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作者:許雲輝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北宋中期,二十萬遼國精兵氣勢洶洶陳兵代州(今山西代縣)邊境,威逼宋廷将代州劃歸遼國。宋廷明确拒絕,并派外交官回複遼國。外交官們深怕此行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互相推诿“不敢行。”

狀元許将臨危受命,被朝廷指定為特使出使遼國。他在樞密院查閱相關機密檔案,全面掌握宋遼代地糾紛的曆史,做足功課後,踏上征途。

南朝狀元出使遼國,成為爆炸性新聞。遼國市民奔走相告:“看南朝狀元!”他們騎在房梁上指指點點,圍觀許将風采,個個翹大拇哥。遼國特使蕭禧在飯店接待許将,為扳回一局,故意邀請許将射箭。不料許将允文允武,拈弓搭箭,正中靶心,赢得滿堂彩。

蕭禧撕破臉皮直奔主題,“以代州為問。”許将見招拆招,“随問随答”,步步穩紮穩打。蕭禧圖窮匕首見:“我朝與貴國邊界始終未确定,是以,我将親自前往貴國,一次性劃定邊界!”許将冷笑:“劃分邊界這等小事,貴國隻需申饬邊地守臣與我朝協商解決即可,為何非派出您這等重量級特使,攜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兵臨城下,這豈不是殺雞非要用牛刀?!”這番夾槍帶棍的話,令“禧慚不能對。”

許将圓滿完成出使任務,“歸報,神宗善之。”首秀成功,他自證出南宋狀元實力,也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一)南朝狀元

許将27歲時,“舉進士第一”。主考官歐陽修讀完其辭賦,當面點贊:“君辭氣似沂公(宋真宗時狀元、名相),(前途)未可量也!”

入仕後,許将以優異的政績在同僚中嶄露頭角。他恪盡職守,興利除弊,選賢任能,曾創造出三日内連勝三職的奇迹,且這三級跳“皆神宗特命”,令滿朝官員羨慕得直流口水。

許将完成出使遼國重任後,奉命着手整頓“河北保甲、陝西河東弓箭社、閩楚槍仗手”等地地方武裝存在的一系列混亂現狀。他采取針對性措施,效果立竿見影。許将的成功難免引起同僚的羨慕嫉妒恨,他們挖空心思欲将許将射落政壇。

太學生虞蕃越級狀告學官在評定學生等級時,徇私舞弊有所偏袒。次相蔡确為達到個人目的,越俎代庖插手禦史台審理此案。他故意節外生枝,大事羅織,将許多無關學生逮捕入獄。許将時任“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對蔡确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極為反感,“釋諸生無罪者。”蔡确趁機誣陷許将以權謀私,“逮其父子入禦史府。”許将父子月餘後才被釋放,并在蔡确等人操作下“黜知蕲州。”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二)輾轉地方

在地方為官,許将依然任勞任怨,親政愛民,深受百姓敬重。他改任郓州知州後,正值元宵節。

南宋習俗,“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張燈五夜。”燈會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官府抓住幾個手藝不精的小偷,順藤摸瓜搗毀一個盜竊集團。官府将他們登記在案,作為盜竊犯關進監獄。許将認為如果将他們一棍子打死,必定會徹底斷送這幫誤入歧途的三隻手們的自新之路。于是,他語重心長訓了一番話,把他們悉數釋放。小偷們感激涕零,發誓懸崖勒馬,重新做人,“自是民無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郓城讀書人認為天高皇帝遠,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喜歡紮堆兒诽謗議論時局和官府的不良習氣。曆任知州雖不時打壓,但屢禁不止。屬下建議許将釋出嚴禁讀書人聚會議政指令,許将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理,拒絕簽發禁令。讀書人得知許将如此高瞻遠矚,胸襟坦蕩,很受感動,漸漸自發取消了集會。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三)責任擔當

因政績卓著,許将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侍郎(相當于今國防部副部長)。他幹一行愛一行,迅速進入角色,熟悉相關業務,從國防角度頻頻上疏提出各類見解和主張。宋廷對西夏用兵前,宋神宗派近侍摸摸家底,詢問許将朝廷可以調動的兵馬總數。許将如數家珍,詳細奏報。次日,宋神宗故意再問具體負責人此事的樞密院大臣。大臣被問得瞠目結舌,“不能對也。”

許将由此進入宋神宗法眼,職務頻頻調升。兜兜轉轉數年後,擔任吏部尚書。在此崗位上,許将充分展現出名臣的責任與擔當,做出兩件為人稱道的大事:

堅決粉碎章惇掘司馬光墓的罪惡企圖。新法的堅定擁護者章惇被剛親政的宋哲宗啟用為相後,重用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全方位對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元祐黨人)進行反攻倒算,“貶谪元佑諸臣。”因司馬光早已入土為安,章惇企圖奏請挖掘司馬光墓,追奪朝廷對司馬光等人的贈谥。許将明哲保身,在與會期間“默無一言。”但在宋哲宗征求自己意見時,許将旗幟鮮明表示反對掘墓:“發人之墓,非盛德事!”

