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文/圖 部分照片由楊家坪市場監管所提供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許多人一生緻力去完成的事,退休了,自然想去四處走走,完成年輕時的那些夢想。殊不知,有這樣一群人就盯準老年群體,以旅行社的名頭建立微信旅遊群,定期發紅包,順便釋出消息,還免費組織旅遊……

然而,這群人并非是什麼公益慈善組織,而是“放長線,養大魚”,最終讓老年人通過購買高價牦牛奶,為以上種種“福利”買單。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銷售牦牛奶的旅行社

超70人買牦牛奶

有老人花了5萬元

5月26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楊家坪市場監管所了解一起商家虛假宣傳、銷售牦牛奶的案件。

今年4月下旬,今年75歲的市民黃志剛(化名)來到楊家坪市場監管所,他介紹,自己患有“三高”,經朋友介紹參加過某旅行社的免費雞蛋、大米活動後,就成為了該旅行社的會員。随後,他被從業人員拉入微信群中,該微信群時常會有人發紅包,并推送一些健康知識。同時,群友們經常互動,不時還有人發一些在各地旅遊的照片。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旅行社宣傳資料

這讓身體不太好的黃大爺看在眼裡,羨慕在心中。經過旅行社從業人員介紹,該旅行社在銷售一款名為紅原牦牛奶。“他們說牦牛奶喝了可以調節心血管、調低血壓、改善血脂,還可以抗癌……”黃大爺說,看着不少群友說喝了紅原牦牛奶,身體确實好了起來,自己也花錢購買,但喝了一段時間後,身體沒有任何好轉、改善。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從業人員騙了,于是找到楊家坪市場監管所,想幫助他讨要說法。

執法人員沈龍淵介紹,除了黃大爺,楊家坪市場監管所陸續還接到了其他老人的投訴,這引起了執法人員的高度重視。

4月26日上午,楊家坪市場監管所、楊家坪派出所、楊家坪街道聯合執法來到位于楊家坪興盛路的某旅行社,現場正有數位老人正在聊天,見執法人員到來,一些老人開始離開,并不願意配合調查。

執法人員通過部分台賬發現,至少有70人在該旅行社購買了牦牛奶,花費均在一萬元以上,花費最多者,有5萬多元。雖然上面留有購買者電話,執法人員試圖聯系這些老年人幫助他們維權,但60餘人均出于各種原因,不願意舉證、維權……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虛假宣傳的牦牛奶

現場,執法人員發現了商家的一些宣傳資料這樣形容紅原牦牛奶:濃縮的生命精華,神奇的生命精華,來自世界之巅的生命精華……天然臻稀,守護生命。天賜營養,完美吸收。

執法人員介紹,該牦牛奶宣傳的調節心血管、改善骨質等内容已屬于治療效果,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不得宣傳具有治療效果。該旅行社從業人員也承認其存在虛假宣傳、銷售牦牛奶的情況,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牦牛奶宣傳資料

羊毛出在羊身上

老人如何變成“魚”?

雖然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被不法商家宣傳成有治療效果并不罕見。但執法人員從查獲的長達一小時的視訊資料裡發現,如今的會銷已經從傳統線下模式轉為線下、線上相結合,并通過免費組織旅遊進行喬裝打扮。

在該視訊的“黑話”中,老年人成為了“魚”,他們建立的微信群則是“魚塘”,種種套路行為則稱之為“養魚”。執法人員沈龍淵将“養魚”過程進行了拆分,希望讀者看後可以提高辨識能力,并告訴身邊的老人。

第一步: 選魚苗

會銷機構獲得老年人的聯系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花錢購買老年人的聯系方式,二則是通過免費領禮物的形式擷取并辦理會員。這個辦法看似已經非常老套,但對于會銷機構卻是行之有效。

“喜歡占小便宜的老年人,大多有這樣的心理,不願意去通過正常的方式去醫院治病,喜歡走捷徑一步到位,比如說某種保健品對很多病症都有效果,從心理上他們會覺得自己賺了。”曾在會銷機構工作過的劉淑芬(化名)坦言,相比單純聽課的老年人,領取了禮物的老年人,往往更容易購買會銷機構銷售的産品。

慢新聞·調查 | 紅包、免費旅遊、牦牛奶…… 轉給爸媽!這種新套路專盯老年人

旅行社會議室

第二步:養魚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使用智能手機,微信是大多老年人最常用的app。會銷從業人員會通過教使用微信,微信群會發紅包、分享健康知識等名義吸引老年人加入微信群。

通過執法人員調查發現,一名會銷從業人員可能會同時管理數個微信群,并可能有數個微信号,同時不乏有“媒子”。異性相吸是人的天性,對于老年人也不例外。“比如說男性人數多的微信群,就會有保養得很好的中老年女性在發去各地旅遊的照片,但這些旅遊活動還是會銷機構組織的。”沈龍淵介紹,事實上這些照片并非是本人上傳,而是從業人員去網絡找的照片,目的就是吸引人的注意。

同時,微信群中發紅包的時間也有講究,晚上7點30分左右。大多老人有看新聞聯播的習慣,看完之後,領個紅包,順便看看群裡的其他消息。雖然每次金額不大,但其實是在“培養使用者習慣”。

第三步:殺魚

這樣的“養魚”微信群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典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除了平時會組織到會銷機構聽課、免費領取禮物外,會銷機構還會組織老年人出去旅遊。在這其中,則有一部分“媒子”,并告訴其他老年人牦牛奶或其他産品使用效果,進一步誘導老年人購買。

“有購買牦牛奶的老人說,其實他知道牦牛奶沒有從業人員吹得那麼神,但他覺得平時領了紅包、禮物,又出去免費耍了,礙于情面還是買了。”沈龍淵說,通過拆分“養魚”套路模式不難發現,如果一開始不去占小便宜領禮物,則會銷人員實則無從開始接下來的步驟。

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也提醒廣大老年人能提高警惕,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避免上當受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