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在新中國燦若星河的開國将領中,有這樣一位“獨臂将軍”,他膽略過人、骁勇善戰,帶領百十号人就敢闖入日軍重兵把守的機場,上演一出“大鬧天宮”,在燒毀日軍四架飛機後,竟然還能全身而退,一度成為各大報紙争相報道的英雄。

在一次戰鬥中,他不幸失去了右臂,但他并未是以而消沉,而是不斷學習用左手吃飯、寫字、打槍,成了軍中有名的“獨臂将軍”。

他就是開國少将——廖政國将軍!

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聊一下廖政國将軍的傳奇事迹;如果你也對曆史感興趣,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哦!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廖政國,原名廖光清,1913年出生于河南息縣。1930年,年僅17歲的廖政國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鬥,立下了赫赫戰功。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廖政國跟随部隊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征。

長征勝利後,廖政國進入到延安抗大學習,畢業後奉命跟随袁國平将軍前往新四軍工作,被任命為第三支隊六團二營副營長。

作為我黨直接上司的抗日武裝力量之一,新四軍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和超高的軍事素養,人稱“鐵軍”;而能來新四軍工作,可以說是廖政國一直夢寐以求的。

廖政國的心情感到無比的舒暢,幹起工作來更是有闆有眼,由于他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不久後便從副營長提拔為二營營長。

當時,為了在日軍眼皮子底下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從1939年5月開始,廖政國所在的新四軍第3支隊6團便奉命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名義,從茅山向上海近郊挺進,廖政國改任為“江抗”第二支隊支隊長。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上海是當時侵華日軍的重要據點,駐紮在這裡的日軍不僅數量衆多,而且裝備精良,想要在這一帶打擊日軍,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盡管如此,廖政國和“江抗”的所有同志們,皆無所畏懼,奮勇向前,誓要與盤踞在上海的日軍一決高下。

在此期間,廖政國帶領第二支隊沖破了日僞軍的重重封鎖線,直插江陰、無錫地區,并在江陰的黃土塘與日軍打響了第一仗。

戰鬥中,廖政國抱起機關槍沖鋒在前,向日軍猛烈掃射,幾百名日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頓時亂了陣腳,隻得四處逃命。

此役過後,廖政國的第二支隊從出發時的三個連,數百人,擴編到了六個連,外加兩個機槍排,總計1300多人,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之後,廖政國又帶領部隊繼續東進,向上海近郊奔去。當時,由于沒有軍用地圖,廖政國隻能靠一本中學生使用的袖珍版地圖組織行軍。

這天,隊伍在經過一整夜的急行軍,趟過數條河流、越過甯滬鐵路之後,來到了一條江邊。

但廖政國在地圖上怎麼也找不到這條江的名字,最後還是向當地漁民打聽後才知道,這是“吳淞江”。

抵達吳淞江邊,就意味着已經到上海地界了!

但當時還是白天,部隊無法過江,于是廖政國在向“江抗”副指揮吳琨報告完情況後,決定先将部隊隐蔽在附近的竹林裡,等到深夜再渡江。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晚上九點時分,廖政國部隊隐蔽的竹林後邊的公路上,不斷出現了載滿日軍士兵的大卡車和裝甲車,在江面上還有日軍的巡邏艇。

此時,廖政國深有預感,部隊已經陷入了日軍的包圍圈中!

為了幫助部隊突圍,廖政國急忙向副指揮吳琨報告,請求迅速帶領部隊過江。

爾後,戰士們找來了五條小船,廖政國主動率領懂水性的戰士率先凫水過江,以掩護後面的戰士們。

順利過江後,廖政國部突然與一股掃蕩的日僞軍相遇,廖政國沉重指揮戰鬥,率領部隊予以痛擊,并帶領部隊追擊了幾十公裡,直到将這股敵軍全部殲滅。

戰鬥結束後,廖政國帶着部隊走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這裡有一大片空曠地,四周布滿了鐵絲網,除了幾棟孤零零的碉堡洋房之外,沒有看到一個人。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日軍占領的虹橋機場!

