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作者:蕉蕉客

1952年,志願軍曾三次試圖拯救一名北韓少年,使其免于掉入冰河,但當他盡最大努力将少年推上去時,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他犧牲之後,名叫羅晟的偉大志願軍士兵向當地北韓人民詢問他為軍隊服務,一位老太太提出放棄他的墳墓。

當英雄的父親去北韓掃兒子的墳墓時,獲救的少年淚流滿面,稱老人為"爸爸"。

在少年生了四個孩子後,少年的母親為羅興亞家庭感到難過,并提出将她的孫子交給英雄的父親。

< h1級"pgc-h-arrow-right-right"資料軌道""142">在北韓陣亡的志願軍士兵</h1>

羅勝出生于湖南省新華縣尚鎮村,1931年4月22日出生,因家境貧困,羅勝受教育較晚。

十一歲那年,羅勝主義隻上了當地的國小,但他的讀書生涯隻有三年,因為父親拿不到他的學費,羅勝教育不得不跟着叔叔到原香溪贈城縣到鎮上去學習。

俗話說,貧困家庭的孩子早起回家,年輕的羅生教育也異常懂事,他努力學習,次年他被考入第九師範學校附屬國小,然後進入湖南省第13中學。

1949年11月,18歲的羅勝主義毅然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在軍隊的羅勝主義中,一刻不敢放松,他積極進取,用自己的努力進入了軍政學派。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羅興亞人

1950年3月,入軍四個月後,羅勝主義從學校畢業,被調入文員訓練班,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第47軍第141師直屬偵察連作檔案,随後還參加了湘西土匪。

同年10月,中國志願軍進入北韓,爆發了對美國的戰争,并向北韓提供了援助。

1951年4月,羅興亞人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北韓戰争。

1952年,新年伊始,北韓戰在冰雪中,北韓戰争進入了最困難的互相牽制階段。

"秋季攻勢"後,志願軍的一個師奉命撤退到城川縣及周邊地區休整。

當時的師長葉劍民等師長下到團裡指導部隊總結前一階段的行動,這天,當他從團裡開着吉普車到平南縣石田師站時,忽然聽到一聲響響。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葉建民先生

葉建民先生感到很奇怪,透過車窗向外看,隻見師團周圍有很多北韓人,為了找出原因,葉先生立即打電話給從業人員詢問。

過了很久,從業人員回來報告說,這些北韓人來要求羅阿森的功勞,其中一人被稱為南韓阿姨,并提出将他的墳墓交給羅興亞人。

北韓婦女說:"這個墓地原本留給我自己,現在留給羅同志,因為羅同志和我兒子也不例外。"

一位北韓大師也提出:"羅同志死是為了救我們的孩子,請自告奮勇地把他的屍體交給我們,我們将按照北韓最莊嚴的規格來埋葬他。"

葉師長聽完參謀部報告後,找到直系工程科科長詢問,關于羅勝的宗教祭祀過程和細節,直屬工程科科長說:"他掉進了冰川淹死了。"

能看起這些興奮的北韓人,葉世昌覺得這件事不平凡,他覺得我們必須調查清楚,要英雄的真名。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事實上,在葉簡明會見這些北韓人之前,羅興亞人已經按照烈士的待遇被偵察連埋葬了。

在接受記者關于羅勝戰友曾福生的采訪後,他寫了一篇題為《羅興亞人犧牲後的秘密》的文章,詳細介紹了《羅興亞人犧牲》的過程:

"1月2日,師部工程科發出電話通知,師偵察連發生一起非戰鬥減速事故,儀器羅升教育溺水身亡,聽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有複生安然睡不着,3早,他請營長離開,特意趕到偵察連,淩晨4點,曾福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拿起鐵鍬,和北韓人一起。一鍬泥土将戰友們埋在了眼淚中。"

