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1950年初,凛冬未尽,在中国贵州日任职的军区司令员杨勇,在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早上,来到了工作岗位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但是今天又和平常不太一样,因为在杨勇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信。打开信纸读了里面的内容后,杨勇当即就怔住了,缓了好一会儿才对着信纸喃喃道:

“原来你还活着,老战友你怎么现在才找我......”

沉默良久,热泪从杨勇的眼眶里滑落,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一般,杨勇的脑海中回忆起了两个人从前的峥嵘岁月。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孔宪权1911年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人家,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的孔宪权没有那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彷佛一下生就带着苦难,放过牛,割过草,也给地主家做过杂工。

一年到头的辛苦工作也只能让一家三口人勉强糊口,让孔宪权上学读书的事情更是不敢指望,孔宪权只读过几天的私塾便辍了学,完完全全的投入了为一口能糊口的饭而拼命的生活。

如果不是后来红军经过这里,孔宪权可能就要当一辈子农民,一辈子都和土地为伴。红军的到来,让孔宪权看到了希望,他带着少年人的报国热情加入了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更是将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1928年孔宪权加入了革命,随后的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孔宪权都有参与,在作战中孔宪权总是一马当先,在战斗中即使受伤也无所畏惧,被战友和领导成为“战不死的程咬金”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而故事开头杨勇和孔宪权的羁绊就是从这里开始。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敌人一路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杀尽,为此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战役,红军在克服艰难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阴谋,其中娄山关战役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一日清晨,彭德怀接到了中央上级的命令:为了保证红军的安全,要求在2月底前攻下娄山关。当时红军攻占了

遵义城

,贵州的军阀早已率兵在娄山关排兵布阵。中央为了保障红军的安全,便给彭德怀下了这样的命令。

而孔宪权就是当时的战斗人员其中的一名,孔宪权家几代都是农民,红军的出现让他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孔宪权对红军一直心怀感激,对组织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1935年2月红军决定攻打娄山关,孔宪权带领侦察兵连夜出发,乔装打扮成普通人的样子,潜入地方基地,勘测敌人的防御部署,还抓住了几名俘虏,成功从敌人嘴里掏出了敌军的火力分布情况。

2月下旬的一个凌晨,红军向敌军发起了火力攻击。这场战斗打的十分艰险,敌人明明已经无处可逃,但还是不肯束手就擒,一时间敌我双方僵持不下。

面对这样的情况,孔宪权决定速战速决,他只身率领一支队伍直奔娄山关的敌旅指挥部,孔宪权认为,只要将这里攻打下来,敌军必会溃不成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孔宪权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敌军的援军也赶到了。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孔宪权没有退缩,大吼着向敌人冲了过去,顽强抵抗,气势一下子震住了人数众多的敌军,霎时双方陷入了混战,敌军没想到红军竟有这样的毅力。

但是可惜寡不敌众,孔宪权首当其冲,身负重伤,昏倒在战场上,之后被战友们抬下了阵地,先被安排到了附近的一个教堂。

虽然孔宪权这一遭没有如他想象的一样一举捣毁敌人的重要机关,但是也让敌人见识到了红军的气势,助长了我军的威风。最终红军成功的攻下了娄山关。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但是孔宪权的伤势实在是太严重了,左腿中弹,由于医治不及时以后终身残疾的可能,而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再随着红军长征。

然而军情每天都在变化,现实情况不允许军队等到孔宪权的伤好起来,时不我待,红军在贵州只停留一阵子就继续北上了。孔宪权的上级杨勇无奈之下决定将他留在遵义,在一个姓宋的财主家里养伤,还给宋财主留了三百银元作为照顾孔宪权的费用。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并让手下的人给财主家拍了照,临行前告诉宋财主:

“我的战友留在你这里养伤,你要将他照顾好,300银元是给你的感谢费,希望你能尽心尽力,我们会十分感激,但是如果你有见财起意的想法,我们唯你是问,我们手里有照片,之后回来会检查你的。”

杨勇的一番话恩威并施,宋财主在红军离开后尽心尽力地照顾孔宪权,为他请了医生治病,此后的两年伤势才渐渐痊愈,但是遗憾的是,

左腿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的。即使如此,孔宪权也没有放弃归队的想法,但是当时的通讯闭塞已经联系不到之前的军队了。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在宋财主家休养的两年间,赶上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国共两党准备第二次合作,当时国民党发出呼吁,希望红军站出来,为国家尽一份力。

孔宪权想回到军队,听见这个消息当时便动了心,可是被宋财主拦住了,宋财主说

:“你现在的伤还没有好全,再一个如果你现在走了,等你的红军领导回来了,我怎么解释呀?

