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作者:莫孤煙

1940年底,新四軍在取得黃橋決戰的勝利後,在黃橋開展集中整訓。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4團團長廖政國是個“武器迷”,一有時間就拆解研究各種武器裝備,一貫樂此不疲,這一回也不例外。

一天,一個連長找到廖政國給他反映情況,說是部隊繳獲來的一批手榴彈品質很差,有時候引爆太慢半天不炸,有時候引爆太快脫手就炸。不僅如此,這種手榴彈爆炸後隻能炸成兩片,形不成密集彈片,談不上有多少殺傷力。更令人沮喪的是,就這麼些不好使的手榴彈,扔三個才能響一個。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新四軍部隊在整訓中

廖政國讓連長扛一箱過來,他要親自查找原因。甩了幾顆之後,廖政國大體上已經找到的問題所在——毛病在引線!

廖政國把剩下的手榴彈搬回自己的住房裡,準備拆解了以後研究出解決的問題。連長攔着不讓他搞,說這樣太危險。但廖政國從來就不知危險為何物,而且他以前已經不知道擺弄了多少次手榴彈了,根本不在乎。他一把搡開連長,關上門,拿起一枚手榴彈拆解起來。

廖政國剛拆下了一顆螺絲,手榴彈突然冒出了白煙,看起來随時就會爆炸。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廖政國少将

往窗外扔吧,一群幹部正在門外站隊集合;往裡屋扔吧,團政委正在裡頭睡覺。廖政國裡外為難,情急之下,隻能把手榴彈高高舉過頭頂。

一聲巨響過後,廖政國倒在了血泊之中。就這樣,他的左手沒了,從此人送外号“廖獨膀子”。不過他也因禍得福,在養傷期間結識了美麗的衛生員史淩,後來終成眷屬,成就一段佳話。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廖政國的夫人史淩

廖政國因為“研究”手榴彈失去一隻手,但他對改進武器裝備的興趣卻不減反增。一次,他的部下找到了兩門清朝晚期的舊炮和幾十發炮彈,廖政國和一位大學生聯手擺弄了三天兩夜,居然改造成了兩門平射炮。還有一次,他聽說被部隊擊落的蔣軍飛機上有電擊的機槍,立即派人去拆下來,自己動手改裝成手動操作的高射機槍,專門打坦克,犀利無比。

既膽大包天又聰明過人的廖政國,不久後調任新四軍1師1旅1團團長。1團是新四軍十大主力團之一,當地群衆稱其為老一團,而老一團的名聲,又和“廖獨膀子”的名聲聯系在一起。老鄉們說,“廖獨膀子”把張飛的勇猛、關公的忠誠、孔明的智慧集于一身,是新四軍中的豪傑。在年輕人中,更是流傳着幾句順口溜:“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練武要練少林拳,當兵要當老一團。”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廖政國的名聲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當初他率領兩百人馬,橫跨九條公路,飛渡十八道河流,夜襲上海虹橋機場,火燒日寇飛機,一舉成名;黃橋決戰中,他指揮部隊把敵89軍軍部沖得稀爛,逼得軍長李守維跳了河;蘆家灘戰鬥,他和日軍鬥法,把400多個日軍騙進老一團布下的口袋裡痛打,先叫日軍吃地雷,後叫日軍吃刺刀,最後還用上了火攻,經過一場驚天動地的肉搏戰,全殲了這股敵人,活捉了24個日軍。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新四軍繳獲的大批武器

指揮員的威望,來自于人品和資曆,更來自于自身的能力水準。能讓下級由衷地感到“首長的水準就是比我們高”的指揮員,才是真正有威望的。廖政國就是這樣的人。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20軍軍長張翼翔因病回國治療,由副軍長廖政國指揮全軍作戰。在完成前兩個階段作戰任務後,20軍奉命回撤。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

廖政國在行軍路上聽到不遠處傳來沉悶的榴彈炮聲,憑借經驗判斷出美軍正在反撲,而且已經離此不遠了。在離華川大橋不遠的地方,他突然問身邊的參謀一分鐘有幾發炮彈爆炸,參謀回答大概有20來發。他據此判斷,美軍的炮兵應該是一個營。

他接着問:“你能判明美軍的炮兵陣地在哪裡?距離華川有多遠嗎?”參謀頓時被問住了。廖政國告訴參謀:“美式榴彈炮發射的初速是每秒鐘650米,炮彈打出後在空中飛行的時間是七八秒鐘。據此判斷,美軍的炮兵陣地離華川6公裡左右。”

“武器迷”廖政國,喜愛拆解武器裝備,被手榴彈炸斷一臂

美軍的榴彈炮陣地

随後的偵查表明,廖軍長的判斷完全正确。參謀被深深折服了,不得不服啊!直到數年後,開國少将廖政國離開20軍就任上海警備區司令,20軍廣大官兵依然崇拜着這位智勇兼備的老軍長。

1980年,小說《紅日》的作者吳強來北京開會時特意前去看望老首長粟裕。吳強說他打算再寫一本關于華野部隊的長篇小說,需要創作一個師級幹部的形象,他請教粟司令以誰為原型來寫最好。粟裕思考了一下說:“廖政國這個同志很有特點,他能帶部隊能打仗,你可以以他做典型。”

可惜,吳強因種種原因并沒有寫出這部書,讀者也就看不到以廖政國為原型的文學形象了,實在是一大憾事。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