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雲輝

公元925年10月,前蜀皇帝王衍對後宮三千胭脂俗粉大倒胃口後,一個千嬌百媚且韻味無窮的美麗女子形象時時浮現在眼前。王衍心癢難禁,诏令“幸秦州”,以便與鎮守秦州的王承休之妻嚴氏鴛夢重溫。
群臣相繼勸谏沒有打消他的荒唐念頭,王衍卻一意孤行,組成朝廷慰問團,浩浩蕩蕩開往秦州。隊伍剛到梓潼,便突發“大風發屋拔木”的不祥兇兆。王衍依然色迷心竅,罔顧臣下勸谏繼續前行。殊不知,後唐六萬大軍已叩開前蜀國門,正以摧枯拉朽之勢向他撲來......
一、輕松上位
輕易得到的總不會被珍惜!王衍上位後的表現,充分證明了這條真理。
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有11個兒子,但皇位卻不可思議地落入幼子王宗衍之手:老大因幼年墜馬落下終身殘疾而自動讓出太子位置,老二被冊立為皇太子後因發動兵變被廢為庶人,老三哥因相貌極似父皇曾被列為第一候選人但最終不了了之,老八功虧一篑關鍵時刻暴卒而亡,其他皇子資質平平不堪重任。是以,“方頤大口,垂手過膝,顧目見耳”的王衍憑借尊貴奇特的長相和各種利益權衡,于公元913年“以母寵得立為皇太子。”
公元918年6月,王建駕崩。19歲的皇太子王宗衍于次日繼位,改名王衍,開始上演驕奢淫逸的一幕幕醜劇。
二、驕奢淫逸
王衍“年少荒淫”,将權力下放給宦官和佞臣,自己恣意淫樂。在“奉其母(皇太後徐氏)、徐妃(皇太妃姨母)同遊于青城山,駐于上清宮”期間,他斥巨資令随從全部換上嶄新的“頂金蓮花冠,衣畫雲霞,望之若神仙”的道家裝束。王衍本來很有幾分文才,“頗知學問,能為浮豔之辭”,此時不禁技癢,創作出一曲甘州曲“自歌,而使宮人皆和之。”
嘗到甜頭後,王衍樂此不疲,從此令“後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醉後摘下花冠,讓發髻自然垂往兩頰,在面部塗紅脂粉,“号‘醉妝’”,引得國人趨之若鹜“皆效之。”
奇裝異服依然無法滿足王衍一顆永遠追求刺激的心。他從《離騷》“高餘冠之岌岌兮”中受到啟發,别出心裁将平常的頭巾裹成“其狀如錐”的奇特樣式,戴在頭上遍皇宮顯擺,引得内宮紛紛效仿。他喜歡“微服出遊民間”,戴這樣的錐形帽過于顯眼,于是出宮後“好戴大帽”。
由于百姓普遍喜歡戴僅能遮頂、低頭就掉的“危腦帽”,是以頭戴大帽的王衍隻要出現在宮外,百姓們都能“以大帽識之。”王衍覺得百姓的“危腦帽”既難看又不祥,索性诏令禁止佩戴,“因令國中皆戴大帽。”
他大興土木營建起宣華苑,供自己和佞臣享樂。玩膩後,又诏令修建怡神亭,“與諸狎客、婦人日夜酣飲其中。”有時從日出玩到月上東山還嫌不過瘾,索性“繼之以燭”繼續享樂。
嘉王王宗壽無法忍受弟弟的荒淫,曾在宣華苑九日宴上,勸谏他管理好“社稷國政”,王衍置若罔聞,哥哥“言發涕流,至于再三。”王衍終于有些動心,幾個佞臣卻對他解釋:“嘉王說的是酒話,他喜歡喝酒,喝醉了酒愛哭!”王衍如釋重負“因翻恣諧谑。”佞臣們見皇帝如此态度,便“共以慢言谑嘲”嘉王。文武百官見皇兄進谏落個被羞辱的下場,“自是忠正之臣結舌矣。”
三、賣官鬻爵
