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1950年初,凜冬未盡,在中國貴州日任職的軍區司令員楊勇,在一個平凡而普通的早上,來到了工作崗位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但是今天又和平常不太一樣,因為在楊勇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封信。打開信紙讀了裡面的内容後,楊勇當即就怔住了,緩了好一會兒才對着信紙喃喃道:

“原來你還活着,老戰友你怎麼現在才找我......”

沉默良久,熱淚從楊勇的眼眶裡滑落,時間仿佛都靜止了一般,楊勇的腦海中回憶起了兩個人從前的峥嵘歲月。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孔憲權1911年生于湖南浏陽的一個貧苦人家,父母都是農民,小時候的孔憲權沒有那麼多美好的童年回憶,彷佛一下生就帶着苦難,放過牛,割過草,也給地主家做過雜工。

一年到頭的辛苦工作也隻能讓一家三口人勉強糊口,讓孔憲權上學讀書的事情更是不敢指望,孔憲權隻讀過幾天的私塾便辍了學,完完全全的投入了為一口能糊口的飯而拼命的生活。

如果不是後來紅軍經過這裡,孔憲權可能就要當一輩子農民,一輩子都和土地為伴。紅軍的到來,讓孔憲權看到了希望,他帶着少年人的報國熱情加入了紅軍。抗日戰争爆發後更是将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革命事業中。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1928年孔憲權加入了革命,随後的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圍剿”孔憲權都有參與,在作戰中孔憲權總是一馬當先,在戰鬥中即使受傷也無所畏懼,被戰友和上司成為“戰不死的程咬金”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紅軍被迫開始長征。而故事開頭楊勇和孔憲權的羁絆就是從這裡開始。

在紅軍長征的途中,敵人一路圍追堵截企圖将紅軍殺盡,為此引發了大大小小的戰役,紅軍在克服艱難的環境的同時,還要時刻提防敵人的陰謀,其中婁山關戰役就是在這時發生的。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一日清晨,彭德懷接到了中央上級的指令:為了保證紅軍的安全,要求在2月底前攻下婁山關。當時紅軍攻占了

遵義城

,貴州的軍閥早已率兵在婁山關排兵布陣。中央為了保障紅軍的安全,便給彭德懷下了這樣的指令。

而孔憲權就是當時的戰鬥人員其中的一名,孔憲權家幾代都是農民,紅軍的出現讓他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孔憲權對紅軍一直心懷感激,對組織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1935年2月紅軍決定攻打婁山關,孔憲權帶領偵察兵連夜出發,喬裝打扮成普通人的樣子,潛入地方基地,勘測敵人的防禦部署,還抓住了幾名俘虜,成功從敵人嘴裡掏出了敵軍的火力分布情況。

2月下旬的一個淩晨,紅軍向敵軍發起了火力攻擊。這場戰鬥打的十分艱險,敵人明明已經無處可逃,但還是不肯束手就擒,一時間敵我雙方僵持不下。

面對這樣的情況,孔憲權決定速戰速決,他隻身率領一支隊伍直奔婁山關的敵旅指揮部,孔憲權認為,隻要将這裡攻打下來,敵軍必會潰不成軍。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在孔憲權即将到達目的地時,敵軍的援軍也趕到了。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孔憲權沒有退縮,大吼着向敵人沖了過去,頑強抵抗,氣勢一下子震住了人數衆多的敵軍,霎時雙方陷入了混戰,敵軍沒想到紅軍竟有這樣的毅力。

但是可惜寡不敵衆,孔憲權首當其沖,身負重傷,昏倒在戰場上,之後被戰友們擡下了陣地,先被安排到了附近的一個教堂。

雖然孔憲權這一遭沒有如他想象的一樣一舉搗毀敵人的重要機關,但是也讓敵人見識到了紅軍的氣勢,助長了我軍的威風。最終紅軍成功的攻下了婁山關。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但是孔憲權的傷勢實在是太嚴重了,左腿中彈,由于醫治不及時以後終身殘疾的可能,而且在短時間内不能再随着紅軍長征。

然而軍情每天都在變化,現實情況不允許軍隊等到孔憲權的傷好起來,時不我待,紅軍在貴州隻停留一陣子就繼續北上了。孔憲權的上級楊勇無奈之下決定将他留在遵義,在一個姓宋的财主家裡養傷,還給宋财主留了三百銀元作為照顧孔憲權的費用。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并讓手下的人給财主家拍了照,臨行前告訴宋财主:

“我的戰友留在你這裡養傷,你要将他照顧好,300銀元是給你的感謝費,希望你能盡心盡力,我們會十分感激,但是如果你有見财起意的想法,我們唯你是問,我們手裡有照片,之後回來會檢查你的。”

