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作者:魚音樂圈的事情

小的時候,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點心叫蜜三刀。那時,我家住在趙縣古城南大街上,街北頭有家雜貨鋪。雜貨鋪櫃台上放着兩壇散酒,一溜透明的玻璃罐,那玻璃罐很好看像趴着一溜胖娃娃,裡面裝的是散茶、白沙糖和諸如蜜三刀、炸紅貨、炸白貨、京八件之類的點心。那種色澤金黃發亮,松軟甜糯的蜜三刀,幾十年後還能想起它的味道來。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話說這蜜三刀由于做工複雜,趙縣市場上已經數十年不見了。前些日子,一家全國很有影響的大商場入駐趙縣,我才重又吃到蜜三刀。蜜三刀一斤十幾塊錢,比過去價錢漲了幾倍。與它擺在賣場一起賣的還有一種叫蜜果(蜜麻葉)的,也是小時候的美食,兩種點心吃起來一個甜糯,一個酥脆,口感有别卻相得益彰。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蜜三刀似乎全國各地都有,北京把它視為老北京小吃。而江蘇徐州卻認為徐州才是蜜三刀的發源地。說最早源于北宋時期在這裡任知州蘇東坡。到了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徐州,吃過當地蜜三刀後龍顔大悅,禦筆手書“徐州一絕,欽定貢”。這不,蜜三刀又成為徐州的名小吃。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蜜三刀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我國傳統點心裡,蜜制小吃品種很多。比如我提到的蜜麻葉、蜜三刀、炸蜜果、炸紅貨等。其實,蜜不是蜂蜜而是我們常說的饴糖,是由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的功效。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蜜三刀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我的鄰居王銀現大叔,就是面點師。他會做京八件、蜜三刀、自來紅等多種點心,手藝屬于家傳。中學畢業後,王銀現曾跟父親當學徒學習制作各種點心,那時,他的父親就是趙縣食品廠糕點工廠中的房間的面點師。他父親會做的多種樣式的點心。每年過年都在家自制一些,這個傳統一直傳承到現在。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這個周末,我特意請這位農村的王大叔現場做了一次蜜三刀。王大叔事先準備了面粉、麥芽糖、白芝麻和砂糖。他說,做蜜三刀需要和兩種面,一種是酥皮料,一種是皮料。做酥皮料用中筋面粉、花生油、麥芽糖、泡打粉和水和面;做皮料的則用中筋面粉、花生油 、白芝麻和水,和好面再醒上20幾分鐘就可以做了。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王大叔将酥皮擀成薄薄的一層;又将皮料擀成和酥皮一樣大小,酥皮上刷一層水,把皮料蓋上去。接下來他用擀面杖擀成大約8公分的厚片,切掉不規則的地方,成為長方形。然後切麻将牌大小的方塊兒。

王大叔指着案闆上的小方塊說,“酥皮的一面泛白,要在酥皮上用小刀劃三刀,不要劃透。這就是三刀的來曆”。 這些小方塊統統要倒入燒熱的花生油裡去炸,炸到兩面金黃,然後用漏勺撈出瀝幹油。

做完這一切,他又取來一口鍋,将水、白砂糖和白芝麻一起用小火熬開,起泡沫的時候關火。這時,把炸好的方塊兒下到迅速下入蜜鍋中過蜜,再撈起晾涼即可食用。

河北趙縣石塔王叔做的“蜜三刀”金黃發亮松軟甜糯,比買的還好吃

成品蜜三刀具有漿亮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一見蜜三刀出鍋了,旁邊圍觀的我等人,都亂紛紛伸出手去,卻被王大叔笑呵呵攔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定等蜜三刀晾涼之後吃,這樣口味才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