堅決反對以血腥殺戮制止朝廷新舊黨争。章惇等人必欲置舊黨骨幹人物以死地,舊黨亦不甘引頸就戮,雙方唇槍舌劍,發生激烈黨争,引發朝野動蕩。有人向宋哲宗建議,采取快刀斬亂麻方式,仿效漢唐兩代皇帝以“誅滅殺戮”的霹靂手段,大開殺戒以制止黨争。

宋哲宗既對黨争深惡痛絕,又不忍用血腥手段解決問題,特意征求許将意見。許将語重心長勸谏:“漢唐兩代,的确有過皇帝以斬盡殺絕手段解決黨争之事!但是,我朝自太祖立國,從未有過如此事例。本朝治國理政方針遠超漢唐的原因,就在于從不誅殺大臣!”宋哲宗如醍醐灌頂,采納建議,将一場血腥殺戮消弭于無形。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四)允文允武

許将具有卓越的軍事眼光,他根據邊疆地勢特點,力薦名将章楶(jié)出任邊帥抗拒西夏。章楶不負厚望,“果有功。”守邊大臣挾大軍“撫定鄯、廓州”餘威,計劃一鼓作氣全軍渡過黃河追擊敵軍,遭到朝廷一緻反對。唯獨許将力排衆議:“敵軍一貫狡詐多變,且戰機稍縱即逝。臣希望準許邊臣的作戰計劃!”

邊臣率部渡河攻擊,勢如破竹,成功收複河、湟兩地。“捷書至”,滿朝歡慶之餘,也對許将的戰略眼光佩服得五體投地。許将“以複河、湟功轉特進,凡居政地十年。”

南宋名臣李綱對許将推崇備至:“文定許公,當仁廟嘉祐中廷對,為天下第一。曆事五朝,逾四十載,入位丞弼,出擁節旄,其勳業、行義、經術、文章皆兼備之,為當世之所瞻仰。”

但是,與許将同朝為官者,對他的評價大多不高。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五)三度被貶

許将首次遭貶,是因受“太學生虞蕃案”牽連而被蔡确等人一手遮天趕出京師。此時的許将一身正氣,令人敬仰。

第二次被貶,則有些咎由自取。在重返朝廷擔任尚書右丞要職時,他因對一項人事任用決定表态輕率而使自己徹底翻車:中旨(皇帝由内廷直接發出的敕谕)宣布任用名将王文郁、姚兕統領軍隊;朝廷執政官卻推出張利一和張守約兩個不同人選。許将先是表态支援執政官,轉身卻秘密上疏堅決反對好友張利一上位。執政官非常反感許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認為他故意窺伺迎合皇上心意,為炫耀自己正直無私而出賣朋友。許将是以成為朝廷公敵,被“罷為資政殿學士、知定州,移揚州,又移大名府。”

第三次貶谪,在其春風得意執政的十年期間。禦史中丞搜集整理出許将之前的所有謝章表,尋章摘句捕捉可疑詞句,告發許将一直在含沙射影诽謗曆任皇上,污蔑許将“見魚就捉,見蛇就縮,政治立場極不堅定,翻雲覆雨,朝三暮四,苟且偷安,是一根典型的政壇老油條!”許将是以被趕出京城,“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南府。”牆倒衆人推,許将的政敵趁機落井下石,對他大肆诽謗攻擊。許将處境日漸困窘,被迫輾轉地方,“降資政殿學士、知颍昌府,移大名。”數年後,許将憂憤成疾,“卒,年七十五。”

許将究竟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後人見仁見智。竊以為,許将在險惡的政治風浪中,不得不違心選擇左右逢源之道力圖自保,并無大錯。指責他是官場老油條,未免有失公允。同時代的官員們大都患有政治潔癖,對他評價不高情有可原。故此,許将功大于過,值得後人景仰學習!

北宋許将是造福天下的名臣,還是見風使舵的官場老油條?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進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