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作者:岩岩說史

少年英雄陳玉成麾下有兩支戰鬥力超強悍之勁旅,一是以步兵為主的小右隊,兵源基本都是兩廣籍人士,戰鬥力、戰鬥意志均沒得說;二是以騎兵為主的小左隊,兵源基本都來自兩淮地區的“撚軍”,戰鬥力、機動性一流,但意志力堪憂。單純從戰鬥而言,小左隊無疑是英王麾下最強悍之勁旅,這幫人在快速機動的戰馬上打槍,依然能保持高度之精确,非常适合作為突擊力量使用。馬融和,廣西藤縣人,與陳玉成是老鄉關系,後擔任小左隊首領,率騎兵作戰,立功無數,受封為泳天安。但是,馬融和在關鍵時刻率7萬兵馬投降清朝,導緻扶王陳得才絕望之下服毒自盡而亡;更狠的是,馬融和在活捉太平天國最後一位“中興四王”輔王楊輔清,打斷太平天國複興之最後希望。不過,馬融和此人從未得到清朝重用,雖然他甘願為朝廷效力。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1861年9月,九帥曾國荃率軍攻破安慶,守軍16000人全部被屠殺,陳玉成無奈之下隻能撤兵往湖北,但馬融和等極力反對,英王隻能北上廬州,另謀出路。兵敗之餘,馬融和居然和主帥唱反調,陳玉成與其關系開始惡化,并愈演愈烈。《天國志》載:“時融和已與英王有隙,懼禍及己,故自請北征以避之,英王令至,勉進而已。”鬧完沖突,馬融和便率騎兵離開廬州,去淮北聯合張洛行攻打颍州,奪取地盤,拓展基地。此時,陳玉成疾病亂投醫,跑去壽州聯絡苗沛霖,希望借助他手中之兵馬東山再起。很不幸,陳玉成中計了,被苗沛霖打包送給清軍統帥勝保。聞知主帥被俘虜,馬融和與張洛行合兵一處,攻打江口集,準備武力解救人質。可惜,馬融和勇猛有餘,智慧不足,反而遭受清軍埋伏。人質未能解救,自己還一敗塗地,狼狽逃往河南。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陳玉成死後,馬融和名義上歸忠王李秀成調遣,實則是一方軍閥,“聽封不聽調”,自己玩自己的。李秀成為解除天京之圍,讓陳得才、馬融和等進入陝西招兵買馬,24個月後率軍南下,抄襲湘軍後路,奪取勝利。但是,馬融和不幹,拒絕西征,而是在河南、淮北一帶打遊擊,四處劫掠商旅,俨然就是一方土皇帝。至于為何不西征,原因是他憎恨太平天國沒有封他為王爺,《天國志》載:“然融和素貴重有功,徒以先出不得王爵,心常泱泱,故多将本部别出,縱橫鄂豫皖間,未嘗從入陝南也。”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相繼冊封了2700位王爺,将常用的3000餘漢字全部用光,可馬融和偏偏無緣王爵。如此,馬融和自然是懷恨在心,不想白白為洪秀全效力。1863年4月,李秀成執行“進北攻南”作戰,馬融和除出動小股部隊配合外,也毫無行動。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1864年1月,湘軍基本合圍天京,扶王陳得才率20萬大軍從陝西分三路南下,并邀請馬融和一塊行動。此時,僧格林沁、成大吉、張曜等率數萬騎兵橫掃皖北,追殺各路義軍,馬融和在生存之壓力,同意了扶王請求,率7萬大軍前來河南彙合,然後殺入湖北,準備抄襲湘軍後路。陳得才、馬融和攻入湖北,準備東征金陵,卻傳來天京陷落之消息,部下由此人心渙散,毫無鬥志。此時,僧格林沁從河南追殺而來,準備圍殲這股太平軍。11月,雙方在安徽霍山黑石渡展開決戰,扶王陳得才正面迎戰,馬融和則率騎兵抄襲清軍側後,僧格林沁軍團慘敗。此戰雖獲勝,但太平軍依舊無法突破清軍封鎖線,被僧格林沁“長壕戰術”死死拖住。20餘萬大軍,在缺乏基地補給之情況下,自然難以保持鬥志。12月,馬融和以追殺叛徒為名,率7萬大軍一路向西,主動向安徽巡撫英翰投降。如此,陳得才絕望了,為避免被活捉,服毒自盡。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7萬大軍投降滿清,馬融和帶來的資本相當雄厚,可清朝并未看好他。起初,馬融和還想弄了總兵、副将之類的官職,可清朝隻給他遊擊一職,且是候補,并未實授。7萬大軍呢?遣散完畢,隻留1000人,編成2營。如此,馬融和從軍區司令變成營長,地位一落千丈。《天國志》載:“融和之降也,矜才尚功,意氣高揚,以為必當殊賞。清吏史念祖慮其難制,于座以計挫折之,遂中沮,不敢強。清旋令遣散部衆,止留千人編兩營,授融和遊擊虛銜,以為兩營分統。”直接忽視馬融和。“矜才尚功,意氣高揚”自然是原因之一,關鍵是此時太平天國已經滅亡,馬融和利用價值不大,自然沒必要給予高官厚祿,以此來吸引降将。能夠活命,已經算是最大幸運,因為石達開“請降”時連命都保不住。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沒得重用,馬融和心有不甘,率7萬兵馬投降,隻得區區遊擊虛職,簡直是欺人太甚。為了升官發财,馬融和繼續尋找機會。1874年,太平天國“中興四王”之一的輔王楊輔清偷偷來到福建混入兵勇,準備聚衆發動起義,再次建立天國。此時,馬融和正好在福建,他與楊輔清曾并肩作戰,算是老熟人。為此,他将消息告知閩浙總督,并親自帶兵捉拿,将楊輔清擒拿在手,處以淩遲之行。如此,太平天國最後一位王爺——輔王楊輔清,就這樣被馬融和殺了。按理說,捉拿太平軍王爺歸案,可是大功勞,應該重賞才是。但是,清朝貌似對其有意見,一點賞賜都沒有,“清廷雖明發上谕,令酬賞出力員弁,而融和降将,獨不得與。”就此而言,馬融和也是相當憋屈,相當無奈。

太平軍騎兵悍将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卻從未得到重用

小左隊首領馬融和,率7萬兵馬降清,沒得重用;後捉拿太平軍最後一位王爺,依然沒得重用,隻能算是清朝之工具而已。對此,不知馬融和是否後悔。當然,畢竟他能活下來,也算是幸運了。各位說呢?

參考書目:《清史稿》、《天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