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占領了東北是我黨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正是有了東北這個大後方,解放戰争才順利進行。

在整個解放戰争時期,東北成為我黨的重要根據地,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裡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産地。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在日僞統治時期,這裡是中國唯一的現代化工業區,有着完整的鋼鐵、煤炭、發電、石油、汽車、飛機、坦克、軍火、化工等各種重工業和軍火工業,形成了

完整的工業體系

占領這裡,就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根據地,也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裝備,否則平津戰役的時候,就不會出現萬炮齊發的壯觀景象,

三大戰役徹底扭轉了

我軍一直以來的

作戰方式

,開始了大兵團作戰新模式。

由此可見,先取得這塊根據地對于我黨的重要性。而取得這塊根據地的

最大功臣應該就是黃克誠與曾克林

,兩人一個先提出了出關東北,一個先出兵東北……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先提出出關的是黃克誠,可是先出關的卻是曾克林,正是曾克林的先出關,得到了很多的武器裝備,才堅定了中央的決心。

率先出關的曾克林

曾克林生于1913年的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1929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共産黨。抗戰時期擔任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

1945年8月16日,曾克林率領4000人前往沈陽,他們這場行軍并不是很順利,途中遇到好幾次大雨和日僞軍的襲擊,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28日到達綏口,不久沒聽說有一對蘇軍的一個分隊正趕來,大家們聽說之後十分的高興,立即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30日,等蘇軍坐車過來的時候,曾克林立馬指令夾道歡迎還有軍樂隊吹奏歡迎曲,然而,喊了半天口号之後,蘇軍卻一點反應也沒有,警惕的看着這些穿着像是日僞雜牌或地方土匪的部隊,就格外的警覺。

政委向前說道自己是八路軍,共産黨歡迎他們的到來!可是蘇軍還是警惕的看着這群人,曾克林急中生智,指着自己左臂上的五角星和右臂上的鐮刀錘子圖案,比劃着說:“

共産黨、毛主席的紅軍!

蘇軍這才明白面前都是什麼人,轉身朝着部下叫道:“毛澤東!毛澤東!”蘇軍這才下來,于是雙方來了一個熱情的擁抱,曾克林也領着戰士們高呼:“斯大林萬歲!”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有了蘇軍,曾克林等人膽氣更加的壯,就和蘇軍一起打起了山海關的主意。

曾克林等人将要求日本投降的通牒送到了山海關,可是日軍卻不買賬,并不把眼前的雜牌軍放在眼裡說:山海關歸國軍接收,貴軍要進城,我們得請示。

蘇軍也上前勸說,日軍卻回到仍要請示,這麼無視老大哥,老大哥豈能不生氣,于是蘇軍惱了,直接限期半個小時投降。

時間一過,中蘇兩軍就在炮火的掩護下分三路發起了進攻,終于我軍先進入了山海關,于是日軍無心戀戰,紛紛逃命。

拿下了山海關,為部隊解決了後顧之憂,也為後續部門打開了大門。

曾克林這一戰繳獲了非常多的物資,來自日僞軍的

3000多支步槍,50多門迫擊炮,70多挺輕重機槍和各種類型的子彈10萬多發

這就讓曾克林成為了最早入關的八路軍,也嘗到了甜頭。

此後,曾克林所部繼續乘坐火車北上當部隊抵達錦州的時候又收繳了僞滿一個滿編旅的裝備,

包括了8門步兵炮,20門迫擊炮,200挺輕重機槍,3200挺步槍,20輛汽車

。這樣的裝備,可是曾克林等人從來沒有想象過的豪華套餐。

于是部隊加快前往沈陽!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9月,曾克林率領部隊達到沈陽,可是由于蘇聯和蔣介石簽訂的《中蘇

友好同盟條約

》,蘇聯沒有允許部隊進入沈陽,還多方阻撓。

經過八路軍的再三交涉和協商,加上雙方都是紅色陣營,蘇聯才對八路軍進駐各個城鎮和收繳武器采取預設态度,隻要不以八路軍的名義而是以東北自治軍的名義都可以。

很快曾克林就在沈陽成立了東北自治軍衛戍司令部,開始了大規模地收繳敵人武器,派人向遼甯各地接管城鎮和收繳軍火庫,蘇軍也暗地裡将收繳的大批裝備移交給了曾克林所部。

可以想象整個遼甯,曾克林收繳了多少的武器裝備,就連蘇軍移交的軍火庫裡面都堆滿了槍支彈藥和火炮。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于是在9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面,曾克林向中央介紹了東北的美好願景,形容東北到處都是武器。

不過事實上呢,就是曾克林所部占據了先機,繳獲了非常多的武器,其他部隊趕到的時候卻被蘇聯刁難,因為蘇聯将武器都交給了國民黨,這讓後續部隊到了沒有武器可以用的地步。這也許也是後來曾克林降職的原因之一……

