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受到人們廣泛使用的一句俗語,一般認為,它出自于宋朝江湖詩派詩人戴複古在《寄興》中寫下的一句:''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八個字的意思大體是說,黃金再提煉也沒辦法達到絕對的純粹,總會帶有瑕疵。人亦是如此,不論看上去多麼完美的人,也總會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是以成不了''完人''。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作為凡人,總會被各種各樣的事物影響,進而心有雜念,也正如另一句俗諺所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見,既然人人都有缺點,雜念和過失,那麼自然是不能成為完人的。

不過,有人卻提出了異議道,漢末三國時期就曾經出現一個完人,而他也被譽為是那個時期唯一的完人。昭烈帝劉備對他以師禮相待,魏武帝曹操評價他是''士之楷模'',隋文帝楊堅贊他為''前代名賢'',他便是漢末名臣盧植。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東漢末年,盧植生于涿郡涿縣,也就是今河北涿州一帶。據《後漢書》記載,盧植相貌堂堂,且''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按照今天的計量機關,那他便是一個足有一米八八,聲音渾厚有力的人。

少年時代,盧植前往著名經學家馬融處學習。因為好學而聰穎,他很快就''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馬融是東漢開國名将伏波将軍馬援之後,又是明德皇後的從侄。因而家大業大,府中有很多的歌女,舞女。然而,盧植在府中待了多年,從未看那些女子一眼,這一舉動博得了馬融的敬重,可謂十分不易。

學成之後,盧植回到故鄉涿郡教書,日後揚名的諸侯公孫瓒,成為皇帝的劉備,都是他的學生。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據史書記載,這段時期的盧植''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不好辭賦,能飲酒一石。''

能夠展現盧植心懷天下的事例,發生在建甯元年(168年)。

當時,窦武因為擁立靈帝有功被封大将軍,而一人得道的窦武想要給族人封爵。盧植得知後寫了一封長長的勸谏書阻止,但窦武沒有采納,結果數月後,他便因大肆擴張勢力被宦官忌憚而死于政變。

也是在建甯年間,原本一直拒絕做官的盧植終于響應征辟,成了一名博士,掌管經學傳授。

熹平四年(175),九江郡爆發了蠻族動亂。盧植因為文武雙全被推薦前去平定,他到任後很快平定了叛亂,使得''蠻寇賓服'',但水土不服也導緻盧植不得不因身體抱恙離開職位。

後來廬江郡也發生了蠻族的動亂,盧植又不辭勞苦前往,很快取得成效。

廬江平定後,盧植回到朝中開始了《東觀漢記》的編寫工作。但漢靈帝認為盧植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從事這樣不要緊的工作,便封其為侍中、尚書。

光和元年(178),漢朝境内有日食發生,在講究''天人合一''的當時,發生異常現象代表着皇帝的治理出了問題。此時,盧植趁機上奏,提出了''一曰用良,二曰原禁,三曰禦疠,四曰備寇,五曰修禮,六曰遵堯,七曰禦下,八曰散利''共八條治國良策,但都被靈帝無視。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光和七年(184),著名的黃巾起義爆發,盧植被封為北中郎将,前往家鄉冀州平亂。

盧植在戰場上接連取勝,将賊首張角逼得退守廣宗城,而盧植則是在城外修築工事,準備與之持久作戰。當時,靈帝派出左豐前去督戰,而盧植不願對他行賄,招緻了他的不滿。于是,他故意報告說盧植消極作戰,于是憤怒的靈帝''遂檻車征植,減死罪一等。''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好在,另一位名将皇甫嵩在消滅黃巾後為盧植邀功,靈帝才将其釋放,并官複原職。靈帝駕崩後,外戚何進掌握了大權,為了鏟除宦官勢力,他不但暗中調兵準備将其一網打盡,還叫來了并州牧董卓,準備借助其兵力以求更加穩妥。

盧植清楚董卓''兇悍難制,必生後患'',會成為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于是苦谏不要召其入京,但未被何進采納。後來,何進因計劃敗露被宦官騙入宮中殺死,而董卓進京後又将宦官清楚一空,掌握了朝政,這又印證了盧植的猜測。

掌權後,董卓想要廢除少帝劉辯,改立其弟劉協為帝。當時朝臣們都畏懼董卓的淫威而不敢反對,隻有盧植敢于直言,董卓本想将其殺死,但蔡邕等人為其求情,稱''盧尚書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這才作罷,隻是将其免職。

誰說人無完人?三國時期就有一個完人,諸葛亮和他比都不算什麼

不久之後,盧植以年老體衰為由請求辭官歸隐。董卓答應後又派人暗中前去刺殺,但盧植早已料到。他從小路離開,并且一路行到幽州上谷郡才停歇。

初平三年(192),盧植去世,臨終前,這位曾經的漢室重臣讓兒子将他''儉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體單帛而已。''

盧植的身上具備着許多美德而難找到缺點,說他是完人,可以說并不過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