人送信的時候,段某正和蘇州的地方官員們一起喝茶,他也不看情況合不合适就把銀票和書信交給随從轉交給段某。随從見是内閣中書的信件不敢怠慢,當着蘇州地方官員的面拿給了段某,氣氛當場就凝固了,蘇州的官員們紛紛裝作喝茶沒看到。

本來這也沒什麼,畢竟周介孚是内閣中書,大家都會給他面子,此事也就這樣過去了。誰曾想,周家的下人因為得不到段某的回複,以為是段某收了錢不辦事就在外面大聲叫喊。随從心想壞事了,急忙阻止他讓他不要再叫喊了,結果下人反而叫的更難聽了,說段某拿了錢不辦事,附近的百姓的聚集了過來圍觀。

段某和蘇州的官員們一個個下不來台,一氣之下便把銀票和信件拿到衙門辦了案,周介孚就這樣被判了個“斬監候”的罪名關了八年,信件上的周家子弟也都被免了功名,周家從此家道中落。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麼大個家族自然不會因為祖父的事情,突然就沒了。

在祖父下獄後,魯迅家過的其實還不錯,畢竟多年的家業在支援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祖父去世,周家分家産的時候。

因為父親周伯宜患有重病,父親在周家沒有什麼話語權,醫治父親還一直在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父親去世後家裡已不剩什麼值錢的東西了。

父親去世後,魯迅家在家族中的話語權就更小了,祖父去世後開後分家産的時候,叔輩們隻分給了他很少的一部分家産,其實根本沒有多少錢。到了魯迅回家處理老家宅子的時候,其實從家族分到的家産早已用完了,魯迅靠自己在外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相信讀完上文的朋友,應該心中也都有了答案,魯迅并非不想幫閏土,而是“窮則獨善其身”。

其實如果硬要幫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無非是給閏土錢讓他不至于如此辛苦,可是閏土家有5個孩子,算上老婆和閏土整整有7口人,那該給多少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呢?

給錢隻是治标的方法,要想治本還得教會閏土如何賺錢,即俗話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可是魯迅深知,一個人的思想一旦成型是很難再改變的,閏土已經被生活的苦難磨平了棱角,變成了仿佛沒有靈魂的木偶人。試問這樣的人如何能讓他轉變思想呢?或許你可以拉他們一把,但是卻不用拉他們起來。

《故鄉》是魯迅小說集《呐喊》中的一篇,取名“呐喊”,便是希望自己的呐喊喚醒像閏土這樣的可憐人,希望他們能夠解放自己的思想,挺直腰杆站起來!

——這也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目的,通過分享精神财富,幫助更多的人站起來。

閏土的後半生太慘了,魯迅先生為何不拉閏土一把,不能還是不想?《狂生重讀魯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閏土(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前)魯迅得知閏土悲慘現狀後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魯迅家是怎麼衰落的,這裡我簡單說下狂生君的結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