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十大将軍授銜有何标準和安排

1955年授銜時,十位大将的評比主要考慮并非是戰功、資曆和職位,影響大将評選的因素很多。有不少的開國上将論戰功、資曆、職位也許還超過十位大将中的一些人。比如蕭克、甘泗淇、張宗遜等人是許光達大将的頂頭上司,職位、資曆、戰功也要比許光達高,特别是蕭克,他作為八路軍的副師長、紅二軍方面軍的二把手,和他平級的其餘5位八路軍師長、副師長都是元帥,而蕭克僅僅隻是上将,論戰功、資曆、職位,蕭克要高于十大将中的一些人。

十大将軍當中,若隻論戰功和資曆,陳赓大将應該要排名第二,位列無冕之帥的粟裕之後。但是陳赓卻排名大将第四位,位列黃克誠以及他曾經的部下徐海東之後。

徐海東要排名在陳赓之前,主要是徐海東曾在土地革命時期立下大功,又在特殊時期給過紅軍“救命錢”,打退強敵守住陝甘甯根據地,是以位列大将第二名。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在其餘的大将之中,他們都有着特殊的貢獻或是代表。譚政大将是政工的代表,唯一的政工大将;肖勁光是毛主席愛将,海軍的代表;張雲逸是新四軍“四大巨頭”,而且資曆是十大将中最高的,比朱老總參加革命都要早,是新四軍的代表;羅瑞卿在建國後因擔任公安部部長,是新中國的“内衛大閣領”,公安系統的代表;王樹聲是黃麻起義的主要上司人、鄂豫皖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是鄂豫皖、紅四方面軍的代表;在紅軍十大軍團和紅二方面軍中,紅二方面軍是以前損失嚴重後來重組,紅二的老人除了賀老總主要是許光達,蕭克等人是後來去的二方面軍,許光達是二方面軍最佳代表。而十大紅軍軍團中,要麼有元帥,要麼出大将,紅二軍團出的能人就許光達最有名氣,加上許光達是裝甲兵團的司令員,是以許光達在資曆、戰功、職位都不是特别出衆的情況下被授予了大将。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陳赓的高資曆和赫赫戰功

在十大元帥當中,要論戰功,粟裕往前一站,所有人都得站後面,而粟裕最敬佩的大将是陳赓,也隻有陳赓的戰功還能夠勉強比肩粟裕。

粟裕和陳赓雖然都是我軍兩名赫赫威名的戰将,但粟裕在土地革命時期在南方打遊擊而沒有參加長征,後來又上司新四軍,是以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1947年。

解放戰争初期,粟裕要配合中原野戰軍作戰,因為對中原不熟悉,就對毛主席說:“我需要一個助手。”

毛主席問他想要誰,粟裕說了一個名字——“陳赓”。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毛主席一聽,笑着說:“你真會挑人,我心中的人選也是陳赓。”

兩人見面後,陳赓緊握粟裕的手說:“早就聽說你打仗很厲害,今天終于見到真人了!”

而粟裕更是激動地說:“能認識你,我不虛此生!”

因為那時的陳赓無論是資曆、戰功、軍中威望都要高過粟裕,那時解放戰争才剛剛開始,粟裕也才在軍中嶄露頭角,而在抗戰中陳赓率領的386旅那是八路軍的王牌勁旅,被美國人稱為是“中國最好的旅”,打得日軍抱頭鼠竄,以至于日軍在裝甲車和坦克上刷着“專打386旅的智語”。而那時在我黨的軍隊中,八路軍被看作是正規軍的主力,以至于華野内部來自山東軍區原115師的很多悍将不服新四軍出身的粟裕指揮,其中最大的刺頭就是許世友。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陳赓成名要早已十大元帥中的不少人,陳赓13歲投筆從軍,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十大元帥當中,黨齡能比肩陳赓的隻有朱老總,朱老總也是1922年入的黨,而其餘九位元帥大多是在1925年之後入的黨。陳赓後來成為“黃埔三傑”,北伐期間救蔣介石時,那時的彭德懷還隻是湘軍中一個普通的營長。陳赓後來又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的參謀長,徐海東、張雲逸、王樹聲還曾是他的部下,是以陳赓的資曆在十大将中,除了張雲逸,他位居第二。

