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葛洪對道教的貢獻及對中醫的影響

作者:光明網

《晉書·葛洪傳》有詩說:

“稚川優洽,貧而樂道。

載範斯文,永傳洪藻。”

葛洪是中國秦漢以後兩晉時期最重要的醫學家。《晉書》這裡說的“優洽”,指的是才思卓異而學問廣博,融會貫通的意思。“載範斯文”是指其著《良吏傳》、《隐逸傳》、《神仙傳》、《郭文傳》及整理《西京雜記》等著作。“洪藻”是對其著述與文學、醫學價值的評價,認為它們都内容豐富,能夠永傳于世。《晉書·葛洪傳》還說:“凡所著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這可以說是概括了葛洪學說及其傑出一生的評價。

中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道家與道教有時也稱道教為道家、黃老。但嚴格來說,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錢穆先生說:“先秦道家,主要惟莊老兩家。此兩人,可謂是中國道家思想之鼻祖,亦為中國道家思想所宗主。後起道家著述,其思想體系,再不能越出莊老兩書之範圍,亦不能超過莊老兩書之境界。”(《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以後到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時期。

葛洪就生活在這一時期(283—363)。葛洪是醫家,也是位道家。《論語》記載說,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一些他稱為"隐者"(《微子》)的"避世"(《憲問》)的人。這些隐者曾經嘲笑孔子,他們認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這些隐者的代表人物是楊朱。楊朱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約479一前約381年)與孟子(公元前約371一前約289年)之間。孟子說過:“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膝文公下》)。道家著作《列子》裡,就有專門題為《楊朱》的文章。

《老子》裡也有近似的思想。譬如:“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這段話是說,在為人處世中,貴重自己身體超過貴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給予他;愛他自己超過愛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他。又如“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都表現出輕物重生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就是全生避害。

葛洪的時代,在中國發展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曆史時期。尤其是自西漢中葉以降,道家思想經過長久地積蓄,在這一時期裡開始複興、勃發。中國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一花獨放,統治着政治思想等一切領域。但到了東漢後期,随着政治環境的日益頹壞和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天人感應”神學的權威逐漸動搖,慢慢走向衰落,許多名法之學,包括道家思想,開始掙脫儒家思想的壓抑,走上了振興。當時思想界名人王符、崔寔、仲長統等人擺脫神學的束縛,掀起一股強大的社會批判思潮,由此促成了名法思想的複興,崛起迅速,與名法之學複興風格不同的道家思想,顯得很舒緩、平和,好像是春雨潤物,沒有什麼聲響,但又無處不在,深入人心。

東漢後期的道家思想的複興,是在人生哲學的層面展開的。張衡的《思玄賦》、《歸田賦》、《骷髅賦》中,明顯有老莊思想的存在和情懷。其《思玄賦》曰:“墨無為以凝志兮,與仁義乎消搖。不出戶而知天下兮,何必曆遠以劬勞?”“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祗懷憂。願得遠度以自娛,上下無常窮六區。超逾騰躍絕世俗,飄搖神舉逞所欲。天不可階仙夫希,栢舟悄悄吝不飛。松喬高峙孰能離?結精遠遊使心攜。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這裡,儒家的以天下為己任、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思想已經揉進了修身自娛,超越世俗的情懷,這些就是後來道家所推崇的人生境界。

道家思想在東漢後期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為道教後來的産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葛洪的《抱樸子》,則為道教體系的建構确立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葛洪又将道家學說中貴柔卻私、見樸抱素的思想改造、轉化為長生、成仙之道,為道教道德準則和中醫健康主張開辟了新的道路。

葛洪所著的《抱樸子》一書,其書名可能源于《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兩句而來的。斯書共八卷,内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整體上總結了魏晉道教神仙理論,确立了道家的煉丹理論。就是這個煉丹理論,開啟了世界化學煉丹史和中國中藥丹藥的先河。

葛洪認為,變化是客觀的、絕對的。他由此得出了物類可變的結論。《抱樸子内篇·黃白》把物類變化的範圍推得很廣。在葛洪看來,變化是沒有極限、沒有範圍的。事物會自然地從一種類型轉變為另一種類型,如高山變為深淵,深谷變為丘陵等等。變化可以為人所掌握、控制。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幹預自然的變化,就能讓這些變化為人所用。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促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願望發生改變。一切在變,一切能變,這不僅是道教的物類變化觀,而且還是老子“反者道之動。”(《老子》第四十章)的基本思想。

