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作者:微史春秋

宋代皇帝配享功臣因為黨争出現反複變動的,除了宋神宗(先是富弼,後是王安石,最終罷王安石,重定富弼)外,就是宋哲宗了。

宋哲宗去世後,徽宗給他定的配享功臣是蔡确,到了宋高宗時期,罷蔡确代之以司馬光。

如果宋哲宗泉下有知,看到以司馬光配享自己的廟庭不知道是何感想。

宋哲宗的政治生涯分為兩個階段:元祐更化和紹聖紹述。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宋哲宗

宋神宗去世後,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太皇太後高氏垂簾聽政。高氏反對變法,任用保守派大臣司馬光為相,幾乎罷盡新法,新黨官員被貶黜出京,史稱“元祐更化”。

在司馬光等人廢除新法,舊黨控制朝政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在意年幼的哲宗的想法。

大臣們奏事時都是向高氏禀告,直接忽視了皇帝。由于哲宗的座位和高氏的是相對的,是以哲宗隻能看到大臣的背景,這在年幼的哲宗心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後來哲宗親政後在談及高氏垂簾聽政時,還不忘說他隻能看朝中官員的臀部和背部。

大臣和高太後幾乎不會咨詢他的意見,據說某次高太後突然問哲宗為何不在朝堂表達自己的看法,哲宗答道:“娘娘已處分,還要我說什麼?”

這句話中,已經暴露出了極大的不滿。

此外,高氏對他的管教也很嚴厲,對他進行了各種限制。司馬光和高氏希望把宋哲宗培養成像宋仁宗那樣謹守祖宗法度的皇帝,而不是像其父宋神宗那樣肆意改動祖宗之法的皇帝。

但是在兒子眼中,父親通常都是他的第一個偶像。

這些都增加了宋哲宗的叛逆心理。

到了宋哲宗十七歲時,已經可以親政,但是高太後卻沒有還政于哲宗,仍垂簾聽政,朝中的大臣更是沒有人站出來勸谏高太後還政的,仍一切聽從于高太後。這使得宋哲宗對朝中的大臣心生強烈不滿。

直到高太後去世,宋哲宗終于得以親政。

上台之後,他就對控制朝政的舊黨大臣進行打擊,盡數罷黜,重用新黨大臣,實行元豐新法,史稱“紹聖紹述”。

司馬光在哲宗初年僅執政一年半便去世,但是在這一年多時間内,司馬光“以母改子”,借着太皇太後高氏的名義廢除新法,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司馬光

而常理是“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司馬光的做法無疑是“以子改父”,對哲宗孝道是不利的,但是司馬光搬出“以母改子,非子改父”的說辭來說服反對者也說服自己,堅持廢除宋神宗的新法。

這為日後宋哲宗清算司馬光留下了由頭。

司馬光去世時,朝廷“贈太師、溫國公”,谥“文正”,哲宗親臨其喪,更賜碑曰“忠清粹德”。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高太後控制下進行的。

什麼是黨争?黨争就免不了互相報複,為了反對而反對。

元祐更化時期,舊黨廢除新法,對于新黨不斷打擊迫害,進行了近乎斬草除根式的清洗,甚至将王安石和蔡确一黨的官員名單公開張貼,将蔡确、章惇和韓缜斥為“三奸”,以儆效尤。

舊黨為了打擊新黨,更是制造了宋代立國以來最大的文字獄——車蓋亭詩案。

現在新黨重回朝廷,自然不會放松對舊黨的打擊,章惇立刻斥責司馬光為奸黨,進行報複。

哲宗親政後,禦史中丞黃履首先指責司馬光:

“前宰相司馬光,昨自先帝識拔,進位樞庭。光以不用其言,請歸修史,先帝盛德優容,曲從其欲。……迨垂簾初,朝庭起光執政,當時士論翕然稱之,以為光真能弼成聖德,上報先帝。不謂光深藏禍戾,追忿先朝,凡有所行,皆為非是。”

禦史周秩也指責司馬光“司馬光以元祐之政,以母改子,非子改父,失宗廟之計。朝廷之政,必正君臣之義,以定父子之親,豈有廢君臣父子之道而專以母子為言”,怒斥司馬光“誣謗先帝,盡廢其法”。

“诏司馬光、呂公著各追所贈官并谥告及所賜神道碑額,仍下陝州、鄭州各差官計會本縣於逐官墳所拆去官修碑樓,磨毀奉敕所撰碑文訖奏。”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哲宗下诏對司馬光“奪贈谥,仆所立碑”,“追貶清遠軍節度副使,又貶崖州司戶參軍”。

司馬光的太師、溫國公的追贈和“文正”的美谥全部被收回,哲宗禦賜的“忠清粹德”碑也對推倒,更是不斷不斷追貶。

章惇、蔡卞更是對司馬光恨之入骨,利用哲宗的報複心理,他們慫恿哲宗“發冢斫棺”,要将司馬光挖墳掘墓,好在哲宗并沒有失去理智,沒有容許。

宋哲宗時期的“紹聖紹述”,雖然繼續進行改革,但更是黨争激化,更像是以牙還牙的打擊報複。

元符三年正月(1100年),在位十五年的宋哲宗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他死後,徽宗繼位,新黨繼續控制朝政,最終新黨以蔡确配享哲宗廟庭。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

宋高宗将北宋滅亡的原因歸結于王安石等新黨變動祖宗之法,對王安石等人大加貶斥,除了将王安石逐出宋神宗廟庭之外,也将蔡确移出哲宗廟庭,以司馬光配享哲宗廟庭。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宋高宗趙構

若是泉下有知,哲宗見到司馬光配享自己,一同接受後人祭祀,不知道是何種想法。

新舊黨争,是北宋黨争中最激烈的,在當時就争議不已,後世也是如此。

士大夫集團中的主流意見是,北宋亡于變法,司馬光是衛道者。

然而,士大夫集團在宋代皇帝的優待下達成“共治天下”的局面,鞏固了皇帝的統治,卻也使得士大夫集團成為最大的利益既得者。

士大夫集團内部的改革派想改革,恰恰觸動了士大夫内部那些保守派的利益。

但是保守派士大夫不會直接反對喊冤,他們會以“祖宗之法”,以民意,以天變來反對變法。

宋神宗繼位初,有革新的志向,他咨詢老宰相富弼邊事,富弼答:“須是二十年不說着用兵二字”,令他大失所望。

奪谥、砸碑、追貶,宋哲宗反感司馬光,趙構為何追認他配享哲宗?

又去問老夫子司馬光,司馬光隻給六字真言:“官人、信賞、必罰”,老生常談。

後來找來文彥博讨論變法,神宗說變法對老百姓有好處,文彥博怼道“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雖然被怼的無話可說,但是宋神宗還是進行變法。

宋神宗死後,司馬光執政,罷盡新法,找的理由是“以母改子”。

然而,宋哲宗的政治偶像恰恰是自己的父親宋神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