北韓人索要功勞後的第二天,葉先生把人帶到羅勝淹死的河邊,聽說羅興亞教會的頭目來了,獲救的少年崔英和母親也趕到了事故現場。

見到葉先生後,母親把崔英跪在地上感謝她,然後她較長的描述了羅勝宗教的犧牲和救贖。

那是1952年1月2日,羅克森一大早就去冰川練習射彈,突然聽到有人在呼救。

正在河上滑冰的北韓少年崔英,不小心掉進了一個2.7米高的冰洞裡,因為事故發生得太快了,崔英的三個小夥伴一直吓傻了,紛紛大喊救命。

聽到有人呼救後,羅勝主義立即脫下棉質衣服,跳下冰洞救人,其實羅勝主義的水不好,但匆匆忙忙,他也不在乎很多。

過了一會兒,羅勝隻在水裡教魚崔英,但當他把崔英送上去的時候,因為冰洞邊緣的冰太薄,無法承受幼魚的重量,導緻崔英又掉進了水裡。

在三次将崔英送出冰洞的失敗嘗試後,羅晟的體力逐漸耗盡,手腳已經僵硬麻木,但他還是堅持救人,在最後一刻,羅晟教育潛入水中,硬着牙咬牙,頭頂崔英出水。

這時,偵察公司的理發師宋志雲也聽到了冰面上的動靜,他立刻拖着一根電線杆過來,讓崔英抱着電線杆把他拖到冰面上,但當宋志雲轉身救羅勝時,他的身影已經消失了。

毫無疑問,羅興亞人被水沖進了厚厚的冰層。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崔英與父母合影在羅興亞烈士墓前

在了解了這個故事之後,葉酋長總結道:"羅興亞教會是為了拯救人們光榮的犧牲,而不是為了告知溺水事故。"

當晚,寫了葉師傅簽署的關于羅勝教法溺水的報告,老師們也向上級索要羅勝的教法。

後來,羅興亞教堂的追悼會在該師的住所Shitian舉行,有2000多名官兵和數百名當地人參加。

當羅勝宗教的事迹被報道時,立即引起了各級首腦的高度重視,1952年2月,志願軍總部下達了羅勝宗教表彰特殊功德的指令,并授予他"一級愛民模"光榮稱号。

當羅勝主義的故事出現在報紙上,他的名字很快在志願軍官和祖國土地上上傳,國内行業也掀起了一股向英雄學習的浪潮。

北韓還頒發了羅興亞一等旗幟勳章和一等士兵榮譽勳章。

為了紀念英雄,南韓人民将石田和羅興亞人的河流和埋葬英雄的山脈改為以下村莊,羅興亞河和歐修斯山。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崔英(中)

羅興亞人犧牲後,他的父親羅迪悲痛欲絕,但這并沒有讓他放棄愛國熱情,羅迪将悲痛打發壯大,不久便派次子羅勝民參軍。

1953年7月,美國被迫停戰,相隔100天,中國政府派出賀龍率領的慰問團,随附了一枚久違的和平勳章、陶瓷杯等大量慰問物品。

也是在這一年,羅迪第一次跟随代表團前往北韓,當時平壤剛剛結束戰争,平壤人民正忙于建造家園。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熱烈歡迎他跟随代表團通路北韓

10月23日,羅先生在平壤的圓形劇場見到了掉進水裡的年輕人崔英。

看到主人公的父親,崔英興奮地跑過去擁抱他,大喊:"爸爸,爸爸,你可以來。"

羅帝凱也感慨道:"崔英,崔英,我今天終于見到你了。"

聽到崔英自稱"爸爸",羅帝凱像擁抱兒子羅晟一樣擁抱着他,不等羅帝問什麼,崔英迫不及待地送上自己準備好的禮物:兩套南韓民族服裝,一位母親編織回家。

羅迪睜開眼睛,還送給崔英給自己送來了一份禮物:一條毛主席石膏線、一套藍色毛絨褲、一套内褲等等。

看到老人如此熱情,崔英急忙拉着羅迪坐下,他哭着對對方說:"師兄救了我,我不會忘了教哥哥和你,爸爸,我決定教哥哥的時候,你老爺爺。"

羅迪凱也說:"我來的時候,是上帝教導我媽媽讓我告訴你的,希望你好好學習,完善文化,以後全心全意地向人民緻敬。"

後來,羅迪凱被邀請進入北韓的禮堂,他以中國志願軍父親的名義,向金日成敬酒,當金日成得知自己是羅生的父親時,立即舉杯用中文說:"謝謝你,謝謝你有這麼好的兒子, 謝謝你這麼好的父親。"

而在距離平壤50多公裡的雙川縣守倉,羅興亞村村民和附近村民自發聚集,半夜三點鐘開始,熱烈歡迎英雄的父親來到北韓。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崔瑩

第一個迎接羅迪開張的是崔英,他穿着學生禮服去羅迪跑,像羅晟宗教一樣,沒有等到羅迪問清楚,一群熱情的年輕人擺出老人歡呼。

一名北韓婦女蜷縮起來握住羅迪的手,哭着說:"你的孩子為北韓孩子而死,你是北韓孩子的父親。"

