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宦官誤國的事情,屢見不鮮。

在曆史上就曾有個叫做魏忠賢的宦官不僅僅用手中的權力為非作歹,甚至殘害百姓。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還是有一部分的太監是滿懷善意的,

比如鄭和、蔡倫等等。

在後唐朝時期就曾出現過一個十分善良的太監,他為了保住上千人的性命,冒着生命威脅将聖旨讀錯一個字,這個太監名為

張居翰(

字德卿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位太監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由于家境貧寒,是以在

唐懿宗

鹹通初年,此人還是唐朝掖廷令張從玫的養子,随後便淨身進宮,踏上了太監的生活。不過張居翰很聰慧,頭腦也十分機靈,

憑借出色的外表和會說話的巧嘴,

張居翰逐漸成為太監身邊一個很紅的太監的跟班,此人将張居翰當作自己的接班人培養,教會了他很多的東西,也讓張居翰的宮中生活越發順利。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在唐僖宗在位期間,張居翰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喜愛,後晉升為容南護軍判官。

甚至還擔任過範陽軍的監軍,和節度使劉仁恭關系很好,可以稱得上是宮中地位比較高的一個太監了。

一般而言,做到這個位置的太監們都會有一點私心,他們會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利益,但是張居翰卻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十分善良。在張居翰的一生之中,最為經典的地方在于,他曾經輔佐了兩個皇子登基,一個是晉王,而另一個則是晉王的兒子。

等到這兩人登基之後,張居翰也沒有作威作福,反而更用心的工作,深得皇帝的喜愛。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張居翰用幽默的語言描繪了皇帝身邊的妃子,并為皇帝所知。皇帝大概是覺得這個太監有點意思,是以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将其安排在了自己身邊。張居翰也是個有能力的人,憑借努力逐漸成為了皇帝眼中的紅人,甚至開始負責宣讀聖旨。

當蜀國被唐明宗李嗣源攻破之時,蜀國國王王衍選擇了投降,但是唐明宗不相信他,是以打算直接殺了王衍一行人,并派張居翰去下發聖旨。然而,張居翰在宣讀聖旨的時候,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這一行人是無辜的,不應該因為王衍一個人的問題而喪生。于是乎,張居翰私自更改了一個字,将“處死王衍一行人”這句話,改為了“處死王衍一家人”,進而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一個字的差距,悄悄就救了幾千号人,要說自己作主張敢改皇上的話,被發現就是三個字掉腦袋,皇上的威嚴不可冒犯,但是他确實這樣做的,可見其之善良。但是他也是後怕的,于是宣讀完了聖旨之後,便向李存瑁坦白了。也不知道為何,他并未追究張居翰的罪責,反而準其告老還鄉,

讓他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晚年。後來,張居翰傳回長安,李嗣源以其養子張延貴為西京職事,以便供養張居翰。天成三年(928年)四月,張居翰在長安病故,

享年七十一歲葬于長安縣龍門鄉巒村。

仁慈太監張居翰:宣旨時故意念錯1字,挽救了無數條性命

從張居翰的一生來看,我們還是非常相信那句“好人有好報”的,因為他的善心,使得他的餘生可以安然度過。并且,我們也能從他的事迹之中得出,在看一類人的時候,不能抱着以偏概全的想法,即使這類人裡有許多的壞人,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他們之中的好人。就好比我們去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光光盯着他的缺點、短闆不放,也要時常換一個角度,去看看他身上的優點、閃光點!

歐陽修:承業(即張承業)之論,偉然可愛,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吾于斯二人者有所取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