”种种无奈下,孔宪权只能放弃了,这一放弃就是与军队长达十几年的久别。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孔宪权休养好了以后就离开了宋财主的家,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一开始,孔宪权在遵义这一片地区做零工,一边勉强生活一边等待红军,之后做过卖货郎,整日在各个村子里行走,买些小玩意儿。

也因为自己早年上过几天学,后来在军队中学过识字,

在当地给村民们代写过信,读过信。

再后来就做起了泥瓦匠,时间久了,附近的村民们都叫他“跛子瓦匠”。

由于孔宪权为人踏实憨厚,在村民中很受尊敬,特别是当老百姓知道了孔宪权曾经做过红军,对他更是亲切,说他是红军菩萨。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孔宪权怀着找寻队伍的心情一直在遵义,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样兴奋的消息传来,才断了孔宪权的念想。

新中国成立了,和平年代来了,再也没有打仗的日子了,自己回不去军队也没关系了。就当孔宪权决定这一辈子就要做一个泥瓦匠把后半辈子过完时,转机出现了。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1950年的一天,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军队领导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杨勇。国家嘉奖杨勇在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

授予了上将军衔

杨勇曾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一个师的军力,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将军。这个报道就是讲述这件事的,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杨勇一直觉得遗憾的事情:

手下的一位团长参谋负伤以后在遵义就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现在情况如何,是否康健。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孔宪权看见这个报道后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满怀激动的心情给杨勇写了信。杨勇收到信后也十分的高兴。在经历了生死的战场,有多少战友再也找不回来,这样一个因为负伤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战友在多年后还有消息,是多么的难得,这么多年,他们都以为孔宪权已经去世了。

杨勇很快就给了回信,让孔宪权联系黄克诚,黄克诚也是孔宪权曾经的首长,并将黄克诚的地址给了他。

于是孔宪权又联系了黄克诚,希望可以恢复他党员的身份,即使残疾也希望能够再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黄克诚看到信以后,也是十分的欣喜,亲自为他办理了相关的材料,证明他的身份。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遵义的工作人员知晓孔宪权的真实身份以后,立刻展开了相关的调查,

调查出了孔宪权一直以来的生活,没有做出任何违背党组织的事情,就立刻恢复了孔宪权的党员身份,还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他安排工作。

两年后,上级决定建立遵义会议纪念馆来纪念长征的历史,就在遵义会议的原址上进行修缮。由于考虑到孔宪权在遵义多年而且从前参加过娄山关的战役,便派他来做建立纪念馆的相关工作是最好的人选。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孔宪权对这项工作也是尽心尽力

,积极收集文物和材料

,对会议旧址的住宅进行了维护和修缮,每一项工作都是孔宪权亲自监督,

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旷一天工

。遵义会议纪念馆开馆后,孔宪权担任了纪念馆馆长一职。

担任馆长可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孔宪权给参观者讲述历史可不是空讲,还亲自到当年长征的路上拍照片,采访军民,力求还原历史的原貌。

慢慢的,展馆里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在孔宪权的精心布置下这段历史更显辉煌。孔宪权还经常给来到展馆里的学生讲,革命传统要永远地发扬下去,为学生们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

1950年军区司令员杨勇收到烈士署名的信:我没死,给我安排个工作

1988年,孔宪权由于早年的旧疾复发,再加上多年来的奔波劳碌生病入院。孔宪权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但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了,在生命的尽头能联系上红军,能让自己为祖国效力,已经是圆满了。

11月78岁高龄的孔宪权因病去世,他走得十分安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