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趙煦登基後之是以讓太皇太後臨朝聽政其實主要原因還是趙煦登基的時候還是個小孩子,隻能由太皇太後高氏垂簾聽政。
趙煦是宋神宗的第六子,由于他的五個哥哥早夭,是以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老大。但是他并沒有被很早的就立為太子。一直到宋神宗突然生病,話都說不出來的時候,宰相才提出來要立接班人。

安道理趙煦也沒有什麼競争對手,可是當時宋神宗還有雍王趙颢、曹王趙頵兩個年富力強的弟弟,朝中他們的支援者也不少。
不過在宰相王珪以及高氏的支援下,趙煦被立為太子,還順利登基為帝。可是由于趙煦當時才10歲,是以高氏便開始垂簾聽政。
高氏出身将門,其曾祖為宋初名将高瓊,祖父是名将高繼勳,母親是北宋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
高氏是守舊派,早在宋神宗時期她就不認同神宗的改革,是以她執政後便開始重用守舊派司馬光,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變法。在高太後垂簾的八年中,舊黨控制了整個朝廷。雖說舊黨的很多政策被诟病,但是高氏的執政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高氏被稱為“女中堯舜”,可見其的執政能力得到了認可,她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當時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十分繁榮。
這段時期也可以說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國勢較強的階段了。
不過即使如此,随着宋哲宗年紀的增長,兩人的沖突也逐漸凸顯,尤其是趙煦到了親政的年紀,可高氏卻不太想放棄手中的權力,一來二去,雙方明争暗鬥。
尤其是高氏對趙煦的教育非常嚴格,久而久之也讓他産生了逆反心理。這也是為何在宋哲宗親政以後,趙煦否定了高氏的所有政策,堅決打擊高氏重用的舊黨,甚至直指高太後“老奸擅國”。
不過宋哲宗倒也不是平庸的皇帝,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位期間對西夏發動戰争,打得西夏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迫使西夏求和。
可惜的是宋哲宗趙煦身體一直不好,小時候就經常咳血,不幸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