楊勇的一番話恩威并施,宋财主在紅軍離開後盡心盡力地照顧孔憲權,為他請了醫生治病,此後的兩年傷勢才漸漸痊愈,但是遺憾的是,

左腿留下了終身的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的。即使如此,孔憲權也沒有放棄歸隊的想法,但是當時的通訊閉塞已經聯系不到之前的軍隊了。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在宋财主家休養的兩年間,趕上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國共兩黨準備第二次合作,當時國民黨發出呼籲,希望紅軍站出來,為國家盡一份力。

孔憲權想回到軍隊,聽見這個消息當時便動了心,可是被宋财主攔住了,宋财主說

:“你現在的傷還沒有好全,再一個如果你現在走了,等你的紅軍上司回來了,我怎麼解釋呀?

”種種無奈下,孔憲權隻能放棄了,這一放棄就是與軍隊長達十幾年的久别。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孔憲權休養好了以後就離開了宋财主的家,開始了四處流浪的生活。一開始,孔憲權在遵義這一片地區做零工,一邊勉強生活一邊等待紅軍,之後做過賣貨郎,整日在各個村子裡行走,買些小玩意兒。

也因為自己早年上過幾天學,後來在軍隊中學過識字,

在當地給村民們代寫過信,讀過信。

再後來就做起了泥瓦匠,時間久了,附近的村民們都叫他“跛子瓦匠”。

由于孔憲權為人踏實憨厚,在村民中很受尊敬,特别是當老百姓知道了孔憲權曾經做過紅軍,對他更是親切,說他是紅軍菩薩。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孔憲權懷着找尋隊伍的心情一直在遵義,直到新中國成立。這樣興奮的消息傳來,才斷了孔憲權的念想。

新中國成立了,和平年代來了,再也沒有打仗的日子了,自己回不去軍隊也沒關系了。就當孔憲權決定這一輩子就要做一個泥瓦匠把後半輩子過完時,轉機出現了。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1950年的一天,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軍隊上司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楊勇。國家嘉獎楊勇在戰争時期立下赫赫戰功,

授予了上将軍銜

楊勇曾以少勝多殲滅國民黨一個師的軍力,是一個極具軍事才能的将軍。這個報道就是講述這件事的,在文章的最後提到了楊勇一直覺得遺憾的事情:

手下的一位團長參謀負傷以後在遵義就失去了聯系,不知道他現在情況如何,是否康健。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孔憲權看見這個報道後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滿懷激動的心情給楊勇寫了信。楊勇收到信後也十分的高興。在經曆了生死的戰場,有多少戰友再也找不回來,這樣一個因為負傷與組織失去聯系的戰友在多年後還有消息,是多麼的難得,這麼多年,他們都以為孔憲權已經去世了。

楊勇很快就給了回信,讓孔憲權聯系黃克誠,黃克誠也是孔憲權曾經的首長,并将黃克誠的位址給了他。

于是孔憲權又聯系了黃克誠,希望可以恢複他黨員的身份,即使殘疾也希望能夠再為國家做出一些貢獻。黃克誠看到信以後,也是十分的欣喜,親自為他辦理了相關的材料,證明他的身份。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遵義的從業人員知曉孔憲權的真實身份以後,立刻展開了相關的調查,

調查出了孔憲權一直以來的生活,沒有做出任何違背黨組織的事情,就立刻恢複了孔憲權的黨員身份,還滿足了他的要求,給他安排工作。

兩年後,上級決定建立遵義會議紀念館來紀念長征的曆史,就在遵義會議的原址上進行修繕。由于考慮到孔憲權在遵義多年而且從前參加過婁山關的戰役,便派他來做建立紀念館的相關工作是最好的人選。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孔憲權對這項工作也是盡心盡力

,積極收集文物和材料

,對會議舊址的住宅進行了維護和修繕,每一項工作都是孔憲權親自監督,

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情況曠一天工

。遵義會議紀念館開館後,孔憲權擔任了紀念館館長一職。

擔任館長可不是件輕松的工作,孔憲權給參觀者講述曆史可不是空講,還親自到當年長征的路上拍照片,采訪軍民,力求還原曆史的原貌。

慢慢的,展館裡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在孔憲權的精心布置下這段曆史更顯輝煌。孔憲權還經常給來到展館裡的學生講,革命傳統要永遠地發揚下去,為學生們講述革命故事,讓他們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的生活。

1950年軍區司令員楊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沒死,給我安排個工作

1988年,孔憲權由于早年的舊疾複發,再加上多年來的奔波勞碌生病入院。孔憲權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但也并不覺得有什麼遺憾的了,在生命的盡頭能聯系上紅軍,能讓自己為祖國效力,已經是圓滿了。

11月78歲高齡的孔憲權因病去世,他走得十分安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