當晚,羅迪凱住在崔穎家,當羅迪凱發現房間裡還挂着一幅羅勝的畫像時,崔穎也像兒子一樣對羅迪,懇求他講一個關于羅晟哥哥的故事,他們的談話一直持續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金日成、崔英陪同羅狄為羅興亞人掃墓,金日成也在羅興亞紀念碑上題詞,并與羅迪凱等人合影留念。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崔瑩和羅迪開張

在北韓待了一段時間後,羅帝凱帶着代表團回國,而崔英在北韓想念中國父親,他想代替羅勝教孝道,一直盼望着去中國看羅迪開夫妻。

直到1954年春天,北韓代表團率領一個420人的代表團前往中國,崔順實才意識到她希望見到她的中國父親。

3月14日,北韓代表團抵達北京,羅迪凱接到兒子來湘的消息,特别是羅帝凱的妻子,一直想見崔英。

6月1日,崔穎抵達湖南,立即啟程前往羅勝的家鄉新華縣,羅迪凱一直在家鄉等候,當載着來訪代表團的車停下時,崔英立即跑向羅迪,哭着:"爸爸,爸爸。"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之後,羅帝凱帶着崔英去見妻子,看着這個北韓少年,羅媽媽想到了兒子羅生的犧牲,瞬間淚水迸發出,崔穎立刻上去擁抱她,并叫她:"媽媽"。"

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北韓代表團正要回國,在崔順實離開之前,夫妻倆給了崔順實一張羅生的文憑,還有一雙羅媽媽做的布鞋。

雖然崔順實回到了北韓,但他與羅迪的父子關系并沒有被切斷。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被金日成接見的羅迪凱

許多年後,羅迪第二次通路北韓時,拜訪了他兒子的墳墓,當他回到平壤的街道上時,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上次戰争中破舊的房屋相比,平壤的城市街道已經建成得像風景如畫一樣壯觀。

24日,羅迪凱受到金日成的接見,下午,羅迪凱被授予二等國際勳章,之後崔英将中國父親帶到家中,他們互相合影,互相贈送一些紀念品。

此時,崔英,已經娶了妻子和孩子為父親,他膝蓋下有四個孩子,為了感謝羅晟救了崔英的正義之舉,崔穎的母親向羅迪凱提出:"把我最小的孫子給你當孫子。"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羅興亞烈士最早的簡單墓碑

崔穎也同意這一點,羅迪凱非常高興,在接到這個異國孫子後,羅帝凱按照家裡的代際排名給孩子叫羅繼紅。

通路北韓五天後,羅先生離開了平壤,回到了家鄉,盡管與崔順實分開了,但他們的父子關系仍在繼續。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05">被毛主席接待七次的英雄父親</h1>

除了在北韓受到熱烈歡迎外,羅迪凱在國内也受到了高度的贊譽和榮譽,自1956年以來,他曾兩次前往北京參加全國烈士和維權人士大會,兩次到天安門塔觀看儀式。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前排左起:劉呼蘭的母親、黃繼光的母親、于冠秀(抗日時期模範子女的母親)、董雙瑞的父親、羅勝女神的父親

在北京洛迪開過八次,他七次受到毛主席的接待,其中兩次是與毛主席在懷倫堂合影,還有周恩來、劉少奇等老革命家。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羅斯瑪麗的父親羅迪·凱(右)

1960年,他赴北京參加志願軍海外戰争十周年大會時,見到了毛澤東,并與他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在此期間,毛澤東還問道:"你是羅興亞人的父親嗎?我聽說你有一個外國兒子。"

羅迪急忙回答道:"這不是你老頭的教誨,我怎麼能有個外國兒子。"

"看來你和南韓人民相處融洽,向他們學習,"毛澤東高興地說,拍了拍他的肩膀。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士兵在羅迪探望這對夫婦

當天下午,毛澤東委托周恩來找羅帝凱了解情況,羅帝凱将農村發展情況如實告知,傍晚時分,周恩來邀請羅迪開桌吃飯。

在與毛澤東的七次采訪中,羅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次,當時他82歲。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14">媳婦陳淳,扛起家庭的重擔</h1>

在羅迪的一生中,除了國家對他的關心,以及外籍兒子的孝順,還有一個女人為他承擔家庭的重擔。

這個女人就是羅帝的次子羅勝敏的妻子——陳淳。

1962年,14歲的陳淳随父親從天津來到長沙,三年後,她就讀于長沙市長縣高中。

但沒過幾天就知道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這期間陳淳遇到了另一個女學生羅良祥,她是羅生犧牲的妹妹。

