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陝西人夏天最好這一口

每到夏天,我們的食欲就将與高溫打響一場持久戰。面對酷暑,陝西人有絕招,四十度的高溫裡,吃喝玩樂、面不改色,拯救食欲的秘訣就是——三秦國民小吃涼皮!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在面食王國陝西,如果把面條比作粗犷爽利的大漢,那麼涼皮,就是剛柔并濟的女子。陝南、陝北、尤其是關中,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但是在夏天,涼皮才會展現她最大的魅力。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天氣一熱,人們對熱騰騰的飯食往往少了興緻,而涼皮是這時最理想的小吃,賣涼皮的小店從早到晚食客盈門,大街小巷也常有售賣涼皮的小推車出沒。涼皮、漿水魚魚、鐘樓小奶糕的叫賣聲,是很多西安人難忘的童年記憶。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涼皮柔潤,服服帖帖地趴在不鏽鋼托盤裡,堆疊如雪,晶瑩如冰,光是看一眼都覺得神清氣爽。宛如秀麗娘子的涼皮是唯一能讓老陝放下面碗的食物,甘願與之癡纏一整個燥熱的夏天。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史上有關涼皮的确鑿記載是在清光緒年間,西安出現了走街串巷吆喝叫賣的涼皮商販。到了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批專賣涼皮的商販紛紛湧現,城内随處可見用幾張矮桌幾把矮凳組成的臨時攤點,西安的夏天燥熱難耐,這些涼皮攤點就是他們的綠洲。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一碗涼皮,一把豆芽,一撮黃瓜絲,一勺油潑辣子,幾滴老醋和料水,拿起筷子翻兩翻,酸辣味裹挾着沁人的黃瓜味直鑽喉嚨,原本疲軟的胃口迅速被激活。夏天沒食欲?不存在的。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從原料上來說,陝西的涼皮有米皮和面皮之分。

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盛産米皮。北有秦嶺做屏障,漢中地區氣候濕潤,水源豐富,适合稻米的生長。制作米皮的原料通常選用籼米,陳米為佳,制作工序無非浸泡、磨漿、蒸制、晾涼、切條,決定口感軟硬的是米漿的稠度。好的米皮柔軟如巾,幾乎不用咀嚼就能順着喉嚨滑進肚子。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米皮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擀面皮

以寶雞為代表的西府地區是面皮愛好者的雲集處。陝西的面皮有洗面和不洗面之分,多了洗面這道工序的面皮,顔色更加白淨,洗面留出的面團上鍋蒸熟就是氣孔密集的面筋;不洗面的面皮是直接在面粉中加水調和成面糊,成品顔色些微偏黃,質地更柔軟,且無面筋。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釀皮不經過洗面,是以顔色偏黃,不透明

從陝西各地的食俗來劃分的話,涼皮的種類不勝枚舉:岐山擀面皮、漢中熱面皮、安康蒸面、扶風烙面皮、秦鎮米皮、麻醬釀皮、陝北肝子釀皮等等等等。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安康蒸面

不同種類的涼皮在外地人眼裡或許相差無幾,但對于久居秦地的吃貨們來說卻是滋味口感各異,每一種都有它的特點,每一種都有它的魅力。變的是種類,不變的是嘴裡那種讓人流連忘返的美味。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其中被冠以陝西涼皮“四大旦角”的是秦鎮米皮、漢中熱米皮、西安麻醬釀皮、岐山擀面皮。

1

秦鎮米皮

關中地區長期流傳着兩句順口溜:“乾州鍋盔岐山面,秦鎮穰皮繞長安”,“穰”(ráng)在陝西話裡有柔軟筋道的意思,是以秦鎮米皮在當地又被稱作“穰皮兒”。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秦鎮即秦渡鎮,位于鄠邑區沣河西岸,這裡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盛産優質稻谷。用這裡出産的稻谷磨漿制成的米面皮子,以色白光潤、筋薄細軟、柔韌爽口而著稱。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好吃的涼皮,需滿足“白、薄、光、軟、釀、香”六點,這就要求從選米到洗面,每一步都不能怠慢。優質大米足足浸泡三小時,磨出的米漿才能清香濃郁、筋道滑膩;蒸米皮要用竹篾,竹篾上鋪一層籠布,将米漿徐徐倒在籠布上,抹勻之後厚度不足一毫米。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秦鎮米皮不僅好吃,還具有觀賞性,切涼皮的師傅手握一把威風凜凜的大鍘刀,“咣、咣、咣”幾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細,引得無數遊客盡折腰。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秦鎮米皮用的辣椒油格外講究,茴香、花椒、幹辣椒等佐料放在油裡反複熬制,越熬越紅,越熬越亮,香氣撲鼻,辣味十足。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高潮在于涼皮裝碗前在紅油辣子裡美美地一蘸,白潤的涼皮瞬間紅得透亮,香氣撲鼻的紅油順着涼皮往下滴,敢問這種赤裸裸的誘惑誰能受得了?