“虹橋機場?這裡可是日軍進階将領、戰地指揮官從日本飛抵中國戰場的第一站啊!要是能将它端掉……”

廖政國越想越激動,此時的他,腦海裡已經浮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偷襲虹橋機場!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當時,負責守衛機場的僞軍正在碉堡裡酣睡,廖政國趁機指揮部隊悄悄地向機場包抄過去,剪斷機場外圍的鐵絲網,隐蔽地進入機場。

原本以為期間會遇到僞軍的激烈抵抗,結果他們一路推進,卻沒有受到絲毫的抵抗。

看來,僞軍已經将虹橋機場視作是固若金湯,單純地認為不可能有人攻得進來,是以便安心地在碉堡裡睡大覺。

接着,廖政國指令戰士們悄悄摸進僞軍居住的房間,将他們從被窩裡掀了起來,并趕到一間房子裡,集中關押。

“怎麼不見日本鬼子呢?這機場裡不可能沒有日軍駐軍呀?……”廖政國心裡不禁充滿了一系列的疑問。

為了避免被日軍包了餃子,廖政國随即指令部隊分路搜尋!突然,一個偵查員興奮地跑來報告說:“支隊長,飛機,真的有飛機,還是四架呢!”

廖政國在偵查員的帶領下,急忙趕到機場的一角檢視,果然,真的有四架飛機。

看到停在機場裡的四架飛機,廖政國和戰士們頓時感到無比的激動,但廖政國考慮到周圍很可能有日軍布置的火力點,于是便指令戰士們悄悄地摸進去,然後将其焚毀。

但戰士們還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一陣陣哄鬧聲暴露了他們的目标,頃刻間,一陣陣刺耳的警報聲驟然響起,日軍開始從高大的碉堡裡向外進行猛烈的射擊。

槍聲響起後,廖政國終于明白了,日軍之是以放心讓僞軍守衛機場,是因為他們在機場附近都建得有碉堡,而且還配備了重武器,火力兇猛,遇到突發情況時,就可以完全控制機場。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日軍的火力越來越密集,廖政國很清楚,部隊必須立即撤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但如果真就這樣撤退了,廖政國的心裡又會很不甘心,于是,他對戰士們高聲喊道:“燒飛機!”

戰士們立刻将飛機旁的汽油桶統統揭開,然後一股腦地往機身上澆,不一會兒,機場内大火沖天。

當時,日軍司令部在聽到虹橋機場的槍聲後,便立即調兵前來支援,但等到他們趕到的時候,除了這四架已經被燒成廢鐵的飛機之外,連新四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第二天,上海出版的諸多報刊上,都相繼報道了新四軍夜襲虹橋機場的新聞,這不僅極大鼓舞了敵占區廣大群眾抗日的信心,同時也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而此事過後,廖政國更是一戰成名,一度成為了各大新聞媒體争相報道的抗日英雄。

但“夜襲虹橋機場”,隻不過是廖政國将軍戰鬥生涯中的一次“小試牛刀”而已。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1940年10月的一天,在蘇北黃橋鎮的一所農家大院裡,新四軍第一縱隊四團的一群幹部戰士正圍坐在一起,聽修械所長講解兵器知識。

就在大家聽得入迷之際,天井北面的一間小平房裡突然傳來了一聲巨響,緊接着,一股濃煙噴湧而出。

突然,一個戰士大聲喊道:“那不是團長的屋子嗎?”衆人聽後,頓時驚了一下,趕緊向團長廖政國的屋子跑去。

當戰士們沖進屋子後,隻見廖政國渾身是血地躺在地上,他的右臂,已經被炸得血肉模糊了。

屋内的戰士開始對外大喊:“軍醫,軍醫呢?趕快叫軍醫來……”

原來,在黃橋戰役後,新四軍從敵人手中繳獲了大批武器,其中就包括一種新型的手榴彈。

為了能夠幫助部隊的戰士全面了解這種新型手榴彈的構造性能和使用方法,廖政國便主動将其帶回住處仔細研究。

當時,修械所長想将其進行拆解,看一下裡面的構造,但被廖政國拒絕了,因為他不想讓修械所長去幹這種危險的事情,他堅持自己帶回來研究。

由于是初次研究,是以廖政國在拆卸分解手榴彈時,手榴彈突然冒出了一縷白煙。

久經戰陣的廖政國很清楚,這顆手榴彈看來是要爆炸了!