将王衍送上帝位的皇太後姐倆見幸福生活她們的份兒,心裡很是不爽。礙于身份和年齡,她們不可能參與到王衍的荒淫圈子中,但又不甘心白忙一場。于是,姐倆一合計,決定仿效漢靈帝賣官鬻爵故事,撺掇王衍公開拍賣“自刺史以下”的所有官職。
王衍一口答應,自己負責提供資源,母親和姨媽負責拍賣。消息傳出後,朝野上下有錢人群情激奮,隻要朝廷公示某官職缺人,“必數人并争。”皇太後姐妹坐收漁利,讓其官職以“入錢多者得之”,賺了個缽滿盆滿。
皇太後姐倆嫌賣官鬻爵總有名額限制,還是不能随心所欲撈錢。是以再一合計,又想出個賺錢捷徑。她們讓王衍下達诏令,宣布官府将在全國在各交通要道和城市四周,設立旅舍店鋪,以友善百姓商旅。然後,她們承包了所有建立樓堂館所,趁機飽中私囊,以民争利,極力搜刮民脂民膏。
王衍母子聯手斂财,坑商害農,擾亂金融。上行下效,各級官吏千方百計橫征暴斂。前蜀,已經坐在了火山口上。
四、勞民傷财
在京城花天酒地的日子玩膩後,王衍忽發奇想,想看看外面是世界是否很精彩,同時威懾沿途心懷不滿的少數民族武裝勢力。于是,他仿效隋炀帝下江南,诏令組成龐大的船隊北巡。經過精心準備,王衍身披金甲,頭戴珠帽,手執弓箭,威風凜凜站在旗艦上,率船隊從成都出發。船隊首尾相連,旌旗獵獵,铠甲鮮明,延綿長達百裡。
船隊走走停停,遊山玩水走了四個多月。阆州(今四川省東北部)官員聞訊,急忙請求聖上枉駕巡視阆州。王衍正中下懷,率船隊浩浩蕩蕩順江而下,但見江面“龍舟畫舸,輝映江渚”,使沿途百姓大開眼界。然而,阆州官員為了拍皇帝的馬屁,将皇帝駕臨阆州産生的所有費用轉嫁給沿途州縣,州縣順理成章攤派到百姓頭上。百姓們敢怒而不敢言,個個“愁怨”。
荒淫無恥的王衍抵達阆州後,依然念念不忘獵豔。阆州城有個姓何的絕世美女,正在歡天喜地準備出嫁夫家。王衍一見,驚為天人,橫刀奪愛,強搶為妃,裝模作樣“賜其夫家帛百匹”作為補償。這個未婚夫也是個癡情種子,痛失愛妻後悲憤交加,“一恸而卒。”
五、風雨欲來
王衍能在蜀地逍遙自在,關鍵是中原戰亂頻仍,唐廷鞭長莫及。唐莊宗剿滅後梁朱溫後,遣特使李嚴通路前蜀。
李嚴見成都“人物富盛”,王衍卻是個隻會吃喝玩樂、将“軍國之政,鹹委于人。”的纨绔子弟,回朝啟奏唐莊宗:“王衍呆童耳,宗弼等總其兵柄,但益家财,不恤民事,君臣上下,惟務窮奢。”他建議唐莊宗火速進兵,“以臣料之,大兵一臨,望風瓦解。”
唐莊宗深以為然,于是“有平蜀之心”,開始厲兵秣馬,準備大舉征伐前蜀。
前蜀群臣并非都是酒囊飯袋,東川節度使宋承葆就對後唐的虎視眈眈憂心忡忡,多次向王衍獻計:“唐國兵強,不早為謀,後将焉救?”他請求在嘉州沿江建造五百艘戰艦,募五千名水軍,主動采取進攻式防禦,禦敵于國門之外。沉浸在享樂中的王衍卻認為他純屬杞人憂天,憂人自擾,置之不理。
更可惡的是,宦官王承休因貌俊秀、頗善于狎玩,“多以邪僻奸穢之事媚其主”,深受王衍寵愛。王衍多次前往王承休府第,與其暢飲淫樂。其間,見王承休的妻子嚴氏“有絕色”,便灌醉王承休後與嚴氏私通。為了安撫王承休,王衍任命他為秦州(今甘肅天水市)天雄軍節度使。
六、乞降亡國
公元925年9月,後唐莊宗派長子李繼岌、名将郭崇韬“将兵六萬伐蜀。”唐軍攜帶不足十日的軍糧伐蜀,把守國門的王承休雖“握銳兵于天水”,但“兵刃不舉”直接繳械投降。李繼岌很納悶:“居大鎮,擁強兵,何以不拒戰?”王承休恬不知恥答:“懼王神威耳!”
