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魯木齊日銷10萬份“三涼”,新疆這7種涼皮你都吃過嗎?

烏魯木齊日銷10萬份“三涼”,新疆這7種涼皮你都吃過嗎?

網絡圖檔

新疆晨報訊(首席記者 于江豔)進入夏季以來,以涼皮、涼面、擀面皮為代表的“三涼”熱銷起來。6月19日,新疆晨報記者從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了解到:包括涼皮、涼面、涼粉、米皮、漏魚、擀面皮、牛筋面在内的各種“三涼”,日銷達到10萬份。

“三涼”是女士的最愛。19日中午飯點,在位于青年路的石河子涼皮店,新疆晨報記者看到,前來就餐的消費者80%都是女士。“差不多隔上一兩星期就特别想念,有時候步行到這家涼皮店來吃,有時候網上訂。”一位正在吃涼皮的顧客說。

事實上,烏市消費者不僅夏天經常吃涼皮,在冬天也饞涼皮味道,在烏市很多涼皮店将湯汁加熱,這樣顧客吃完涼皮不至于胃太難受。

“我特别愛吃涼皮,一年恐怕要吃上百份涼皮吧。特别喜歡伊犁涼皮和米泉羊毛工涼皮的味道,吃的時候連湯都要喝掉。”在小西門一服裝店做導購的田甜說。

新疆女性的這種“神奇”的飲食偏好,對于很多男士來講難以了解,他們覺得涼皮根本填不飽肚子,還是吃拌面、抓飯紮實。當然,如果是黃面、烤肉、啤酒這樣的“套餐”,男士也是不拒絕的,吃得也是爽歪歪。

新疆晨報記者從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了解到:在烏市的“三涼”中,夏季銷得最好的還是涼皮、黃面、擀面皮。全疆各地涼皮林林種種,其中在烏市名氣比較大的是石河子涼皮、克拉瑪依涼皮和伊犁涼皮。

小小“三涼”卻是大生意,據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統計,目前全疆做成連鎖店的涼皮品牌有30多家。

新疆涼皮最聚代表性的有7種

據中國烹饪大師、中烹協名廚專業委員會新疆區主任、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張元松介紹:在新疆涼皮制作基本是大同小異,各地代表性涼皮主要是口味有差異。

那麼,新疆又有哪些代表性涼皮呢?這些涼皮口感味道各有什麼特點?

據介紹,新疆地域代表性涼皮包括哈密涼皮、昌吉涼皮、石河子涼皮、克拉瑪依涼皮、伊犁涼皮、米泉羊毛工涼皮、喀什涼皮。

蔡雄濤在八鋼開涼皮店十餘年,現在發明了能制作各地代表性涼皮的涼皮機,前不久在“食餐會”還專門展出了他發明的機器。因為全疆不同地方涼皮厚度不一樣,在發明這個機器前他曾專門走遍新疆的東疆和北疆,專門研究當地涼皮的厚度。

“哈密涼皮、米泉羊毛工涼皮、昌吉涼皮厚薄都差不多,平均兩三毫米厚,最厚的是伊犁涼皮,達到4-6毫米厚,最薄的是石河子涼皮,0.8毫米至1毫米厚,真的是薄如紙。”蔡雄濤說。

而在涼皮的制作上,新疆都是用面粉,當然也要摻入适當比例的澱粉。“摻澱粉主要是使涼皮口感更筋道、滑溜,還有些顔色黃一點的涼皮,裡面還加蓬灰,加蓬灰也是使涼皮更順滑。”張元松說。

在配菜和調味料上,除辣子,黃瓜絲、大蒜這常見的三種外,還有加韭菜、芹菜、蕃茄、豆芽、花生碎、芝麻醬、鷹嘴豆等各種調味品的,有些涼皮口感是酸辣味,有些是香辣味,甚至還有類似四川怪味涼面的麻辣甜味。

“雖然新疆涼皮口味很多,在我看來再多也不過兩大類,一是湯料為鹵汁的涼皮,二是非鹵汁的涼皮。”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白京堂解釋。

據悉,在新疆湯料為鹵汁的代表性涼皮有米東區羊毛工涼皮,昌吉市、奇台縣、吉木薩爾縣為代表的昌吉涼皮,以及伊犁涼皮。

涼皮最早民國時期從陝西傳入新疆

在今年舉辦的“食餐會”上,新疆“三涼”(涼皮、涼面、涼粉)已被評選為十大美食之一。

雖然“三涼”是新疆十大美食,但“三涼”之一的涼皮最早起源并不在新疆。“涼皮的發源地在陝西。”張元松說。

據史料記載,早在秦朝時期,陝西就制作出米皮,秦始皇吃了都贊不絕口。大約民國時期,涼皮先是傳到了哈密,“新疆的飲食中,包括涼皮在内,很多都是從陝西傳過來的,到清朝和清朝後期的民國時期,陝西飲食傳來新疆最集中。”張元松解釋。

