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占用”小區原老年人活動室
老人質疑毫無依據?
老年活動室能否“歸還”?
三個方案能否破冰?
遲遲收不上物業費,
舊習慣與新秩序難以“适配”?
今日21:05,北京衛視熱播的全國首檔市民與公共領域對話的社會民生類節目《向前一步》,将走進豐台區宛平街道盧溝橋北裡9到13号樓,邀請小區居民、物業公司及街道三方代表齊聚現場,破解這裡“舊習慣”與“新秩序”的适配難題。
豐台區宛平街道盧溝橋北裡9到13号樓建于1976年,緊鄰宛平城,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曾是首鋼耐火材料廠的宿舍樓,如今是一個超老齡化小區。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超老齡化小區呢?因為60歲以上老人占小區人口總數的40%,而且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占較高。2016年底,宛平街道對9到13号樓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并于2018年引入物業管理。在老舊小區改造後,這個表面上看似整潔甯靜、秩序井然的小區,私底下卻實則“暗潮湧動”。
小區居民反映,這個曾是機關專門為退休職工蓋的老年活動室被物業“占用”;物業公司卻表示,沒有額外的費用租用辦公場地。事實究竟如何?原老年活動室權屬到底歸誰?物業公司究竟是非法占用,還是合理使用?小區的物業費問題又該如何破題?
物業與居民各執一詞,原老年活動室到底屬于誰?
“冬天馬上來了,我們好有個地方呆着呀。”這一聲聲訴求,牽動人心。
在節目錄制當天,北京氣溫跌破0度。面對馬上到來的寒冬,老人們對“要回”老年活動室的意願愈發強烈。一群八十多歲的老人,到了刮風下雨下雪的時候,卻沒有一個溫暖的室内活動場所。如果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我們身邊,那該多令人揪心呀!
在居民看來,這間門口牌子上寫着老幼活動站、大衆閱覽室的房間,曾經是機關專門為他們打造的,憑什麼現在被物業給“占用”了?小區物業從業人員卻表示,當時在進行非經營資産移交的時候,這間活動室就以裝置間的形式移交給了他們。伴随着“非經”移交,活動室的産權也歸物業的上級企業所有,是以物業使用這間活動室是合理合法。
那麼什麼是非經營性資産?您家的小區是否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非經”移交後,小區又會發生哪些的變化呢?
不到三萬vs五六十萬,老舊小區物業費用入不敷出的難題該如何破解?
在節目錄制現場,關于原老年活動室歸屬問題一直争執不下。面對着居民的質疑與不解,物業公司也道出了他們的苦衷:盧溝橋北裡9到13号樓一年的物業收費沿用原産權機關的收費标準,一年下來收入不到三萬,卻需要支出花費五、六十萬。三年來,物業公司為何遲遲不提高收費标準呢?居民雖然對物業做的工作也表示肯定,但談到不交物業費的原因為何居民們也表現得“理直氣壯”?
“非經營性資産移交”後時代,究竟該如何平衡好居民的實際需求和現代化物業管理之間的沖突呢?
一個個方案提出,一聲聲居民反對,老年活動室到底該何去何從?
在節目錄制現場,為了滿足小區居民對老年活動中心的需求,物業與街道從業人員多次商讨,提出了多套方案。多方商讨,能有一個方案解開這個困擾了物業和居民多年的心結嗎?
小區設立老年活動室物業出于情分還是本分?之後的物業費的收取居民又能否接納?物業公司與小區居民的沖突到底能否化解?老舊小區非經營性資産移交之後的配套設施究竟應該如何配置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