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武姜給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寤生,少子叔段。“寤”通“牾”,就是違背、不順從的意思。“寤生”是說孩子出生時不像一般嬰兒是頭先出來,他是腳先出來,應該是讓母親武姜吃了不少苦,是以《左傳》說武姜對這個孩子的态度是“惡之”,就是非常厭惡他。“叔段”,名字叫“段”,因為在兄弟間年齡小,是以用“叔”來稱呼,就叫作“叔段”。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鄭武公應該有個繼承人,武姜“亟請于武公”,“亟”就是多次、屢次,武姜多次向武公要求立少子段做繼承人,但是鄭武公都沒有答應。鄭武公死後寤生繼承了國君的位置,就是春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霸鄭莊公。叔段是因為他後來逃亡到共地去,是以稱為“共叔段”。“共”是個古國名,在現在的河南輝縣。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鄭武公死後繼位的鄭莊公才十四歲,既然叔段是莊公的弟弟肯定就比莊公年齡還小。有的記載說叔段比寤生晚生三年,如果真這樣,寤生繼位的時候叔段也就才十一歲。現在看起來兩個都是未成年人,也不知道當時有沒有行冠禮呢,後來兄弟兩個人争權奪利大打出手,這麼看來他們的母親武姜難逃其責。《左傳》譏諷鄭伯說他對弟弟失教,其實更應該諷刺的是武姜,這是兄弟間沖突深重的根本原因。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才十一歲的段不知道懂不懂和長兄要求權力,應該是不懂,是以《左傳》說“為之請制”。鄭莊公剛一繼位,他們的母親武姜就迫不急待為少子叔段請求以“制”為封地。“制”就是虎牢關,當年鄭桓公寄帑于虢、郐,鄭武公奪虢、郐之地,東虢國君虢叔就是死在制。正因為知道這個地方的戰略重要性,是以鄭莊公一口拒絕。于是武姜立刻又要求以“京”作為叔段的封地。

“京”是個地名,在現在荥陽的東南,京不是一個一般的城邑。按照當時的規定,一個諸侯國最大的城邑也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京是違制的,說明京是一個大邑。想想後來曲沃是怎麼代翼的?就是因為封給成師的曲沃太大了,是以曲沃三代養精蓄銳勢力越來越大,以至于後來取代了大宗。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從此段就可以叫作“京城太叔”。按《左傳》上說,太叔段從此以後就不斷提過分要求,先是命邊鄙之地聽命于己,然後就想謀取國都,準備好了甲兵卒乘,同時約武姜為内應。這倒呼應了剛開始姜氏屢次想讓鄭武公立段為世子的提議。

如果按《左傳》裡寫的,鄭莊公應該是個城府很深的人,能夠按捺得住自己,欲擒故縱地公然驅逐了弟弟段,段出奔于共,是以史稱“共叔段”。這樣武姜助少子而欲廢長子的行為也暴露了。鄭莊公這個時候還不夠成熟,是以才一怒而說出“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但是春秋時期是講究孝悌之道的時代,過後莊公必然後悔。是以才有颍考叔幫莊公找台階下,于是阙地及泉總算圓了莊公的面子。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但是這事不算完。共叔段的兒子公孫滑後來逃到衛國,衛國借着這個機會就攻伐鄭國,還一度占了廪延,現在河南延津。鄭莊公這時候還是周王卿士,于是舉王師還有虢國之師再加上鄭國軍隊一起攻打衛國。西虢國君和莊公一樣是平王卿士,是以鄭莊公可以調動得了這麼多的軍隊。還和邾國、魯國私下會盟取得了同盟關系。鄭國大舉讨伐了公孫滑的叛亂。

鄭武公和鄭莊公父子兩代都是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擔心鄭國的權力過大于是又以西虢公同時擔任卿士,這樣就分掉了鄭莊公的權力。鄭莊公對周平王有了怨言,周平王對鄭莊公也很忌諱,于是否認說沒有這回事。為了證明絕無二心,周平王和鄭莊公分别以自己的兒子為人質來向對方取信。周平王的兒子王子狐到鄭國,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到成周。

兩千七百年前一個難産出生的孩子被母親憎恨,長大後兄弟奪命一戰

周平王死了以後繼位的是孫子姬林。周平王的大兒子太子洩父去世了,于是鄭莊公送王子狐回成周繼承王位。但是王子狐回到成周後就去世了。于是故太子洩父的兒子姬林繼承了王位,就是周桓王。從此以後鄭國和周王室的關系也每況愈下。

周桓王打算把執政權都交給西虢公,也就是從鄭莊公這兒把權力奪走。鄭莊公也不示弱,令大夫祭仲率鄭師奪取了所屬周王室的溫地的麥子。“溫”是畿内小國。秋天,又奪取了成周的谷子。從此以後周鄭交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