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時期參與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春秋是時間(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隐》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鲒崎亭集外編》
齊桓公狼狽回齊國,輸在起跑線

戰國時期繼承王位是父死子承,兄死弟及。齊國發生了内亂,齊國國君被殺,需要繼承人。
齊桓公又名公子小白在莒國,他還有一位競争者叫公子糾 在魯國 ,但是小白的優勢和糾的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營國的國力和魯國差的也不是一星半點。管仲為了防止小白回去齊國,去伏擊小白(齊桓公),一箭射中小白腰帶,小白裝死騙過管仲,快馬加鞭回到齊國。而公子糾則放松警惕,結果小白捷足先登,勝利成為國君。
不管怎麼說,公子小白都回到了齊國勝利的成為國君,即齊桓公。
首先不得不說齊桓公的心胸開闊,最後原諒管仲并用他。齊桓公這個人或多或少有一點小心眼。知道魯國幫的自己的競争對手,而不是自己表要攻打魯國,其實主要的目的是威力,叫齊國群眾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可是管仲建議說不要輕易發動戰争,主要是出師無名。于是齊魯大站一觸即發,即著名的齊魯長勺之戰。最後,齊國大敗,齊桓公心服口服管仲。
①庭燎招士
齊桓公禮賢下士無論什麼人才都有願意讓其各盡其能,發揮所長.
春秋時期周天子和各國諸侯在接待各國史臣或商議國家政事時,要在大庭中燃燒火炬,即“庭燎”,齊桓公為了得到人才便“庭燎招士”。
即使是回念小九九的鄉人,仍然以禮相待。遇見大臣,無論地位高低,都會賜教。果然,四海之士都來來投奔于他。
②齊桓公見小臣稷
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有見到面。侍從說:“有萬量馬車的國君,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見面,也該是停止了。”齊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是以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輕視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城民。即使稷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我又怎麼敢輕視其他國君呢?”去了五次之後,終于見面了。天下人知道後,都說:“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對待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停下的。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劉向《新序》
公元前618,齊桓公、魯莊公在柯地會盟,兩國商談割地求和事宜(魯國剛打完敗仗)。魯國主将曹沫覺内心不幹,計上心頭,在會盟現場劫持了齊桓公,要求他把之前吞并魯國的土地吐出來,齊桓公為了保命不得不就答應了。回國的齊桓公越想越氣,原本是去收土地去的,結果卻被魯人給脅迫了,變想要毀約。這個時候管仲對他說,如果咱們答應魯國,其他國家就會認為我們是誠信之人,假如失信一次,以後别國也就不相信咱們了,什麼事也就辦不成了。其他國家看到齊國君主有信用,便前來投奔于他,願意向它臣服。
齊桓公在得到管仲之後,打出了當時社會最具有影響力的口号——尊王攘夷,以周天子為主導旗幟,尊崇周王室,讨伐周邊的戎狄,保護中原文明。齊桓公于是組織會盟,但是會盟一般主持人是周天子,于是遂國沒有參加 ,沒有給齊桓公面子。當時參加會盟的有齊、宋、陳、蔡、邾國,可見當時齊桓公的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沒有影響力就要創造影響力,遂國沒有參加會盟,那我就打他,最後滅了遂國,給的理由是:不尊重周天子。周天子對此也是十分支援的。
還有一個典故和齊桓公管仲有關,那就是“老馬識途”。
當年山戎進犯燕國,齊國發兵相助。齊桓公最為盟國之首,自己率兵出征,隻是持續時間超長。據悉,齊國大軍春天出發,最後傳回時以是冬天,和之前的路不一樣了,軍隊的路探也分不清東西南北,總之他們迷路了 。足智多謀的管仲建議齊桓公放開幾個老馬去探路,最後果然成功了。
首先說:齊桓公(春秋),死于諱疾忌醫,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正确,齊桓公(?~公元前643年),扁鵲(公元前407~公元310),時間明顯不對。曆史難免有重名重姓的,見扁鵲的是田齊桓公,兩個不是一個人。
管仲死之前,告誡齊桓公不要接近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小人,并把他們流放。可好奇心害死人,齊桓公想要看看他們是怎麼害我的。于是把他們招了回來。
①易牙是現代廚師的祖師爺,但他并不是好人。他擅長烹饪,齊桓公問易牙說:人肉是什麼味道呀,易牙就把自己的兒子煮了給齊桓公吃,齊桓公不但不反感,還津津有味。齊桓公認為易牙愛自己勝過愛自己的親人
②豎刁為了可以留下齊桓公身邊,便自宮了,他認為齊桓公是威武雄壯的人,齊桓公認為有男人當成威武雄壯的男人,自己滿意不以。豎刁可能是同志,但可以确切的說,他不喜歡齊桓公,而是喜歡坐在王位的齊桓公。
③開方衛國公子,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國之君,卻留在齊桓公身邊,連自己的母親去世也沒有回去,說:路途遙遠(大約快馬3.4天路程),怕其他人照顧齊桓公照顧的不好。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怎麼會愛自己的主子呢?
齊桓公有好幾個老婆,每一個老婆都想叫自己自己的兒子成為未來的大王 ,有一次齊桓公一激動犯病了。
易牙、豎刁、開方假冒桓公名義,不許任何人見自己。并在齊桓公的寝室周圍,築起高牆與世隔絕,隻留個狗洞,宮内一個宮女,每天早晚安排一個小宦官,去裡面看看齊桓公是生還是死。
而自己的老婆孩子真掙王位,根本沒有心事顧及齊桓公,宮内沒有給齊桓公留任何食物,一代霸主竟被活活餓死宮中。直到自己的兒子無虧在衆大臣建議下,才将以死去67的父親下葬。腐臭味道随風飄散,蛆蟲都爬出了窗外,一代霸主的一生結束了,不禁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