萬物皆在運動,有運動才會變化,有變化才可能發展。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發展到了一個極端,都會反向另一個極端。運動變化,不僅是生理的常态,同時也是人體疾病的一個正邪鬥争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葛洪的變化論思想,最早主要是為論證其宗教信仰,但用來解釋人羽化成仙、煉鉛汞為仙丹的可能性,解釋神仙的神通變化,雖然是哲學、醫學、宗教信仰的雜糅,但也反映出宗教哲學與醫學哲學的差異。

人的長生不死得道首先要長壽,長壽則意味着少病或無病。《抱樸子·雜應》指出:“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葛洪就是本着以醫術救己救人、輔助修仙的思想,堅持多年,是以在醫藥方面多所鑽研并取得了非凡的曆史成就。

中醫學因其對人這一主體的關懷,導緻其理論基礎隻有向道家終極關懷中汲取支援。是以說,“醫者,道之流也”。道家以精、氣、神,謂之三寶,如果我們說中醫學的發展是在吸取了道學理論而形成的話,那麼,反映的道學關于解決終極關懷問題,就成為了醫學哲學的研究對象。

葛洪在熱衷研究道教的同時,勤奮地鑽研醫術,其編著了許多醫書,尤其是《玉函方》一百卷,此書雖已佚去,内容難知,但顯然是一部集醫療經驗大成的巨著。同時,葛洪考慮到一些備急之作,“既不能窮諸病狀,兼多珍貴之藥”,對于“貧家野店”,是難以購辦的,于是在百卷《玉函方》基礎上,精心編撰成《肘後備急方》三卷(後世又整理成了八卷)。這部書不僅在中國醫學史上就急性傳染病、髒腑慢性病及外科、兒科、眼科和六畜病的治療方法、各種病因、症狀作出正确描述,同時也奠定了葛洪在中國醫學史上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

《備急方》内容包括内科雜症、外科急症、傳染性熱病、寄生蟲病、五官、婦、兒科等多種疾病。作者的原意是收集張仲景、華佗等前代名醫的醫方和周、甘、唐、阮諸家備急方藥。給他改編的人陶弘景又增加了大量内容。從今本《肘後備急方》來看,也确實儲存有如扁鵲法、長桑君方、仲景方、華佗法、範汪方、獨幕喜劇等書所删方藥的内容。

葛洪的醫學貢獻很多,許多都是開創性的貢獻。尤其是在《肘後方》中對瘧疾種類、症狀與治療的描述和對藥物“分類歸整”、“藥證相應”的整理,對後代陶弘景重要著作《本草經集注》中的“法象理論”具有重大啟迪,其在《肘後方》卷三“治寒熱諸虐方”中載将瘧疾分為溫虐、瘴虐、勞虐,共計方劑三十餘首,其中尤以“青蒿方”為著。

葛洪最早提出“厲氣”的概念,認為各種急性傳染病并非鬼神作祟,而是由自然界中一種不同于“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之氣的“厲氣”所造成的。還最早記載了羌蟲病。這種病是由恙蟲的幼蟲(恙螨)作為媒介而散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直到20世紀20年代,國外才逐漸發現了恙蟲病的病原是一種比細菌小得多的“立克次氏體”。

同時,最早記載了天花的流行。《肘後方》準确而詳細地描述了天花的典型症狀,并且将其命名為“虜瘡”,認為是由俘虜傳入中原,并第一次提出了治療方藥。還第一次記載了狂犬病,提出應用狂犬的腦子敷貼在被咬傷的創口上“以毒攻毒”治療狂犬病。葛洪提出這種治療思想,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驅。葛洪還最早記載了結核病,書中不僅明确記載了肺結核的病狀和發病過程,而且還指出其具有傳染性,将其稱為“屍注”。

葛洪在《肘後方》中,創立的多種急症治療技術,大大提高了急症治療效果,包括人工呼吸法、洗胃術、救溺倒水法、腹穿放水法、導尿術、灌腸術等。最重要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啟發後世,2011年9月,以屠呦呦為首的當代科學家憑借這種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瘧藥,獲得國際醫學獎,挽救了全球無數人的生命。進而,葛洪的名字镌刻于人類文明史、中國醫學史的榮譽牆上,永遠熠熠閃光。(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盧祥之)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