正是曾克林的這番出關,奠定了黃克誠意見的被采納。

提出出關意見的黃克誠

黃克誠生于1902年的湖南永興縣,1925年加入共産黨,參加湘南起義,曆任團長、政委等職,抗戰時期曆任組織部長,344旅政委,3、4縱隊政委,5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和政委。

1945年,抗戰勝利,蘇聯趕走了關東軍獨霸了東北,可是由于《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關系,蘇聯紅軍不能把東北交給八路軍,蔣介石卻想利用飛機、軍艦将大後方的部隊運往東北獨霸東北。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此時正在蘇北的黃克誠洞察全國局勢,堅定地認為,目前我黨的根據地分散在長城内外和大江南北,還

沒有形成一塊大的根據地

,一旦爆發内戰,

對于我黨的形勢非常不利

,于是他堅定地認為,我黨必須利用時機

建立一個連成一大片的戰略根據地

,這樣才能牢牢地

掌握戰争的主動權

他将目光放在了東北,

一方面是東北的戰略位置非常地重要和資源非常的豐富

另一方面是此時的國民黨還在大後方,暫時沒有能力将自己的部隊運送到東北

,而占領東北的蘇聯和我黨關系非常好,這正是我黨進軍東北的有利時機。

于是他找到了當時華中局書記饒漱石,向他建議發電報到中央,請中央迅速派大部隊到東北去,但是饒漱石卻害怕承擔責任,拒絕了向中央發報的提議。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在饒漱石這裡沒有得到支援,黃克誠決定自己向中央發電,離開饒漱石的辦公室,黃克誠立馬以自己的名義向中央和軍委陳述了目前形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

第一,

他認為蔣介石隻是在拖延時間,毫無和談的誠意,在軍事上,敵人又依靠大軍占領城市和交通要道,以兵力控制着我軍根據地之間的聯系,随時向根據地進攻,各個擊破。

第二

,我軍雖然數量多,但是主力不是很多,占領的地方還大,主力分散,除了山東軍區都缺少突擊力量,根據地内部都有敵人,沒有一個根據地比得上中央蘇區,很難獨立長期支援大規模作戰。

針對當時的情況,黃克誠提出了3個方針,但是隻有第3個方針才适用于當時的環境,他認為在政治上應該繼續談判,在軍事上則應該集中主力進行決戰,以期取得聯成一大片的戰略根據地,有利于進行長期鬥争,是以建議:

東北能派隊伍進去就盡量派遣多的部隊,至少要五萬人,能去十萬人最好,派遣有威望的軍隊上司人主持工作,迅速創立根據地。山東應該調遣三萬人到五萬人去東北,華中調三萬到六萬人去山東。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整個的建議很長,統攬了全局,針對全國的戰争形勢做了很多的建議,在信的最後,黃克誠還謙虛地提到自己掌握的情況很少,害怕不全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連成一大片的根據地。

毛主席看了黃克誠這個意見以後非常地贊同:

“好!好!克誠同志的建議非常重要!”

拿着黃克誠的電報,毛主席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思考着黃克誠的建議,最後,中央和毛主席結合當時的形勢,立馬制訂了正确的方針政策。

1945年9月17日,中央确定了“

向南防禦,向北發展

”的戰略方針,成立東北局,從各根據地調軍隊和幹部進軍東北。黃克誠所部就屬于這次北調的部隊,在他經過臨沂的時候碰見了陳毅,陳毅在向部隊做報告的時候講道:

“别看你們黃師長戴着近視眼鏡,他的眼睛看得可遠了,是千裡眼!

”從此

千裡眼将軍的名号就傳開了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當時,中央轉發了一份先進入東北的同志的報告說,在

沈陽堆積着無數的輕重武器和物資,足夠所有部隊用

。于是有一種說法,到東北的部隊不需要帶武器,隻要人去了就有新武器用。但是黃克誠非常的謹慎,他沒有全部相信這種說法, 他曆來考慮問題,總是先考慮最壞,做好最壞的準備,以防不則。

他認為,僥幸心理無益于戰争勝利,隻能造成自我麻痹。他認為戰争還在繼續,情況瞬息萬變,

萬一在東北拿不到武器那怎麼打仗,路上萬一遇到敵人怎麼辦

?難道要束手待斃,于是他指令部隊全副武裝,不能丢下武器,還堅持帶棉衣。

黃克誠帶領部隊急行軍,日夜兼程趕往東北,因為他知道,東北這個地方,蔣介石肯定會争奪的,誰先到東北,誰就能多一份勝利的把握。

曾克林少将:東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來吧!黃克誠:都帶足武器

黃克誠帶足了武器前往東北,沒有相信東北到處都是武器……

事情果然如黃克誠所料,很快蔣介石就通過海軍和空軍,大量運輸士兵前往東北,可惜已經被八路軍搶占了先機。

正是這兩位将軍的不約而同,互相合作,奠定了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基礎,為東北的解放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兩人不約而同的成為了這場戰争的功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