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作者:左道言

漢代采納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成為國家統治的理論基礎,相關的儒學經典需要重新的整理和注釋,由此形成的經學獲得了長足發展,并湧現出一批經學大師。這其中以扶風人馬融和北海人鄭玄最負盛名!同為經學大師,并且鄭玄曾拜在馬融門下學習多年,馬融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弟子痛下殺手?這還要從二人的經曆說起!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馬融(左)鄭玄(右)

馬融是漢代名将“伏波将軍”馬援的後人。從小聰明好學,跟随當時的隐居儒生摯恂遊學,很快就博通衆經。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幾乎将儒家的衆多經典注解了個遍,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地步,促進了漢代經學發展。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古文即為秦小篆 今文則為漢隸書

馬融不但在學術上成就頗豐,而且門徒衆多。據說他的弟子多達千人,涿郡人盧植、北海人鄭玄都是他的弟子。可以說他在當時的學術界是響當當的“大咖”。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馬融被譽為“海内大儒”

再說鄭玄。鄭玄家境貧寒,迫于生計曾經做過鄉裡一個小官員。但他的志向不在于做官,而是做學問,他生性好學,天資聰穎,很早就掌握了儒家的“五經”,還喜歡鑽研天文、曆法。後來經人舉薦入官辦教育機構太學,跟從經學博士第五元學習,後又跟從張恭祖、陳球學習。年紀輕輕就已學富五車,妥妥的學霸!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不尚虛榮 天性務實三十歲後,鄭玄雖然博學廣聞,冠絕山東(崤山以東),但他仍然不感到滿足。于是在盧植的引薦下,入關内拜當時的學界權威馬融為師。馬融授徒的門檻較高,鄭玄在長達三年時間内并未得到馬融的親身指點。但鄭玄始終刻苦自學,有一次馬融與門生演算渾天問題難以解決,于是有人推薦鄭玄,鄭玄很快就解決了難題,這讓馬融非常驚訝。從此以後馬融對他十分看重。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鄭玄在馬融門下”《世說新語》

在跟随馬融學習了七年之後,鄭玄因家中母親年事已高,需要侍奉,便要告辭回家。馬融得知後忍不住歎息“禮樂皆東”,擔憂自己的名聲将被鄭玄遮蓋。于是心生魔障,要追殺鄭玄。幸好歸途中的鄭玄也預感到危機,于是便藏身在橋下,腳穿木屐浮在水面上。馬融有栻盤追蹤,測得鄭玄在土下,水上,靠近木頭的地方,便認定鄭玄身處絕境,必死無疑!于是便放棄了追殺,鄭玄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測得天地玄機 卻難測人心幽暗

這原本會是一段提攜後人,師徒傳承的佳話,但馬融硬生生将其演變成一樁利欲熏心,嫉賢妒能的遷徙醜聞。

雖然在正史當中沒記載這一事件,但是在一百多年後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中卻收錄了馬融這一段不光彩傳聞。盡管後來劉峻在注解《世說新語》時,否定了這一事件的真實性,但我認為這也隻是一家之言。因為曆史典籍中記載的馬融,雖然學術成就斐然,但他在性格及人品方面并不完美,甚至是有污點的。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一)先拒仕後求仕

早年間馬融以名士自許曾拒絕了鄧鸷征召,後來遭受饑荒,便心生後悔,改變了氣節,主動應召求仕。

(二)屈從權貴 為虎作伥

馬融曾經得罪了大将軍梁冀,遭到梁冀的誣陷迫害,差點為此自殺。但後來他卻是以害怕觸怒權貴,甚至幫助梁冀陷害太尉李固,還寫《西第歌》逢迎梁冀。不但毫無氣節,反而助纣為虐!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李固之死 馬融難脫罪則

是以馬融并不是一個品行端正的長者,加之他在當時學術界地位尊崇。是以當有人如鄭玄般能夠在學術上超越他,危及他眼前所獲得的名利時,他心生嫉妒,甚至歹念,要加害鄭玄也絕非無稽之談!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幸好鄭玄不但學問深厚,而且能洞悉人心!若不然疏于防範,慘遭毒手的話,世間便不會有我們現在讀的《詩經》及其他儒家經典了!對馬融而言,一念起,百障生,解得了經傳,終解不得心魔!

解得了經傳,解不得心魔!漢末大儒馬融何以要除掉弟子鄭玄?

真正折磨你的是你的心

素材來源:

《世說新語》《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