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占领了东北是我党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正是有了东北这个大后方,解放战争才顺利进行。

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成为我党的重要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地。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在日伪统治时期,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完整的钢铁、煤炭、发电、石油、汽车、飞机、坦克、军火、化工等各种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形成了

完整的工业体系

占领这里,就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根据地,也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装备,否则平津战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万炮齐发的壮观景象,

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

我军一直以来的

作战方式

,开始了大兵团作战新模式。

由此可见,先取得这块根据地对于我党的重要性。而取得这块根据地的

最大功臣应该就是黄克诚与曾克林

,两人一个先提出了出关东北,一个先出兵东北……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先提出出关的是黄克诚,可是先出关的却是曾克林,正是曾克林的先出关,得到了很多的武器装备,才坚定了中央的决心。

率先出关的曾克林

曾克林生于1913年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共产党。抗战时期担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8月16日,曾克林率领4000人前往沈阳,他们这场行军并不是很顺利,途中遇到好几次大雨和日伪军的袭击,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8日到达绥口,不久没听说有一对苏军的一个分队正赶来,大家们听说之后十分的高兴,立即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30日,等苏军坐车过来的时候,曾克林立马命令夹道欢迎还有军乐队吹奏欢迎曲,然而,喊了半天口号之后,苏军却一点反应也没有,警惕的看着这些穿着像是日伪杂牌或地方土匪的部队,就格外的警觉。

政委向前说道自己是八路军,共产党欢迎他们的到来!可是苏军还是警惕的看着这群人,曾克林急中生智,指着自己左臂上的五角星和右臂上的镰刀锤子图案,比划着说:“

共产党、毛主席的红军!

苏军这才明白面前都是什么人,转身朝着部下叫道:“毛泽东!毛泽东!”苏军这才下来,于是双方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曾克林也领着战士们高呼:“斯大林万岁!”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有了苏军,曾克林等人胆气更加的壮,就和苏军一起打起了山海关的主意。

曾克林等人将要求日本投降的通牒送到了山海关,可是日军却不买账,并不把眼前的杂牌军放在眼里说:山海关归国军接收,贵军要进城,我们得请示。

苏军也上前劝说,日军却回到仍要请示,这么无视老大哥,老大哥岂能不生气,于是苏军恼了,直接限期半个小时投降。

时间一过,中苏两军就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发起了进攻,终于我军先进入了山海关,于是日军无心恋战,纷纷逃命。

拿下了山海关,为部队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为后续部门打开了大门。

曾克林这一战缴获了非常多的物资,来自日伪军的

3000多支步枪,50多门迫击炮,70多挺轻重机枪和各种类型的子弹10万多发

这就让曾克林成为了最早入关的八路军,也尝到了甜头。

此后,曾克林所部继续乘坐火车北上当部队抵达锦州的时候又收缴了伪满一个满编旅的装备,

包括了8门步兵炮,20门迫击炮,200挺轻重机枪,3200挺步枪,20辆汽车

。这样的装备,可是曾克林等人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豪华套餐。

于是部队加快前往沈阳!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9月,曾克林率领部队达到沈阳,可是由于苏联和蒋介石签订的《中苏

友好同盟条约

》,苏联没有允许部队进入沈阳,还多方阻挠。

经过八路军的再三交涉和协商,加上双方都是红色阵营,苏联才对八路军进驻各个城镇和收缴武器采取默认态度,只要不以八路军的名义而是以东北自治军的名义都可以。

很快曾克林就在沈阳成立了东北自治军卫戍司令部,开始了大规模地收缴敌人武器,派人向辽宁各地接管城镇和收缴军火库,苏军也暗地里将收缴的大批装备移交给了曾克林所部。

可以想象整个辽宁,曾克林收缴了多少的武器装备,就连苏军移交的军火库里面都堆满了枪支弹药和火炮。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于是在9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面,曾克林向中央介绍了东北的美好愿景,形容东北到处都是武器。

不过事实上呢,就是曾克林所部占据了先机,缴获了非常多的武器,其他部队赶到的时候却被苏联刁难,因为苏联将武器都交给了国民党,这让后续部队到了没有武器可以用的地步。这也许也是后来曾克林降职的原因之一……

