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曆:當被生活的瑣事纏身,感覺無法前進時,你想要回到那個人生最起始的地方,去追溯曾經的人生軌迹,想要從中得到些許啟發。

每個人出生在一個地方都是天意安排,無關乎公平與否,城市也好,鄉村也罷,都是命裡注定的原鄉。很多人用盡了前半生去逃離,再用後半生回歸。

電影《情歸紐澤西》就是一部跟随情緒麻木的青年人重返故鄉、并在此重拾自我的故事。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情歸紐澤西》鳳凰衛視電影台正在播出

因兒時的一場意外,安德魯(紮克·布拉夫 飾)内心充滿對母親的愧疚,必須依靠父親開的抗抑郁藥進行醫治忘卻痛苦。背井離鄉在外打拼的9年時間裡,他在化學品中迷失,是以變得情感麻木。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安德魯

突然地一通母親去世的電話将他從城市喚回,安德魯不得不回到故鄉紐澤西直面自己的痛苦根源。由于無意将一直服用的藥物留在了洛杉矶,安德魯埋藏深處的感情開始泛起漣漪;與迷人可愛卻有點神經質的薩曼(娜塔莉·波特曼 飾)的邂逅與高中好友馬克(彼得·薩斯加德 飾)的重遇又給他無色無味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生機,安德魯的改變也由此開始...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薩曼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馬克喜歡舉行奇怪的聚會

《情歸紐澤西》由紮克·布拉夫自編自導自演。據聞紮克一直想要創作一部關于他的家鄉紐澤西的電影,是以誕生了這部電影。

片中人物的設定都帶着少許古怪:缺少感情的遲鈍青年,患有癫痫症愛騙人的女孩,喜歡在沒有家具的豪宅中玩滑闆的好友... ... 紮克成功塑造了一個個形象豐滿的角色,他們之間诙諧又略帶自嘲的對話便産生了感性的化學反應,碰撞到彼此孤獨流浪的靈魂。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對于安德魯來說,最初的那通電話就仿佛是不可抗力,生生地逼迫他回到故鄉。但也正因這個契機,他能夠邁向新生的篇章。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強迫自己面對、發掘痛苦的根源,才能從中涅槃重生。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電影中有人對安德魯說:“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麻醉自己,像美麗新世界中一樣。”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中,人們每天服用精神麻醉藥物“唆麻”,借放棄思考以獲得快樂,安于現狀。人們變成隻知道追求快感的動物,精神也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安德魯的一段自白,道出了這些年來一直折磨着他的病魔。“我長大後就沒有哭過了。我媽媽的葬禮我也沒有哭。我試過的...我去想最悲傷的事情,電影裡的...生活雜志裡那些讓我難忘的圖檔,我集中精力,可沒有效果...事實上,我如此麻木,才是讓我感到最難過的事情...”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安德魯在求醫時與薩曼相遇

逃離過去的苦痛,就是安德魯的麻醉劑,數年的時間他都沒有找到解藥,甚至沒有人将他從迷途中拉回。他的父親一直用所謂的抗抑郁藥物醫治他的情緒,卻未嘗試接近兒子的内心幫他解決心結。對于心結,他們采取的方式都是閉口不談。痛苦的經曆并不是病因,順從生活的指向沉默不言才是命門。這種長期的默不作聲使安德魯的内心越埋越深,父子之間的交談也越發尴尬。

親子溝通是件老生常談的事。其實當解除了對自己真心想法的壓抑,敞開心扉與親人交流,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試想一下:若是當年安德魯與母親耐心交談、明白母親的苦衷,或許就不會發生那場意外;若是安德魯向母親好好道歉,或許他也不會封閉自己滿是自責與内疚的心;若是安德魯的父親願意從内而外幫助他擺脫生活陰影,這些年他的生活會不會過得不一樣?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逃避是遇到問題最簡單的行為,在自己的幻想鄉中做着不知名的夢,回望過去無法重來的人生,但這樣隻會止步不前。對過去的不接受,隻會将陰影越放越大。安德魯一開始沒有接受他的生活與過錯,這種逃避并沒有令他過得更開心,而是對生活的認知形成了更深的偏差,令他變得迷茫又厭世。當他學會了接受,接受自己、接受錯誤,便達成了與過去的和解。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雨中的呐喊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一幕印象深刻:三個青年在大雨中跳上廢棄的起重機對着萬丈深淵大喊,這看似毫無意義的舉動,标示着他們與生活的一次刻骨銘心的對話。這一刻,三人褪去了對生活的防備,盡情地抒發着内心的感情,哪怕大雨也不能澆滅他們想朝生活大喊的心情。