因為年齡相仿,再加上兩人性格相近,陳淳很快和羅良祥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兩人正在聊天,羅良祥突然說哥哥來到長沙,問陳淳是否要認識。

羅良祥的提議,讓陳純淨的目光煥然一亮,因為她從小就特别向往軍營,尤其是堅毅勇敢的戰士,讓陳純非常佩服。

于是,羅良祥帶着陳淳來到了第47軍所在的長沙站,那裡是羅勝民戰鬥的地方,但羅生也一直留在了軍隊裡。

因為羅良祥是羅興亞烈士的妹妹,當兩個小姑娘來到軍營時,立即受到了軍人兵的熱烈歡迎,陳淳也很快見到了烈士的弟弟羅勝民,在簡短的交談中,陳淳也對美麗的羅勝民有了好感。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照片羅勝民夫婦在烈士公園

當羅勝敏花了一天時間陪妹妹和陳淳一起玩耍後,親分開的場合,羅勝民伸出一隻大手和陳淳告别,握着對方寬大的大手,看着微笑的羅勝民,陳淳感到自己的心跳少了一拍。

這對年輕的男孩和女孩沒有想過,對立的人,會成為未來的半生戀人。

1967年7月,高中畢業的陳淳面臨着去農村的選擇,但她在大城市長大。當你去農村時,你是如何生存的?是以,陳淳做了個決定,反正去鄉下幹活,不如去羅勝烈士的家鄉新華縣。

陳淳的決定被羅良香知道,羅良香建議她寫信給父親羅迪凱征求意見,不久之後,羅傑回信說,他非常歡迎陳淳的到來。

這期間,陳淳也想起了羅勝民,尤其是陳淳即将回家鄉,那種對羅勝民的想念更加強烈,但軍中的另一方,怎麼聯系他呢?

想着去,陳純編造了個謊言,她假扮成羅良祥給軍隊打電話,指名找"哥哥"羅勝敏,而另一邊的羅勝敏聽到家裡的電話,趕緊趕來,他以為家裡出了什麼事。

直到電話那陳純笑出來,羅勝敏才知道自己是個小姑娘被逗弄了,能生氣生氣,羅勝敏對這個調皮的女孩也有好感。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羅興亞人的妹妹正在通路部隊

1968年9月,陳淳前往新華縣,成為"非職員秘書"的老人,當每天有數百封信到羅家時,向英雄的父親表示哀悼,羅迪忙着,陳淳會自願為他收信,接待來訪者。

次年3月,羅勝敏在軍訓中受傷,出院回家後造成脊柱硬化,對于二兒子出院,羅迪開出有些失望,他希望兒子去保國,但兒子受傷生病了,他也無奈。

好在羅勝民是孝子,也是勤奮的人,羅帝在這件事上開心很多。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羅勝民先生和妻子的全家合影

在此期間,陳淳去了師範學校教育訓練,然後去了新華縣第十四中學擔任英語老師。

每個學校放假,陳淳都會來羅家幫忙,再加上羅勝敏退休,經常待在家裡,這兩個年輕人很快就擦掉了火花。

1969年6月7日,21歲的陳淳與22歲的羅勝民結婚,進入結婚堂。

婚後陳淳和羅勝民感情很好,陳淳是溫柔的女人,羅勝民是個人糊丈夫,他們的小生活也很聽話。

1970年,陳淳與羅勝民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并給孩子叫羅劍波,生下了孫子,安慰了羅帝凱的喪親之痛,但好時光并沒有持續太久,就在陳淳生下第二個孩子羅濤後,丈夫羅勝民的病情突然惡化。

起初,羅勝民的病情并不嚴重,但後來,他的腳僵硬不聽電話,在後來連走都不能去,而今年的陳淳,隻有24歲。

生命的重擔并沒有讓她崩潰,她帶着兩個年幼的孩子去扛起家庭的重擔,為了讓羅勝敏恢複健康,陳純四處就醫,轉往全國各家知名醫院。

西醫和中醫輪流吃飯,老教授和老專家輪流看,但羅勝民的病情一直沒見過,從上海醫院看病回家後,羅勝敏突然大小失禁。

那段時間,也是陳淳最難熬的時期,她在學校教了七節課,還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顧癱瘓的丈夫,每天在學校和回家的路上奔跑,一直等到深夜,等着老公和孩子睡覺, 陳淳有時間複習學生的作業。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陳淳晚年接受采訪

