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太監這一群體,自其誕生之始便因為依附于皇權,有宦官專權、擅權枉法之舉,而被人所诟病,更因為生理上的殘缺,也自然與正人君子這樣一個稱謂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在我們能夠舉出趙高、童貫、魏忠賢、王振、劉瑾這些為禍朝堂的太監之時,有一個太監卻成為其中的“個例”,被歐陽修等一衆後人尊為正人君子。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他便是太監張居翰。生在唐朝末年的他,在唐懿宗初年被掖廷令張從玫收養,而也藉由此走上了仕途。當時天下大亂,唐王室衰微,在外藩鎮割據局面嚴重,在内宦官專權更是頻發。但是雖然身為太監,他卻辦事認真,更是不曾有僭越之舉。而且還在監軍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之時與他結下了友好的關系,這也為朱溫、崔胤誅殺宦官時保全自己的性命打下了基礎。

唐朝末年,朝政逐漸為朱溫所控制。而此時的朱溫也不斷的南征北戰,906年時便将目标直指劉仁恭,面對勢大的朱溫,劉仁恭屢戰屢敗,這時正是張居翰前往朱溫死敵李克用處求救,劉仁恭才得以保全。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雙方合攻之下,李克用取得了潞州之戰的勝利。而當時正值亂世,頗具才華的張居翰也被李克用留為己用。他遂成為李克用的心腹愛将,此後他又得以輔佐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923年,李存勖滅梁稱帝,雖然在軍事上李存勖可以稱得上是五代十國中最為骁勇的一檔,但在治國上,他卻缺少必要的政治智慧,不僅僅寵信伶人,還縱容劉皇後幹權,而在驕奢淫逸,隻知享樂之下,此時的張居翰雖然也被委任為樞密使,但軍事大權遂為郭崇韬所攬。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而此後唐莊宗下令太子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韬征讨占據四川等地的後蜀。面對後唐的大軍,蜀王王衍之兄王宗弼暗中投誠,這也讓後唐滅蜀變得輕而易舉。

面對郭崇韬的大軍,在連戰連敗之下,蜀王王衍不得不上表乞降。而等李繼岌進入成都之時,王衍更是卑微至極,銜壁牽羊,以草繩系頸,迎降道左,盡顯投誠之心。唐莊宗自然也是大喜至極,并下诏将王衍召往洛陽,可就在王衍行之半途之時,因為為政上的不得人心,在魏博地區則發生了兵士嘩變。

唐莊宗李存勖大怒至極,遂派兵前往平叛。但是因為太子李繼岌尚未傳回洛陽,隻得起用李嗣源前往,可就在李嗣源到達魏博之後,不僅僅未能将其平定,反而還在石敬瑭的建議之下果斷反戈一擊。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局勢危殆之下,唐莊宗必須對剛剛歸降的王衍做出抉擇。于是一道聖旨便自洛陽而來,其上書曰:''王衍一行,并宜殺戮。''意思十分明确,莊宗要将王衍一行,一千多人盡皆殺害。

而此時的張居翰,面對這樣一封趕盡殺絕的诏書,他覺得唐莊宗此舉,不合天理,蜀王既然都已經投降,再做如此處置,顯然是有悖人情的。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少有人敢做的決定——篡改诏書。他将诏書貼在柱子之上,将诏書之中的“行”改為“家”,诏書也便成了''王衍一家,并宜殺戮''。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措,救下了後蜀的百官、以及王衍的奴仆一千多人的生命。

身為太監卻被人尊為正人君子,篡改皇帝诏書中1字,救下千人性命

而“篡改诏書”這樣一個罪同謀反的大罪,卻也随着李存勖在興教門之亂的被殺,明君李嗣源的上位而沒有被追究責任,張居翰也得以安享晚年。

而對于張居翰這樣一位敢于仗義執言的太監,《舊五代史》作者薛居正稱贊他“居翰改一字于诏書,救千人之濫死,可不謂之仁人矣乎!”就連在評定五代人物之中,最為嚴苛的歐陽修也稱贊他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俨然乃是正人君子也。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