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子》品讀: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管子·牧民第一》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國,《管子》是治國方略,是不是通于平天下之道呢?于此存此問。

維,綱,關鍵,亦指法度。也可以指代四角。四角撐起一個國家,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是以後面的“傾”、“危”、“覆”、“滅”,這四步變化也就很容易了解了。

這裡就是一種警醒。是以就說了“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從尚可補救到不可挽回。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五常,管子提倡的四維,與共的是“禮”和“義”。

古文一字一義,我們對一個字的解讀可以很豐富,但是也可能偏離它實際要表達的東西,這是我們在做經典闡釋的時候最需要把握好的。字義的解讀和經典的思想要契合,這是關鍵。

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

禮,對應的是節,禮,就是大家共同遵循的一套社會規範、準則,禮就是守規矩。禮,天理之節文。倉廪實而知禮節,對于大衆而言,這是知禮的一個物質保障。禮保證的是整個社會的秩序和穩定。

義呢,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義,就是守住這個禮,守住做人的本分。不做苦心事,俯仰天地,無愧于心,是義。

廉,從廣( yǎn),兼聲。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本義:廳堂的側邊。我們打掃房子,不能放過那些邊邊角角,要保持整體的潔淨,而不是把容易看到的打掃幹淨就行了。是以“廉不蔽惡”,就是不能藏污納垢,保持整個國家管理系統的幹淨。

恥,從心,耳聲。本義:恥辱,可恥的事情。這是主動地“知止”,聽到不好的事情,就主動地不去做,這就是一個人内在的良知。

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這四維啊,從外在的禮,到義的堅守,再到内在的廉潔和内心的自覺的知恥,層層深入。人心變壞了,世道就亂了。

“不踰節”,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活出的境界,不容易。在有限的空間和資源裡,活出自由。從“不自由”裡活出自由,這是境界。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空出“有餘的空間”,沒有這個空間,禮難以存在。

上面幾句話,剛健中正,“不踰節”、“不自進”、“不蔽惡”、“不從枉”,這是讀書人的工夫。我們讀書,要在這裡多琢磨。

讀《管子》明實學,明高效的組織管理,但還要有一個四書五經的根基,是要結合的。“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樣能合起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這一點好了解,也是我們這個文化曆來的堅守,在于得民心。這不能隻是停留在一個口号上,也是不君主、貴族維護自己地位的幌子,而是實實在在要去做到的事情。管子把握住這個關鍵,就是明本末。這是通于王道的。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諸侯,不以兵車,行的是霸道。然其不拘于霸道,由霸道而王道,進而大道,這是管子的追求。但是管仲之實際所行,隻及霸道,是以孔子說“管仲之器小哉!”

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這裡關鍵一點就是一個“順”字,滿足群眾的剛需和隐憂。這些都是堂堂正正之道,沒有投機取巧之嫌。我們看《管子》,可能并沒有那麼多所謂的“微言大義”,更多的是系統的管理架構,是整全周密的相輔之道,關切的根本問題、主要問題,以及切實解決的辦法。

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民為之憂勞”是暫時的,經曆暫時的“憂勞”之後,就有“佚樂”的希望,是以群眾願意和國家走過這一段艱難的創業之路,前途的光明的。這就是上下同道,《孫子兵法》始計篇裡也講到了這一點“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同意”,就是同心同德,因為上“順”民意啊,得民心啊,這種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日久見其心,是以“同意”,一時的欺騙,并不是長久之計。

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衆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不得民心,光靠刑罰和殺戮,也隻能暫時地壓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能壓服多長時間呢!

是以,正道,順民意,得民心,這才是長久之道,光明之道。《管子》開篇,所闡述的道,也是堂堂正正的,這便是《管子》的氣度和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