事實上,當時他完全可以将手榴彈扔出去,但他想到天井裡的幹部戰士們正在認真地學習兵器知識,于是便毫不猶豫地站起來,用右手高高舉起了這顆手榴彈……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值得一提的是,在軍醫趕來途中,廖政國蘇醒了過來,此時他已經察覺到自己沒了一條胳膊,他看着圍在四周的戰士們,非常淡定的說:“我不要緊,就是沒了一條胳膊而已……大家怎麼樣?受傷沒有……”

話還沒有說完,廖政國便昏死了過去!在場的戰士們聽到團長的這番話,紛紛流下了熱淚!

将軍赤膽忠心,在危難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戰友們安危,而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顧,此等精神,感天動地。

盡管軍醫們非常努力,但無奈新四軍中缺醫少藥,是以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廖政國的右臂。

他的戰友們對此感到痛惜不已,但廖政國本人卻跟沒事兒人一樣,氣定神閑,一出院他就立即傳回了部隊。

在當時,由于新四軍條件艱苦,是以對于團級幹部一般是不配警衛員的,但考慮到廖政國情況特殊,上級便決定給他派一個警衛員,結果卻被廖政國給婉言拒絕了,他不想是以而搞“特殊”。

但畢竟缺的是習慣使用的右手,是以在用左手做事情時,難免會有點不适應。但廖政國卻不以為然,他堅信:别人兩隻手能做的事情,他用一隻手也同樣可以。

剛開始,他用左手拿筷子吃飯感覺很别扭,夾菜總是夾不起來,于是他就換用勺子,等勺子用熟練了,再用筷子吃。

此外,他還學會了用左手洗臉、洗衣服、寫字、打槍,而且一點也不比用右手完成得差。

文字總是蒼白的,将軍為了實作用左手生活和工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而這些,大概隻有将軍自己才知道吧!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1948年,時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師師長的廖政國,帶領部隊在遼闊的豫東大地上,實行大膽穿插,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将國民黨軍打得潰不成軍。

同年6月17日,“豫東戰役”拉開了序幕,國民黨的邱清泉兵團瘋狂地向開封馳援,廖政國奉命率部阻擊。

接到指令後,廖政國考慮到敵軍勢大,且裝備精良,于是便決定在蘭考東北部的淤黃河兩岸實行阻擊。

廖政國之是以将阻擊陣地選在這裡,是因為此處地勢開闊平坦,且風大沙多,一旦起風後,往往是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按兵法所雲,此等地形地勢,并不适合開展阻擊戰,因為極有可能會被敵人鑽了空子。但廖政國知道,在敵我雙方實力懸殊較大的情況之下,選在這樣的環境中阻擊敵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是以有人提醒他時,他卻突然一笑:“我就是要敵人來鑽空子!”

21日清晨,淤黃河兩岸突然刮起了大風,卷起的黃沙遮天蔽日!國民黨軍開始對廖政國部隊的阻擊陣地發射了大量的炮彈,随即在裝甲車的掩護下,迅速向前推進。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在黃沙和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國民黨的一些部隊已經攻到了我營連級指揮所,師部指揮所的上空可以清晰聽見子彈呼嘯而過的聲音,看來,此時的廖政國已經面臨危急時刻了!