陝西在創造出米皮後,還創造出涼皮,米皮用米制作,涼皮用面制作。傳到新疆來的是用面制作的涼皮。

民國時期,哈密的“紅擔子”涼皮就很有名氣。當時哈密馬德義賣涼皮是用擔子挑着賣,擔子兩頭是兩個帶門的矮櫃子。櫃子裡面分别裝着碗筷、調料、涼皮、茶壺等。因為櫃身塗着紅油漆,是以當時人們稱馬德義的涼皮攤為“紅擔子涼皮”。

涼皮傳到哈密較早,但大規模制作,推動新疆涼皮成為地方美食氣候的還是伊犁。“伊犁人口多,涼皮制作很有群衆基礎,而且成片的商業化擺攤也是伊犁興起。”張元松說。

後來,具有包容性的石河子涼皮制作崛起,石河子涼皮融入川湘味,口感酸辣清爽。

而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陝西的又一批三涼:擀面皮、牛筋面、高旦面等傳入新疆,并在全疆各地興起一股開陝西擀面皮店熱潮。

走進陝西擀面皮店,通常會聽到老闆問顧客,要辣還是微辣的,顧客一邊回答,還一邊解釋:擀面皮、牛筋面對半;或者擀面皮、牛筋面、高旦面、涼皮各樣來一點,末了顧客還不忘叮囑“多加點面筋”。

到2010年以後,陝西米皮、青海的青稞涼皮又傳進新疆,這也使得新疆成為“三涼”品種聚集地,人們兼收并蓄,吸納各種口味,并在本地融合中改良創新。

相關新聞:

新疆各地代表性涼皮特點

新疆晨報記者在采訪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專家、新疆烹饪行業協會專家後,初步總結出新疆各地涼皮特色。

米東區羊毛工涼皮

米東區羊毛工涼皮皮厚,涼皮顔色略黃,湯汁是打鹵汁,鹵湯勾芡雞蛋汁兒,再添上韭菜、辣椒、黃瓜絲、胡蘿蔔絲為配菜,吃起來口感厚而筋道,爽滑可口。

昌吉涼皮

昌吉的涼皮也是以“厚”著稱,其厚度相當于石河子涼皮的兩倍。全疆多數地方的涼皮配香菜、黃瓜絲,而昌吉涼皮卻十分有“個性”,配菜是獨樹一幟的芹菜。

石河子涼皮

石河子涼皮薄如紙,明如玉,韌勁兒十足。加入芝麻、花生,油、醬、醋,蒜泥,再用上好的油潑辣子一澆,色澤鮮亮,滿口生香。

石河子是一座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将川菜中的“麻”、湘菜中的“辣”、融入到石河子涼皮中,再融入自創的味道,口味既濃郁,又清爽。

石河子涼皮的調料裡,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料,選用桂皮、花椒、草果、香葉等十餘種香料熬制出湯料,正是這種神奇的香料使得石河子涼皮口味更清爽,有些顧客吃完涼皮甚至連湯都一起喝了。

克拉瑪依涼皮

克拉瑪依涼皮主料是蕃茄醬,澆在放有胡蘿蔔和綠豆芽的涼皮上,不僅香氣怡人,顔色也好看,即便不吃辣的食客碗裡也照樣是火紅一片,讓人食欲大開。蕃茄醬的酸代替了醋的酸,有一種中和之用,更有蕃茄獨有的鮮,這是克拉瑪依涼皮獨樹一幟的特色。

伊犁涼皮

伊犁最出名的是六十六團涼皮,其中六十六團涼皮中又以“矮桌涼皮”最出名,這家涼皮店基本到中午一點後就沒賣的了,涼皮都是手工制作,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伊犁涼皮是全疆最厚的涼皮,伊犁涼皮口感為酸辣味,包括阿勒泰那邊都是伊犁口味涼皮。

伊犁涼皮不僅傳到阿勒泰,還傳到烏蘇、奎屯一帶,包括石河子都有,敢于與石河子涼皮較量。

哈密涼皮

哈密涼皮雖然曆史起源早,但傳統儲存得少,現在各種口味繁多,什麼四川怪味涼皮、芥末涼皮、野山椒涼皮、麻醬涼皮在這裡都能吃得到。

而且涼皮裡放的配菜也是五花八門,有人放紫甘藍,有人放酸蘿蔔,有人放野蘑菇。喜歡嘗鮮和體驗新奇口味的可以到哈密去找。

但是在當地人記憶裡,早期最正宗的哈密涼皮香辣味的,并且湯汁特别多。

喀什涼皮

在喀什的每條街上,幾乎都有涼皮店。涼皮子最早是在喀什市棉紡廠做起的,後來迅速發展壯大。

喀什涼皮除了保持傳統的做法以外,還用腐皮、新疆特産鷹嘴豆,涼皮吃起來糯糯的,軟軟的,混合着腐皮一塊吃,味道甚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