這樣的日子年複一年,美麗的陳純也是生活的磨砺,她開始變得瘦弱,整個人的精神都變成了一根繩子,似乎随時都會崩潰。

看着妻子那麼辛苦,羅勝敏心裡并不羞愧,自從他癱瘓後,哪裡不去,也就不能工作,突然間,羅勝敏心想,他學了一門外語,也許能幫妻子複習作業。

其實羅勝敏幫不上什麼忙,但為了緩解丈夫的壓力,陳淳同意下來,那段時間,夫妻倆在逆境中攜手共進,共同面對艱難的歲月,但是,這個家庭的苦難從未放手。

1977年3月,羅勝民病情惡化,随時可能死亡,陳奕迅非常痛苦,不得不求助于一直照顧他們的徐世友。

上午八點,陳淳給徐世友将軍發了一封電報求助,下午一點,專車到達羅家,之後羅勝民被派往衡陽169部隊治療,三名專家立即到場治療。

經過四個月的治療,羅勝民的病情沒有好轉,于1977年10月去世,享年29歲的陳淳。

丈夫去世了,陳淳的精神也大片崩潰,而晚年羅迪凱,也深受其影響和痛苦,早年失去了兒子,晚年又失去了孩子。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陳春

那一年,76歲的羅迪打開了一點恍惚,他總是會淚流滿面地喊道:"勝民,勝民。"

看着悲痛欲絕的婆婆,看着年幼的兒子,陳淳擦了擦眼淚,咬牙逼迫自己振作起來,她端着一碗自制的米酒,恭敬地對婆婆說:"爸爸,媽媽,以後我會做你的二大兒子。"

今年,陳淳也做了一個決定,為了兩個兒子,她不會再婚,她會把婆婆留到老,撫養羅家的後代長大。

在陳純的安慰下,羅迪凱夫妻慢慢走出了失去兒子的痛苦,他們帶着兩個年幼的孫子在家,這一天也漸漸有了希望。

1984年4月,在色素縣和政府的關注下,陳淳等人策劃的羅勝紀念館建設成功。

晚年,羅迪凱在兒媳、孫子的陪同下,也有過幾年的安慰,但有一天,他突然感到不适,而且一直咳嗽不止,送去醫院檢查,羅迪凱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

因為英雄父親的身份,羅迪重病的消息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新華縣為老人開設了單獨的病房,用最好的醫生來治療他。

但在痛苦的痛苦之下,羅迪開口了還是沒熬過來,1986年6月20日,羅迪開口了生命到最後,臨死前,他握着兒媳婦的手說:"這個家庭全靠你。"

嶽父去世後,陳淳一會兒也不敢休息,因為婆婆身體不好,老人每次去醫院做檢查,連樓梯都爬不下去,都靠陳淳從四樓回到一樓,然後從一樓回到四樓。

犧牲後羅興亞人:父親去北韓為兒子掃墓,獲救的母親提議:我送你的孫子去北韓志願軍戰士由毛主席七次采訪英雄父親扛起家媳婦陳春的重擔

1996年3月,因急性病在醫院婆婆,突然醒來後昏昏欲睡,她叫陳純來負責後護理,還決心去山子墓看一看,陳純無法說服老人,不得不賣金飾并買了很多藥, 把婆婆帶回家。

在兒子的墳墓裡坐了一會兒後,婆婆如願以償,臉上的笑容也漸漸長了起來,當晚十點鐘,她微笑着死在兒媳陳淳的懷裡。

送走婆婪陳淳後,一直沒有再婚,她拉着兩個兒子長大,也離開了教育崗位。

2010年9月2日,陳淳等英麗家人前往參觀上海世博園區南韓館,在得知陳淳是羅興亞烈士的姐夫後,博物館從業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她。

事實上,在去上海前兩個月,陳淳已經去北韓清掃羅興亞人的墳墓,受到了北韓人民的熱烈歡迎。

她感動并松了一口氣,因為這位着名的當地墓葬管理者從十幾歲起就一直在為羅興亞人守衛墳墓,直到她七十多歲。

陳說,當羅生被北韓少年崔英救下時,也在造朝事業中死去,北韓少年的離去,也讓陳純潔的傷心。

晚年,陳淳一直住在新華縣的一條小巷裡,這也許是她最好的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