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作者:莫孤煙

黃克誠大将對1946年四平保衛戰的失利一直耿耿于懷,當初在戰鬥期間就曾對林總明确表示,他對這種不惜代價争奪一城一地的做法很不了解。直到13年後,他還和主席就這一仗"該不該打"和"該怎麼打"這兩個問題進行争論,哪怕主席明确說"打這一仗是我決定的",黃克誠依然毫不客氣地說:"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1940年,八路軍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前排右三)同部分幹部在一起

關于四平保衛戰該不該打這個問題,多年來争議很大,總體來看持否定意見的居多。例如韓先楚就認為,四平保衛戰是當時我軍上司層對東北"戰和問題"看不準的集中反映,使我軍在劣勢條件下與優勢敵軍争奪一城一地,"與敵人進行不利條件下的帶有決戰性質的作戰,在戰略上是失策的"。

再比如,四平保衛戰期間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縱1師政委的梁必業也認為,從敵我力量對比看,在當時"不宜打這樣的陣地戰",他認為上級之是以一定要打這一仗,是"為了配合談判,是大局的需要"。

不過,也有持肯定意見的。例如時任2縱副司令員的李運昌多年後在一次會議上說,正是有了四平保衛戰,北滿根據地才能站穩腳跟。至于戰鬥中付出了傷亡8000人的慘重代價這一問題,李運昌反問:"哪一次重大作戰沒有傷亡?沒有他們的傷亡做代價,你退到哪裡為止呢?"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李運昌

最終對這一問題給出總結性回答的還是黃克誠。他在晚年評述四平保衛戰時,觀點已經和當初與主席争論時有所不同。他并不反對打這一仗,認為戰略上打這一仗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但在戰術上卻大有問題,特别是當局勢已對我不利、守住四平已無可能時,還在不惜代價地死打硬拼,就是不明智的了。

黃老的這一看法,已基本成為人們對四平保衛戰的共識。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1940年10月10日,八路軍第5縱隊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于蘇北東台縣白駒鎮勝利會師。圖為黃克誠(中)與韓振紀(左一)、梁興初(左二)、張愛萍(左四)、韋國清(左五)合影】

既然在"該不該打"這一問題上不需要再讨論,那麼争論的焦點自然就集中在"該怎麼打"這一問題上了。事後來看,這一仗我軍失利的關鍵,是在本溪和威遠堡兩個關鍵點上。

在蔣軍向東北我軍發動攻勢時,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的戰術是同時向四平和本溪進攻。凡進攻總有主次之分,不可能每一處都是主攻方向,是以必須立即對敵軍進攻重點做出準确判斷。林總猜測蔣軍有可能會"先南後北",也就是先打本溪再打四平,但主席認為敵軍主攻方向在四平,本溪是輔助方向。在這一訓示下,林總集中精力指揮四平作戰,做出戰鬥部署。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走上東北戰場的杜聿明

主席将四平看作重中之重的判斷是對的,而被林總也預感到了本溪的重要性,在本溪也部署了重兵。本溪緊靠沈陽,威脅蔣軍指揮中樞,是以受到牽制的杜聿明不敢全力北進,而向本溪進攻的新6軍和52軍也被擊退。在這樣的局面下,林總建議從本溪抽調南滿部隊2個旅北上,全力支援四平作戰。主席完全同意,并強調"凡可調應調之兵必須早調"。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我軍的目的是堅決保衛四平

杜聿明判斷,盡管東北民主聯軍在兩地均有雄厚兵力,但從戰鬥力上看,四平守軍明顯強于本溪守軍,更何況林總本人就坐鎮四平,是以本溪是弱點所在。鑒于此,杜聿明決心避實擊虛,先集中兵力打下本溪,然後再強攻四平。而這正是林總最初所擔心的。

當蔣軍集中5個師的兵力第三次進攻本溪時,因為第3縱隊主力奉命北上,守軍隻有3縱9旅、第4縱隊3個旅等共11個團,無法抵抗敵軍優勢兵力及裝備的猛攻,本溪很快失守。

林總原本對本溪敵軍的危險性是有警覺的,剛開始的部署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但在本溪守軍兩次擊退蔣軍主力進攻後,又放松了對這一方向的警惕,對局面過分樂觀。久疏戰陣的林總這一時期的戰場敏感性似乎略有退化,結果走出了抽調3縱北上這一敗招。這是四平保衛戰失利的重要原因。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林總召開作戰會議

此外,我軍高層對蔣軍美械主力部隊的戰鬥力存在嚴重誤判,也是導緻戰局被動的重要原因。

蔣軍投入四平作戰的新1軍、新6軍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抗戰時期在印度接受現代化換裝及訓練,緬甸叢林中經受過殘酷惡戰的磨煉,兩軍無論是官兵素質、兵力規模裝備水準、部隊士氣和戰鬥經驗都是中國軍隊中首屈一指的。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1945年4月,緬甸戰役結束後,新六軍在等待空運到芷江戰場

我軍闖關東的部隊也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部隊,但從未有和美械裝備現代化強敵作戰的經驗,更何況我軍在進入東北後收編了不少來路不明的武裝力量,數量雖增加不少,但這些部隊的軍政素質都不高,和蔣軍主力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在威遠堡戰鬥中,新6軍先是一頓炮火準備,然後步兵緊随彈幕跟進沖鋒,在炮火延伸後眨眼間就沖上了我軍陣地。這種戰術非常冒險,步兵要冒着被自己人的炮彈炸死的風險,是以對炮兵的射擊技術、步兵的心理素質、以及兵種之間的協同要求很高,沒有過硬的戰術水準是做不到的。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裝備精良的新6軍

新6軍僅以1個團就打退了3縱主力,實在令人吃驚。這一戰讓蔣軍士氣和信心大增——既然1個團就能打敗1個縱隊,那麼新6軍一個軍拿下四平當然不是問題。如此一來,蔣軍攻勢更猛,而且戰術更為靈活,以少量部隊和3縱主力糾纏,抽調600輛汽車運送大部隊摩托化行軍,實施快速迂回。我軍發現後想用炮火攔截,早已來不及了。就這樣,新6軍主力很快突破了3縱防線,進入四平東南側,直撲塔子山。

黃克誠對四平失利耿耿于懷,對主席不客氣:你決定的也是錯的

我軍戰士在四平前線修築工事

塔子山失守後,四平守軍面臨退路被截斷而被合圍的危險。在這種局面下,林總也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出四平了。

解放戰争初期,我軍還處在由遊擊戰向運動戰過度的階段,一下子進入到陣地防禦戰階段,無論是戰術思想還是訓練水準都是不足的,再加上初來乍到,尚未獲得群衆基礎,是以四平保衛戰的失利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不過,即便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我軍也堅持了一月之久,而且給蔣軍以重大殺傷,實在是極不容易的。正如李運昌後來所說:"四平保衛戰英烈的光輝業績是永垂不朽的!"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