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中國的二十四史屬于官方正史,每一本史書都有自己的《奸臣傳》,《奸臣傳》專門記錄那些将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A錢腐化橫征暴斂導緻前朝滅亡的貪官佞臣,讓後世統治者吸取教訓,保持本朝的長治久安。

然而,在元朝人編纂的《宋史》中,我們卻看到了有些出乎意料的記載:在宋神宗和宋哲宗時期支援變法的官員,諸如呂惠卿、章惇、蔡确等人,竟然被元朝史家列入《奸臣傳》。王安石雖然沒有被列入《宋史奸臣傳》,但從南宋開始後的曆朝曆代對王安石的評價也堪比“奸臣”,直至中國進入近代社會後,社會各界才重新認識王安石變法的價值。

按理來說,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确等人主持變法,富國強兵,在宋哲宗去世前将大宋帝國的國力推到了頂峰,為國家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這些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大臣大都被列入《奸臣傳》,就連王安石本人的負面評價也是非常多的。那麼,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何會成為後世眼中的“奸臣”呢?這就牽扯到一個人,參與王安石變法的投機分子蔡京。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蔡京和王安石、章惇的“合作”

蔡京是北宋後期的宰相,書法家。他是北宋滅亡的頭号奸臣,也是王安石變法的參與者之一。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副宰相,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次年,蔡京從福建到開封趕考,中了進士。此時的王安石怎麼也想不到,蔡京會站到自己的變法陣營中,成為新黨的主力幹将。

新法推行期間,北宋的沖突得到了緩解,軍隊戰鬥力穩步提升。但蔡京本人參加變法的動機也逐漸暴露出來。王安石和章惇搞變法是為了富國強兵,不為私心。而蔡京參加變法完全是政治投機,借王安石變法撈取政治資本。由于新法的漏洞對蔡京個人升官發财有利可拿,這就讓蔡京拼了命的支援王安石變法。

在參與變法期間,蔡京處處拉攏王安石。他的業務能力強,處理新法水到渠成。他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到了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後和司馬光一起對新黨展開大規模清洗,蔡京被司馬光貶到外地做官,他的人生出現了一次低潮。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高滔滔(1032—1093年),宋英宗的皇後,宋神宗趙顼之母 (高皇後、高太後)

1094年,高太後去世,宋哲宗親政,任命變法派骨幹章惇為宰相。章惇上台後就恢複王安石的新法,還對保守派展開大規模報複。章惇上台後,蔡京回到開封擔任戶部尚書,他繼續支援章惇的恢複新法,以“新黨骨幹”的面貌出現在宋哲宗和滿朝文武面前。而宋哲宗和滿朝文武自然也不會想到,蔡京支援章惇恢複新法并非出于公心。一旦撈足了政治資本,他的真實面目就露出來了。

公元1100年,宋哲宗去世,章惇因阻止宋徽宗登基而被宋徽宗罷相。蔡京看到了機會,逐漸獲得了宋徽宗的信任,并成為宋徽宗時期一手遮天的權相。在擔任宰相期間,蔡京殘害忠良,将反對自己的官員(包括新黨官員)打成元祐黨人展開了瘋狂迫害,他還大興花石綱,瘋狂地搜刮民脂民膏,激起了底層人民的強烈反抗。

蔡京曾支援變法,但他卻花光了宋神宗和宋哲宗兩代明君留下的财富家底。公元1125年,蔡京被宋欽宗罷相,但北宋帝國已經風雨飄搖。1126年,金軍攻克開封,北宋滅亡。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

王安石、章惇等官員背了蔡京的黑鍋

事實上,早在1125年宋欽宗登基的時候,對王安石等新黨官員的批判就已經開始。宋欽宗登基後,一位官員就曾公開表示“蔡京誤國的源頭就是王安石”。以程門立雪而聞名于世的官員楊時也指出,蔡京禍國殃民令人痛恨,但要為蔡京禍國負主要責任的就是王安石。誰讓蔡京曾在王安石底下做事呢?

公元1126年,宋高宗趙構登基稱帝,南宋建立。當時,作為宋徽宗第9子的趙構要想盡一切辦法找一個背鍋俠減輕父皇對北宋滅亡的罪責,在這一政治風向的引導下,對王安石等新黨官員批判的呼聲就越來越高了。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宰相、書法家

1134年,趙構讓編纂《宋神宗實錄》的範沖給王安石變法定調子,趙構和範沖等南宋官員認為,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奸臣蔡京,而非宋徽宗。但王安石等新黨官員也要為北宋滅亡負很大責任。這是因為:蔡京是王安石變法的積極參加者,沒有王安石變法,也就沒有蔡京上升的政治空間,更不會有蔡京在宋徽宗時期蒙騙皇帝,禍國殃民。

在趙構的支援下,南宋官方的史書給王安石定了反調,支援王安石變法的骨幹官員章惇在去世多年後又被趙構貶官。南宋朝廷還下令“章惇子孫永遠不能做官”。到了宋孝宗登基後的1197年,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的牌位被逐出孔廟。1244年,宋理宗評價王安石為“萬世罪人”,将王安石的牌位移出孔廟。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

從北宋最後一位帝王宋欽宗,到南宋宋高宗之後的曆代帝王,都給王安石、章惇定了反調。王安石和章惇全是負面評價,南宋對蔡确、呂惠卿等新黨官員的評價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站在今天的曆史觀角度看,王安石、章惇、呂惠卿和蔡确等新黨官員并非是奸臣,他們隻是給禍國殃民的蔡京背了黑鍋。但當時的人們無法認識到王安石變法的正面意義,更不會給王安石、章惇等參與變法的官員平反。

南宋滅亡後,元朝建立。元朝史官照單全收南宋政界對王安石等新黨官員的評價,将章惇、呂惠卿、蔡确等官員列入《宋史奸臣傳》,王安石盡管沒有被列入《宋史奸臣傳》,但元朝對王安石的評價是全面否定的評價,對王安石變法平反是“政治錯誤”。此後,明朝和清朝的皇帝繼續堅持南宋官方對王安石、章惇等新黨官員的負面評價,将王安石、章惇等人視為“奸臣”。

直至中國進入近代社會,迎來“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後,人們才重新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正面意義,并對王安石、章惇、呂惠卿等新黨官員以全面客觀的評價。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王安石變法

今天看變法

時至今日,史學界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乃至對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确等新黨官員的評價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議。但今天的大部分史家已經能站在曆史的高度,整體看清王安石變法前北宋所碰到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并普遍認為王安石變法為北宋富國強兵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

而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确等官員也是希望國家強大的正面官員,他們和蔡京為政治投機參與變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将他們與蔡京并列,列為所謂的“奸臣”顯然是不公平的。

支援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古代史家眼裡的奸臣?

上圖_ 北宋版圖

公允而論,在王安石變法前,北宋的三冗問題非常嚴重,慶曆新政又戛然而止。大宋帝國需要一場富國強兵的改革運動,而宋神宗、王安石、宋哲宗、章惇等為了國家富強而高度負責的君臣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曆史舞台,他們頂着巨大的争議,頒布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增加宋朝财政的收入,讓宋軍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直至宋哲宗執政後期,北宋國力蒸蒸日上,并多次打敗西夏入侵,奪回了天都山,打得西夏跪地求和,造就了北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即便王安石變法出問題,也隻是執行中的問題,以及新法中的漏洞,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和漏洞而否定變法,否定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确等官員的貢獻,更不能把他們和奸臣蔡京畫等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