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作者:宇宙小百科

在封建社會,貴族官僚為了永遠享受奢侈放蕩的生活而夢想不朽。 有些人想煉制“長生不老藥”來滿足他們的奢侈欲望,是以他們形成了一種煉丹術。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煉丹術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的戰國時代,就有煉丹術士和尋找“仙藥”的記載。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秦始皇曾派徐福帶着數百名男女來到蓬萊,向仙人要仙藥。漢武帝招募了許多煉丹術士,講求長生不老之術。煉丹術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幫助下盛行。在魏晉南北朝,煉丹術士演變成了用符水治病的道士。他們把先秦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當做自己的祖先。從那時起,道教已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宗教之一,與儒教和佛教平起平坐。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煉丹術士将一些礦物放入密封的鼎裡中,用火焚燒。礦物在高溫高壓下會發生化學變化,産生新的物質。然而,在煉丹術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物質變化的規律,進而形成了現代化學的先驅。

煉丹術在中國發展得比較早,葛洪就是其中之一。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葛洪的名字叫稚川,道号: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他的祖父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在三國時期是吳國的進階官員。13歲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的家庭處境很糟糕。葛洪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沒有書,他到處向别人借書。沒有錢買筆和墨,他就用木炭在地上練習寫字。16歲時,他就開始閱讀儒家書籍,如《孝經》、《論語》。葛洪廣泛閱讀了許多書籍,從經文、曆史書籍到雜文,他仔細閱讀了他能借到的所有書籍。後來,他還學會了“望氣”和“蔔卦”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自學,葛洪終于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據《晉書》葛洪傳記記載,葛洪“見多識廣,“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人富于班馬”也就是說,葛洪的知識非常豐富,在江南地區是無與倫比的。他的作品多于班固、司馬遷,《金書》收錄的《抱樸子》116部,碑诔詩賦10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異”傳各10卷,《五經史》百餘名學者方劑雜事310卷,《金匮要略》100卷,《肘後急方》4卷。一個人有這麼多的作品,抄了310卷。可以想象,他很勤奮。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西晉末年,統治階級為權力和利益而戰,“八王之亂”和“蠻族叛亂”。戰争此起彼伏,社會生産力嚴重受損,階級鬥争十分尖銳,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葛洪和一些地主一樣,出于對現實的失望而求助于上天,緻力于神仙和學者的藝術。葛洪将莊子的理論完全發展為神仙和學者的藝術。他的思想實質上是内仙外儒。他的煉金術理論就是基于這種思想。他相信所有的物質都可以改變,在真誠的要求和适當的條件下,人們可以練成長生不老藥和黃金。根據這一理論,葛洪在收集和研究各種治病方劑的同時,進行了大量的煉丹實驗。

從這些煉丹術實驗中,葛洪熟悉許多無機物質的組成和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我們可以從《抱樸子》内章中發現葛洪隻有以下化學知識:

我國古代最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早期的化學家——煉丹家葛洪

(1) “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朱砂是硫化汞,通過加熱分解得到汞。汞和硫結合生成黑色硫化汞,然後在密閉容器中調節溫度,然後加入華為紅色結晶硫化汞。換句話說,葛洪發現了汞精練過程中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他指出,加熱丹沙(硫化汞)可以提煉汞,汞和硫的結合可以變成丹沙。

(2) “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曾青可能是指含有硫酸銅的明礬。曾青畫鐵是用鐵和硫酸銅的溶液作畫的。鐵取代了硫酸銅中的銅,是以表面有一層紫銅。由于采用塗層法,硫酸銅隻在鐵的表面起作用。葛宏進說,“改變外面,但不是裡面”。可以看出,葛洪仔細觀察了這種金屬置換反應。

(3) “鉛性自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這意味着鉛可以變成鉛白色,即堿性碳酸鉛,鉛白色可以變成紅鉛,即三氧化鉛;鉛可以變為白色,最後變為鉛。這是一個明顯的化學反應過程。

(4) “取雌黃、雄黃,僥下,其中銅鑄以為器複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換句話說,雌黃(三硫化砷)和雄黃(五硫化砷)在加熱後都能升華。葛洪的話是對他們升華反思的描述。

當時,葛洪有着如此豐富的化學知識。在中國煉金術的發展中,他是連接配接過去和未來的紐帶。他鼓舞人心的寫作風格宣揚了煉金術。他關于煉金術方法的具體著作對後來的煉金術士産生了巨大影響。

煉金術在許多人眼裡是神秘的,有些人直接把它等同于封建迷信。事實上,古人開始通過煉金術來探索物質世界,是以化學進入了萌芽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