正是曾克林的这番出关,奠定了黄克诚意见的被采纳。

提出出关意见的黄克诚

黄克诚生于1902年的湖南永兴县,1925年加入共产党,参加湘南起义,历任团长、政委等职,抗战时期历任组织部长,344旅政委,3、4纵队政委,5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和政委。

1945年,抗战胜利,苏联赶走了关东军独霸了东北,可是由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关系,苏联红军不能把东北交给八路军,蒋介石却想利用飞机、军舰将大后方的部队运往东北独霸东北。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此时正在苏北的黄克诚洞察全国局势,坚定地认为,目前我党的根据地分散在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还

没有形成一块大的根据地

,一旦爆发内战,

对于我党的形势非常不利

,于是他坚定地认为,我党必须利用时机

创建一个连成一大片的战略根据地

,这样才能牢牢地

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他将目光放在了东北,

一方面是东北的战略位置非常地重要和资源非常的丰富

另一方面是此时的国民党还在大后方,暂时没有能力将自己的部队运送到东北

,而占领东北的苏联和我党关系非常好,这正是我党进军东北的有利时机。

于是他找到了当时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向他建议发电报到中央,请中央迅速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但是饶漱石却害怕承担责任,拒绝了向中央发报的提议。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在饶漱石这里没有得到支持,黄克诚决定自己向中央发电,离开饶漱石的办公室,黄克诚立马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央和军委陈述了目前形势和军事方针的意见。

第一,

他认为蒋介石只是在拖延时间,毫无和谈的诚意,在军事上,敌人又依靠大军占领城市和交通要道,以兵力控制着我军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随时向根据地进攻,各个击破。

第二

,我军虽然数量多,但是主力不是很多,占领的地方还大,主力分散,除了山东军区都缺少突击力量,根据地内部都有敌人,没有一个根据地比得上中央苏区,很难独立长期支持大规模作战。

针对当时的情况,黄克诚提出了3个方针,但是只有第3个方针才适用于当时的环境,他认为在政治上应该继续谈判,在军事上则应该集中主力进行决战,以期取得联成一大片的战略根据地,有利于进行长期斗争,因此建议:

东北能派队伍进去就尽量派遣多的部队,至少要五万人,能去十万人最好,派遣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主持工作,迅速创立根据地。山东应该调遣三万人到五万人去东北,华中调三万到六万人去山东。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整个的建议很长,统揽了全局,针对全国的战争形势做了很多的建议,在信的最后,黄克诚还谦虚地提到自己掌握的情况很少,害怕不全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连成一大片的根据地。

毛主席看了黄克诚这个意见以后非常地赞同:

“好!好!克诚同志的建议非常重要!”

拿着黄克诚的电报,毛主席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思考着黄克诚的建议,最后,中央和毛主席结合当时的形势,立马制订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1945年9月17日,中央确定了“

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的战略方针,成立东北局,从各根据地调军队和干部进军东北。黄克诚所部就属于这次北调的部队,在他经过临沂的时候碰见了陈毅,陈毅在向部队做报告的时候讲道:

“别看你们黄师长戴着近视眼镜,他的眼睛看得可远了,是千里眼!

”从此

千里眼将军的名号就传开了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当时,中央转发了一份先进入东北的同志的报告说,在

沈阳堆积着无数的轻重武器和物资,足够所有部队用

。于是有一种说法,到东北的部队不需要带武器,只要人去了就有新武器用。但是黄克诚非常的谨慎,他没有全部相信这种说法, 他历来考虑问题,总是先考虑最坏,做好最坏的准备,以防不则。

他认为,侥幸心理无益于战争胜利,只能造成自我麻痹。他认为战争还在继续,情况瞬息万变,

万一在东北拿不到武器那怎么打仗,路上万一遇到敌人怎么办

?难道要束手待毙,于是他命令部队全副武装,不能丢下武器,还坚持带棉衣。

黄克诚带领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赶往东北,因为他知道,东北这个地方,蒋介石肯定会争夺的,谁先到东北,谁就能多一份胜利的把握。

曾克林少将:东北武器非常多,都空手来吧!黄克诚:都带足武器

黄克诚带足了武器前往东北,没有相信东北到处都是武器……

事情果然如黄克诚所料,很快蒋介石就通过海军和空军,大量运输士兵前往东北,可惜已经被八路军抢占了先机。

正是这两位将军的不约而同,相互合作,奠定了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为东北的解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两人不约而同的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功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