但這一切,恰恰是廖政國所想看到的,他鎮定自若地穿梭于指揮所和前沿陣地,觀察戰況。

原來,廖政國知道自己部隊的武器裝備無法與敵軍的重武器抗衡,于是便有意将敵人引進這個天然的“屏障”中,使其重武器失去作用,進而為我軍反攻提供有利條件。

由于敵軍的進攻完全依賴着手中的重武器,根本就沒有想過近戰,更别說還用刺刀搏殺了,是以在面對突然殺出的解放軍時,頓時亂了陣腳,很快就被擊垮了。

直到第二天開封宣布解放,邱清泉的部隊仍舊未能前進半步,更别說還要去增援了!

不過,開封戰役一結束,華東野戰軍首長就決定主動放棄開封,于6月27日,組織“睢杞戰役”。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按照部署,廖政國的部隊奉命組成突擊兵團,由一縱司令員葉飛指揮,其目的是圍殲區壽年兵團。

當時,國民黨軍隊直接參戰的除了區壽年兵團外,還有邱清泉部和黃百韬部,總計3個兵團12個整編師,共有27萬餘人。

而我軍參戰的部隊,隻有中原和華東兩大野戰軍所屬的10個縱隊,總計20萬人。

20萬對27萬,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想要以少勝多,就必須要采取正确的戰略戰術才行。

為此,上級指令廖政國的一師沿着睢縣城西側實施穿插,以分割區壽年兵團的防禦體系。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有被全殲的危險。

當天晚上,國民黨整編第七十五師就開始從東西兩面夾擊廖政國的部隊,情況極度危急。

不過,廖政國卻臨危不亂,他巧妙地指令部隊背對背地痛擊敵人,硬是接連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進攻,将敵七十五師阻隔在我軍陣地的東西兩側,迫使其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随後,在部隊傷亡較大的情況下,廖政國毅然決然指令部隊向敵人發起反攻,戰鬥異常激烈。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圖 | 廖政國将軍和家人

戰至6月30日下午時分,敵七十五師第六旅被我軍全殲,俘虜敵旅長及其以下官兵總計1500餘人,大獲全勝。

整個睢杞戰役,總曆時10天,我軍全殲了敵區壽年兵團和黃百韬兵團大部總計5萬餘人,并俘虜兵團司令區壽年。

而我軍之是以得以圍殲區壽年兵團,還得益于廖政國率部打開了局面,這一戰,廖政國和他的一師功不可沒!

之後,廖政國又先後出任第三野戰軍20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副軍長等職!

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廖政國又作為志願軍第二十軍副軍長,率部趕赴北韓朝戰場,先後參加了第二和第五次戰役。

面對從未遇到過的強敵,廖政國沉着指揮應戰,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運用爆破戰術将美軍的機械化部隊炸得丢盔棄甲,為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3年從北韓回國後,廖政國出任第20軍軍長,之後又率部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戰役。

1955年9月,廖政國被授予少将軍銜,并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2年,“獨臂将軍”廖政國去世,許世友聽說後,為何仰天長歎?

圖 | 廖政國将軍

1960年,廖政國将軍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畢業後,曆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舟嵊要塞區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等職。

任職期間,将軍經常下到前沿哨所和基層連隊,對基層官兵的生活保障,以及教育管理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和很大的關心,深受廣大指戰員們的愛戴和尊敬。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作戰勇猛、作風嚴謹的虎将,最後竟然也沒有逃脫厄運。

在黑暗的那幾年,将軍多次遭到不公平的對待,最後被折磨得疾病纏身,盡管他多次誓死抗争,但奈何天不遂人願。

1972年4月16日,久經折磨的廖政國将軍在南京正式走完了他傳奇而又悲壯的一生,享年59歲。

當時,許世友将軍在得知廖政國去世的消息時,曾仰天長歎說:“好人為什麼不長久?”

但曆史是公正的,黨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位為了中國人民革命和解放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獨臂骁将”——廖政國将軍!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最後,讓我們一起為“獨臂将軍”、開國少将廖政國将軍,緻以崇高的敬意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