而對于戰功而言,陳赓在解放戰争中獨自率領陳謝兵團挺近豫西,與劉鄧大軍、陳粟大軍呈“品”字型展開。黨中央将他作為一個方面軍的軍事主官使用,能夠享有這樣殊榮的隻有彭德懷、林彪、粟裕、劉伯承。後來陳赓還接替過彭德懷擔任志願軍司令員,指揮了第五次戰役,又前去越南幫助胡志明指揮抗法援越的戰争。論軍功,陳赓隻遜色于粟裕。在論職位,在授銜之前的1954年,粟裕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時,一定要請求陳赓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軍功、資曆、職位都排在第二的陳赓,為何陳赓的排名會在黃克誠之後呢?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天生長有“反骨”的黃克誠

相比于粟裕和陳赓來說,黃克誠并沒有這二人顯眼和名聲響亮,而且黃克誠一生起起落落太多了,還被人說他天生後腦勺上長有“反骨”,一生都在扮演“反派”角色,在關鍵時刻總是“唱反調”,他也是被罷官次數最多的我軍進階将領。

但這正是黃克誠的厲害之處,黃克誠素有毛主席的風範,不怕得罪人,敢于堅持己見,敢于堅持真理,眼光獨到,很有戰略眼光。在十大将中,甚至是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略眼光真沒幾個人可以比拟。

黃克誠曾有著名的十大“反”,而後來的曆史證明,真理是在少數人的手中。

1927年12月,黃克誠認為大暴動的時機不成熟,反對“暴動”,被人罵作膽小鬼、“右傾機會主義者”,遭到批判。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1928年1月,正如黃克誠判斷一樣,“大暴動”失敗,這一次他反對“燒房子”,認為這不得民心,黃克誠這一次被革職查辦。

1930年,黃克誠反對攻打大城市,特别是“攻打武漢”,是以被撤職。

1931年,黃克誠反對“肅反”差點被殺,幸得彭德懷及時趕到,救了他一命。

1932年,反對“打贛州”,和彭德懷吵個不可開交。

1935年1月,黃克誠反對“硬拼”,被人認為對革命持悲觀态度者,再次被撤銷職務。

1942年,反對新四軍中饒漱石“搞小動作”。

1943年7月,反對“搶風運動”,被扣上“右傾”的帽子。

1946年,反對“四平決戰”,而“四平決戰”是毛主席決定的,但是後來大家也知道結果。

1959年反對“浮誇風”。

黃克誠這著名的“十大反”,經過證明他都是對的。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黃克誠除了戰略眼光和臨危決斷奇準之外,他也是練兵和指揮作戰的行家能手,他帶哪個部隊,哪個部隊都能在短時間提高戰鬥力,逐漸成為王牌主力。

而黃克誠能夠位列陳赓大将之上,其最大的功勞籌碼,還主要是他在全國的戰略上立下大功。

抗日戰争一結束,我軍迅速前往東北配合蘇聯紅軍對日作戰,而且派遣了十餘萬精銳部隊和2萬多的黨、政、軍人才迅速搶占東北,東北對于整個解放戰争至關重要。可以說,赢得了東北,得到東北兵工廠、物資、糧食、兵員的巨大支援,使得我軍盡早實作了全國解放,而這一重大戰略的決策其實是來自于黃克誠。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抗日戰争勝利之後,黃克誠敏銳地察覺國共必有一戰,而日本人在東北經營了14年,東北的經濟、工業、鐵路、公路、糧産等居全國之首,而且國民黨距離東北的勢力範圍較遠,對東北的控制能力較弱,如果能夠搶先拿下東北,那麼就能掌握住戰争的一張王牌。

1945年9月14日,黃克誠向中央建議:“既能派部隊去東北,應盡量多派,至少5萬,能去10萬最好,以創造大的戰略根據地。”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在九月底,黃克誠就率領了他的新四軍第三師三萬多人前往了東北。10月底,羅榮桓又率領山東軍區9萬多人前往東北。黃克誠還建議在東北暫時不要在大城市交通幹線作戰,而以一部主力占領中小城市,建立鄉村根據地。後來我軍在搶占東北時,也是以黃克誠的戰略方針進行布置的。

是以在1955年授銜時,黃克誠主要以搶占東北的戰略大功位居大将第三名,排名在陳赓之前。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赓之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