直面曾經的過錯,接受無法挽救的現實,安德魯是以開始了新的生活,也拯救了自己。影片最後主動去找父親對話的安德魯,他與父親一起面對了過往與自己,話語中流露着對未來的自信。他變得更加勇敢:即使知道千變萬化的生活仍可能不留情面地取走屬于自己的東西,也依然無畏向前。

有人曾說,生活中失敗是常态,一帆風順才是僥幸。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有些錯誤可以補救重來,有些卻無法挽回。盡管如此,這些錯誤也不應成為我們尋找自我的障礙。錯誤會帶來苦痛,但感受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生而為人,本就應五感俱全。感受快樂,感受痛苦,創造痛苦,創造快樂,就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呀。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釋懷過去的安德魯

影片的結尾,安德魯毅然決定為薩曼留在紐澤西,緊擁所愛之人共赴不确定的未來。或許前路依舊迷霧重重看不清方向,但若是找尋到自我這個導航器,就能指引着個人在一次次人生選項中開辟未來。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回歸現實中的兩位主演,也一直将保持自我貫徹到底。紮克在影視圈中是一個低調的存在,但他從未放棄對演戲與執導的追求。十餘年來他不間斷地作為主演或是導演出現在台前幕後,在自己定下的軌道上穩定前行。

而娜塔莉更是被視為獨立自主女性的範本。她很早就給予自己一個定位:“做個聰明的女人,而不是愚蠢的電影明星。”演戲是她從小就決定的路,但她隻選擇自己熱愛的角色演。在聲色犬馬的影視圈一路走來,她不但沒有從中迷失自己,更是一直堅持由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被票房或名聲綁架。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這種活出自我的生活方式,正如娜塔莉為母校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時所說的:“有時你的不安和缺乏經驗,或許會導緻你迎合他人的期待、标準或價值觀。但你可利用經驗不足的特點開創自己的道路,一條抛開'該怎麼做'之束縛的道路,一條由你自行決定理由的道路。”

人生漫漫長征旅程,要想讓這一程變得有意義,我們就要學會發現自己,踏出獨特的步伐。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身邊其實不乏像影片中安德魯一樣背井離鄉的人。他們漂洋過海去到陌生的國度,與親人故友隔海相望,家鄉遙不可及。不知在多少個寂寞的夜晚默默吞下苦澀的淚水,自己扛下所有的困難與委屈。每逢這個時候,就會倍感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當你搬出去的那天,你就會明白了。會有這麼一天,家就這樣沒有了,你會覺得你永遠都無法挽回了,就像是你時刻想念的那個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也許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吧。直到你重新建構一個家庭,你才會重拾那種感覺,對你的孩子,對你所建立的這個家庭,像是種輪回。我很懷念這種感覺。也許家庭的真谛就在此——一群人想念着一個虛構的地方。”

這是電影中安德魯一段很經典的對白,由于太久未歸家,安德魯認為家是一種臆想出的幻覺,然而他還是在此重獲新生,像是第二次破殼的嬰兒。家是一個無形無影的地方,也許是一個你最舒服自在的地方,也許是一個一廂情願美化過的地方。但它依舊最令人懷念,那是一個人天生就自帶的最真實的部分,是人們追本溯源的地方。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紐澤西

離開過家的人,方能更加體會家的珍貴,對回家這個字眼頗有感觸。對遊子而言,故鄉的時間似乎是定格的,邂逅到的每個人都保持着最原始的姿态。故鄉自帶的返璞歸真,正是帶給人拾回初心的力量。當對生活感到迷茫時,就回家去找回自己吧。

去過那麼多地方,都比不過故鄉

文字:薔薇

編輯:福爾魔歌、蒙小度、撕紙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