2

漢中熱米皮

在漢中,熱米皮其實叫做“熱面皮”。漢中面皮中的“面”指的并非是原料,當地的方言中把很細的粉末一律稱為“面面”,漢中面皮其實是指由“米磨成面”做成的皮子。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漢中熱米皮相傳始于秦漢,做法是用浸泡過的大米磨成的米漿,均勻地攤到蒸籠的籠布上。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旺火一催,兩三分鐘,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米皮就成型了,然後用闆刷在米皮上抹上一層黃澄澄的菜籽油,緊接着把米皮切成兩指寬的粗條,然後放進專用的大檐瓷碗中了。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然後再配上開水煮熟的黃豆芽,菠菜葉、芹菜段以及紅蘿蔔絲,調入鹽、醋、醬油、香油、味精、油潑辣子和姜汁、蒜泥等近二十種調料。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漢中的面皮比秦鎮米皮略厚,通常切成二指寬,層層疊在碗裡柔軟如巾。浸在湯汁裡的熱米皮很難像涼拌的秦鎮米皮一樣吸溜着吃,但是咀嚼起來軟糯綿密,拌上香味綿長的辣油,非得一口氣連吃三碗才覺得過瘾。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拌好的熱米皮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吃在嘴裡更加軟糯一些,滑滑的,軟糯香辣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天冷的時候吃,更有暖胃的作用,營養健康更勝一籌。

3

麻醬釀皮

麻醬涼皮也稱麻醬釀皮,是一種清真吃法,在西安回民街處處可見。西安坊上管“釀”叫“rǎng”,吃的時候拌上厚厚的芝麻醬,是“四大旦角”裡最重口的一個。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釀皮和其他涼皮最大的差別在于它不洗面,據說這是坊上的人為了表達對糧食的珍惜,他們認為漢民做涼皮時一遍遍地沖洗面團太浪費,于是發明出這種直接用水稀釋面粉,然後上鍋蒸熟的做法。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不洗面的釀皮蒸出來顔色略顯暗沉,吃起來也不如秦鎮米皮那麼筋道,它的優勢在于芝麻醬和辣油的合體,濃郁的醬料裹住根根釀皮,從第一口吃到最後一口都是豐滿的滋味。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4

岐山擀面皮

擀面皮是寶雞地區的特色面食,尤以岐山擀面皮最為出名。擀面皮據說是由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口感筋道又有韌性,和其他涼皮大相徑庭。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岐山擀面皮是“四大旦角”裡個性最鮮明的,在制作工藝上,它多了發酵和擀制的步驟。前一天和好的面團,用涼水反複搓洗去面筋,靜置幾個小時後倒掉上層的清水,保留下濃稠的面水靜置發酵,到了要蒸的時候,則是将整盆面糊直接上鍋蒸到半軟,用勺子刮出一塊,迅速用擦油的擀面杖擀平放進蒸籠裡,抹一層油再放一張,最後一張張摞成一疊,上鍋蒸近1小時才算完成,非常考驗功力,擀面皮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來。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岐山擀面皮好吃的秘笈必須是紅燦燦、油汪汪、香辣撲鼻的油潑辣子。陝西的油潑辣子所用的辣椒主要是秦椒,身形細長,被稱為線線辣子。秦椒辣度溫和,香氣綿長,對不嗜辣的人也很友好,是諸多陝西小吃的魂。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擀面皮的調料必須是岐山出産的糧食醋,而且各家配方不同,各家的醋香也都不同,油潑辣子不能少,陝西人無辣不成菜麼,麥面的食物,面筋自也要切上些,蒜汁消毒提味,少不得,光吃面皮會口膩,一點燥過的豆芽再放進去,清香爽口。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别的涼皮都是承在碗中由你自行攪拌,擀面皮是在小鍋内調拌均勻。看起來油辣光鮮,引人垂涎。口味自和西府其他面食一樣,為酸、辣、香。

白、薄、光,軟、筋、香!陝西人的夏天,靠涼皮續命!

如今,作為最受外地遊客歡迎的小吃之一,陝西涼皮的身影已經遍布全國很多城市,但最正宗的,當然還是八百裡秦川獨有的味道。奔波在外的陝西人,最懷念的,除了一碗燃面,就是這“白、薄、光、軟、筋、香”的涼皮了。

#吃在西安# #城市吃貨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