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陕西人夏天最好这一口

每到夏天,我们的食欲就将与高温打响一场持久战。面对酷暑,陕西人有绝招,四十度的高温里,吃喝玩乐、面不改色,拯救食欲的秘诀就是——三秦国民小吃凉皮!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在面食王国陕西,如果把面条比作粗犷爽利的大汉,那么凉皮,就是刚柔并济的女子。陕南、陕北、尤其是关中,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但是在夏天,凉皮才会展现她最大的魅力。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天气一热,人们对热腾腾的饭食往往少了兴致,而凉皮是这时最理想的小吃,卖凉皮的小店从早到晚食客盈门,大街小巷也常有售卖凉皮的小推车出没。凉皮、浆水鱼鱼、钟楼小奶糕的叫卖声,是很多西安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凉皮柔润,服服帖帖地趴在不锈钢托盘里,堆叠如雪,晶莹如冰,光是看一眼都觉得神清气爽。宛如秀丽娘子的凉皮是唯一能让老陕放下面碗的食物,甘愿与之痴缠一整个燥热的夏天。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史上有关凉皮的确凿记载是在清光绪年间,西安出现了走街串巷吆喝叫卖的凉皮商贩。到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专卖凉皮的商贩纷纷涌现,城内随处可见用几张矮桌几把矮凳组成的临时摊点,西安的夏天燥热难耐,这些凉皮摊点就是他们的绿洲。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一碗凉皮,一把豆芽,一撮黄瓜丝,一勺油泼辣子,几滴老醋和料水,拿起筷子翻两翻,酸辣味裹挟着沁人的黄瓜味直钻喉咙,原本疲软的胃口迅速被激活。夏天没食欲?不存在的。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从原料上来说,陕西的凉皮有米皮和面皮之分。

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盛产米皮。北有秦岭做屏障,汉中地区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适合稻米的生长。制作米皮的原料通常选用籼米,陈米为佳,制作工序无非浸泡、磨浆、蒸制、晾凉、切条,决定口感软硬的是米浆的稠度。好的米皮柔软如巾,几乎不用咀嚼就能顺着喉咙滑进肚子。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米皮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擀面皮

以宝鸡为代表的西府地区是面皮爱好者的云集处。陕西的面皮有洗面和不洗面之分,多了洗面这道工序的面皮,颜色更加白净,洗面留出的面团上锅蒸熟就是气孔密集的面筋;不洗面的面皮是直接在面粉中加水调和成面糊,成品颜色些微偏黄,质地更柔软,且无面筋。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酿皮不经过洗面,所以颜色偏黄,不透明

从陕西各地的食俗来划分的话,凉皮的种类不胜枚举:岐山擀面皮、汉中热面皮、安康蒸面、扶风烙面皮、秦镇米皮、麻酱酿皮、陕北肝子酿皮等等等等。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安康蒸面

不同种类的凉皮在外地人眼里或许相差无几,但对于久居秦地的吃货们来说却是滋味口感各异,每一种都有它的特点,每一种都有它的魅力。变的是种类,不变的是嘴里那种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味。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其中被冠以陕西凉皮“四大旦角”的是秦镇米皮、汉中热米皮、西安麻酱酿皮、岐山擀面皮。

1

秦镇米皮

关中地区长期流传着两句顺口溜:“乾州锅盔岐山面,秦镇穰皮绕长安”,“穰”(ráng)在陕西话里有柔软筋道的意思,所以秦镇米皮在当地又被称作“穰皮儿”。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秦镇即秦渡镇,位于鄠邑区沣河西岸,这里曾是西周的京畿之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盛产优质稻谷。用这里出产的稻谷磨浆制成的米面皮子,以色白光润、筋薄细软、柔韧爽口而著称。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好吃的凉皮,需满足“白、薄、光、软、酿、香”六点,这就要求从选米到洗面,每一步都不能怠慢。优质大米足足浸泡三小时,磨出的米浆才能清香浓郁、筋道滑腻;蒸米皮要用竹篾,竹篾上铺一层笼布,将米浆徐徐倒在笼布上,抹匀之后厚度不足一毫米。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秦镇米皮不仅好吃,还具有观赏性,切凉皮的师傅手握一把威风凛凛的大铡刀,“咣、咣、咣”几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细,引得无数游客尽折腰。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秦镇米皮用的辣椒油格外讲究,茴香、花椒、干辣椒等佐料放在油里反复熬制,越熬越红,越熬越亮,香气扑鼻,辣味十足。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高潮在于凉皮装碗前在红油辣子里美美地一蘸,白润的凉皮瞬间红得透亮,香气扑鼻的红油顺着凉皮往下滴,敢问这种赤裸裸的诱惑谁能受得了?