王承休一降,後蜀國門洞開,唐軍“所至州鎮皆迎降”,于是就地取糧,攻擊前進,打得後蜀武将争先恐後投降。
此時,王衍領銜的朝廷慰問團剛從梓潼剛抵達綿谷(今四川廣元市),突聞“唐師入其境”的兇訊,王衍吓得屁滾尿流,指令王宗弼等人堅守綿谷,派王宗勳等“率兵以據唐師”,自己帶着朝廷慰問團狼狽逃回成都。
唐軍勢如破竹,“所至,州縣皆迎降。”王宗勳等人磨磨蹭蹭到達前線後,聽說唐軍勢不可擋,吓得“望風退走”,任唐軍兵不血刃長驅直入。
王衍在逃回成都途中驚魂甫定,聽到王宗勳等人不戰而逃的消息後,惱羞成怒,“诏宗弼誅宗勳等。”王宗弼接到诏令,不屑一顧,反而與王宗勳等合謀,先“送款于唐師”,繼而幹脆集體降唐。
王衍氣喘籲籲逃回成都郊外時,因身邊的回鹘衛隊一路逃亡殆盡,又見“百官及後宮迎谒七裡亭。”為顯示帝王威風,他氣喘勻後,令宮女們換上軍裝冒充回鹘衛隊,雄赳赳氣昂昂地拱衛自己進入京城。次日一大早,王衍召叢集臣在文明殿讨論對策。群臣無計可施,君臣“相對涕泣。”
這時,已經降唐的王宗弼作為唐軍前鋒率部傳回成都,逮捕殺死了一批政敵,把他們的頭顱割下裝在木匣裡送給李繼岌做投名狀。王衍見大勢已去,心如死灰,隻得“上表乞降。”
李繼岌兵至成都北五裡升仙橋,但見後蜀“百官班于橋下,衍乘行輿至,素衣白馬,牽羊,草索系首,面縛銜璧,輿榇(擡棺)于後。”李繼岌“下馬受其璧”,郭崇韬親手解開王衍身上的繩索,令人燒毀棺材以示接受投降。王衍感激涕零,“率僞百官東北舞蹈謝恩。禮畢,拜,魏王、崇韬、李嚴皆答拜。”
王衍投降,宣告後蜀滅亡。而後唐從出兵至滅後蜀,僅用了75日,創造了“自古用兵之易,未有如此”的神話。
七、身死族滅
王衍及母親、妻妾、降臣們被當做戰利品押解到洛陽。接受唐莊宗的安排。唐莊宗在诏令上白紙黑字表示,絕對保障後蜀所有降人的生命安全,還煞有介事“列土而封”王衍為諸侯王,繼續享受朝廷賜予的優厚待遇。
王衍興高采烈,率宗族舊臣部下等數千人前往封地,于公元926年4月上旬到達秦川驿。
伶官景進為斬草除根,反複谏言将王衍一行全部殺害。唐莊宗思慮再三,采納建議,派特使追到秦川驿,傳達聖旨“滅其族”的聖旨。王衍一行數千人頓時被殺個精光,血染秦川驿。
皇太後臨刑前視死如歸,面向東面高聲痛斥唐莊宗:“我的兒子率整個國家投降,反而落得被滅族的下場!你身為一言九鼎的皇帝,竟‘信義具棄’!我堅信,你也禍在眼前了!”此言一語成谶,十幾日後,唐莊宗因溺愛伶官激發兵變,在激戰中被亂箭射死。
王衍的姬妾劉氏“鬓發如雲而有色”,劊子手憐香惜玉,打算留她活命。劉氏大義凜然道:“家國喪亡,義不受辱!”毅然引頸受戮。
王衍駕崩時,隻當了9年皇帝,年僅28歲。其父王建千辛萬苦建立起前蜀,可謂英明神武。王衍即位後卻“驕淫”、“奢縱無度”、“好酒色,樂遊戲”,既不修内政,更不固邊防,将父親打下的錦繡河山拱手獻給他人,心甘情願做亡國之君以苟延殘喘,最後落得個國破家亡身敗名裂客死他鄉的可悲下場,為歐陽修《伶官傳序》中那句“逸豫可以亡身”名言做出了生動注解。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于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進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