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作者:落灬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

《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我(鲁迅先生)回乡处理老宅子时候的见闻和回忆,塑造出了杨二嫂和闰土两个底层劳动人民形象,表达了鲁迅对于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通过鲁迅先生的这篇短篇小说,我认识了闰土。

然而我又不希望认识闰土,他的悲惨遭遇令我久久不能释怀,我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让他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不用为了生活那么奔波劳碌,被生活折磨的仿佛一个没有灵魂的木偶人。

于是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为什么鲁迅先生没有帮助闰土呢?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是没有办法帮吗?

可是当时鲁迅的家里还算富有,如果想帮的话还是可以帮到一些的。

那是不想帮咯?

毕竟鲁迅与闰土的相识也不过是新年举办祭祀活动的短短几天时间,两人之间并没有太过深厚的感情,鲁迅对于闰土的记忆大多是小时候的几天相处。

今天我带着这两个疑问重读《故乡》,通过鲁迅和闰土的对话及人物动作,剖析隐藏在人物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闰土,他是鲁迅家里一名帮工的小儿子,因为鲁迅家过年的时候要举办大祭祀活动,活太多人手少忙不过来,于是他父亲便带他过来帮忙看管用来祭祀的器具。

很多朋友的印象中,闰土应该是一个腼腆、怕生的孩子,但这其实只是闰土小时候的形象,30年后步入中年的闰土,模样沧桑的令人不忍心看第二遍。

少年时候的闰土: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30年后,已是5个孩子父亲的闰土: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三十年后的再次相见,鲁迅和闰土之间已不复少年时的亲密,两人仿佛被无形的屏障分隔着。

鲁迅第一眼就认出了闰土,却不敢相信对方如此大的变化,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闰土一番挣扎后无可奈何的一声“老爷”,更是预示着两人再也回不到小时候无话不谈的关系了。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注定只能是美好的愿景,30年后的这次重逢不论是对于闰土还是鲁迅,都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这是旧社会对纯真人性的扭曲。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鲁迅自闰土躲在厨房里,哭着被他爸拖回家之后,两人便一直再没有见过。再这30年后的再次重逢前,鲁迅是不知道闰土的情况的。

不知道情况,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帮助闰土的事情,那么鲁迅知道闰土的现状后,为什么没有帮助他呢?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时鲁迅的经济情况并不好,这次回乡就是因为老家的宅子已经转卖给了别人,需要回去收拾下零零散散的东西。

二是闰土的精神早已麻木,要帮助他只能是金钱上的帮助,而无法从思想上改变他帮助他。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当时在朝中担任内阁中书,科举准备举行的时候,他就写信拜托在江南担任主考官的殷某照顾下周家的后辈,不料前去送信的下人却给周介孚挖了一个大坑,还亲手将周家全推进了坑里(包括他自己)。

清朝时科举舞弊是重罪,但到了光绪年间,科举透题、请抢手代考等等作弊手段都已成习空见惯的事情,当然这只是官员们心照不宣的一种潜规则,皇上和老百姓们都是不清楚的。

这个下人送信的时候,段某正和苏州的地方官员们一起喝茶,他也不看情况合不合适就把银票和书信交给随从转交给段某。随从见是内阁中书的信件不敢怠慢,当着苏州地方官员的面拿给了段某,气氛当场就凝固了,苏州的官员们纷纷装作喝茶没看到。

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周介孚是内阁中书,大家都会给他面子,此事也就这样过去了。谁曾想,周家的下人因为得不到段某的回复,以为是段某收了钱不办事就在外面大声叫喊。随从心想坏事了,急忙阻止他让他不要再叫喊了,结果下人反而叫的更难听了,说段某拿了钱不办事,附近的百姓的聚集了过来围观。

段某和苏州的官员们一个个下不来台,一气之下便把银票和信件拿到衙门办了案,周介孚就这样被判了个“斩监候”的罪名关了八年,信件上的周家子弟也都被免了功名,周家从此家道中落。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大个家族自然不会因为祖父的事情,突然就没了。

在祖父下狱后,鲁迅家过的其实还不错,毕竟多年的家业在支持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祖父去世,周家分家产的时候。

因为父亲周伯宜患有重病,父亲在周家没有什么话语权,医治父亲还一直在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父亲去世后家里已不剩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父亲去世后,鲁迅家在家族中的话语权就更小了,祖父去世后开后分家产的时候,叔辈们只分给了他很少的一部分家产,其实根本没有多少钱。到了鲁迅回家处理老家宅子的时候,其实从家族分到的家产早已用完了,鲁迅靠自己在外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相信读完上文的朋友,应该心中也都有了答案,鲁迅并非不想帮闰土,而是“穷则独善其身”。

其实如果硬要帮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无非是给闰土钱让他不至于如此辛苦,可是闰土家有5个孩子,算上老婆和闰土整整有7口人,那该给多少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呢?

给钱只是治标的方法,要想治本还得教会闰土如何赚钱,即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是鲁迅深知,一个人的思想一旦成型是很难再改变的,闰土已经被生活的苦难磨平了棱角,变成了仿佛没有灵魂的木偶人。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让他转变思想呢?或许你可以拉他们一把,但是却不用拉他们起来。

《故乡》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取名“呐喊”,便是希望自己的呐喊唤醒像闰土这样的可怜人,希望他们能够解放自己的思想,挺直腰杆站起来!

——这也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目的,通过分享精神财富,帮助更多的人站起来。

闰土的后半生太惨了,鲁迅先生为何不拉闰土一把,不能还是不想?《狂生重读鲁迅》系列第一章少年天真,中年木讷的闰土(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前)鲁迅得知闰土悲惨现状后可能很多朋友不台清楚鲁迅家是怎么衰落的,这里我简单说下狂生君的结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