2

汉中热米皮

在汉中,热米皮其实叫做“热面皮”。汉中面皮中的“面”指的并非是原料,当地的方言中把很细的粉末一律称为“面面”,汉中面皮其实是指由“米磨成面”做成的皮子。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汉中热米皮相传始于秦汉,做法是用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的米浆,均匀地摊到蒸笼的笼布上。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旺火一催,两三分钟,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米皮就成型了,然后用板刷在米皮上抹上一层黄澄澄的菜籽油,紧接着把米皮切成两指宽的粗条,然后放进专用的大檐瓷碗中了。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然后再配上开水煮熟的黄豆芽,菠菜叶、芹菜段以及红萝卜丝,调入盐、醋、酱油、香油、味精、油泼辣子和姜汁、蒜泥等近二十种调料。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汉中的面皮比秦镇米皮略厚,通常切成二指宽,层层叠在碗里柔软如巾。浸在汤汁里的热米皮很难像凉拌的秦镇米皮一样吸溜着吃,但是咀嚼起来软糯绵密,拌上香味绵长的辣油,非得一口气连吃三碗才觉得过瘾。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拌好的热米皮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吃在嘴里更加软糯一些,滑滑的,软糯香辣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天冷的时候吃,更有暖胃的作用,营养健康更胜一筹。

3

麻酱酿皮

麻酱凉皮也称麻酱酿皮,是一种清真吃法,在西安回民街处处可见。西安坊上管“酿”叫“rǎng”,吃的时候拌上厚厚的芝麻酱,是“四大旦角”里最重口的一个。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酿皮和其他凉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洗面,据说这是坊上的人为了表达对粮食的珍惜,他们认为汉民做凉皮时一遍遍地冲洗面团太浪费,于是发明出这种直接用水稀释面粉,然后上锅蒸熟的做法。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不洗面的酿皮蒸出来颜色略显暗沉,吃起来也不如秦镇米皮那么筋道,它的优势在于芝麻酱和辣油的合体,浓郁的酱料裹住根根酿皮,从第一口吃到最后一口都是丰满的滋味。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4

岐山擀面皮

擀面皮是宝鸡地区的特色面食,尤以岐山擀面皮最为出名。擀面皮据说是由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口感筋道又有韧性,和其他凉皮大相径庭。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岐山擀面皮是“四大旦角”里个性最鲜明的,在制作工艺上,它多了发酵和擀制的步骤。前一天和好的面团,用凉水反复搓洗去面筋,静置几个小时后倒掉上层的清水,保留下浓稠的面水静置发酵,到了要蒸的时候,则是将整盆面糊直接上锅蒸到半软,用勺子刮出一块,迅速用擦油的擀面杖擀平放进蒸笼里,抹一层油再放一张,最后一张张摞成一叠,上锅蒸近1小时才算完成,非常考验功力,擀面皮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岐山擀面皮好吃的秘笈必须是红灿灿、油汪汪、香辣扑鼻的油泼辣子。陕西的油泼辣子所用的辣椒主要是秦椒,身形细长,被称为线线辣子。秦椒辣度温和,香气绵长,对不嗜辣的人也很友好,是诸多陕西小吃的魂。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擀面皮的调料必须是岐山出产的粮食醋,而且各家配方不同,各家的醋香也都不同,油泼辣子不能少,陕西人无辣不成菜么,麦面的食物,面筋自也要切上些,蒜汁消毒提味,少不得,光吃面皮会口腻,一点燥过的豆芽再放进去,清香爽口。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别的凉皮都是承在碗中由你自行搅拌,擀面皮是在小锅内调拌均匀。看起来油辣光鲜,引人垂涎。口味自和西府其他面食一样,为酸、辣、香。

白、薄、光,软、筋、香!陕西人的夏天,靠凉皮续命!

如今,作为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小吃之一,陕西凉皮的身影已经遍布全国很多城市,但最正宗的,当然还是八百里秦川独有的味道。奔波在外的陕西人,最怀念的,除了一碗燃面,就是这“白、薄、光、软、筋、香”的凉皮了。

#吃在西安# #城市吃货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