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丞相,是軍師,是諸葛亮的偶像,他懂壟斷,會炒作,是經濟戰的鼻祖,他就像一個穿越者,戰略眼光遠超所生活的時代,如今資本所熱衷的那些手段,全是他玩剩下的,那些張口閉口貿易戰、經濟戰的美國政客,充其量隻能算是他的徒子徒孫,他就是春秋時期的經濟學大佬管仲,而今天要講的,就是他最經典的幾次操盤案例,我們一起來看他如何,不費一兵一卒,拖垮一國經濟。

管仲
當時的管仲在齊國為相,老闆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齊國有一個鄰國叫魯國,發展得非常棒,齊桓公看得眼饞,便找來管仲爸爸商量,看能不能想辦法把魯國給吞并了。
這裡說一句,齊桓公尊稱管仲為“仲父”,是以叫管仲爸爸沒毛病。
管仲一聽,小事兒,按我說的辦就行了。此後,按照管仲的要求,齊桓公開始穿魯缟做的衣服,這魯缟就是魯國産的一種布料,非常輕薄,有句話叫,“強弩之末 勢不能穿魯缟”,說的就是它。
影視劇中的齊桓公
齊桓公對于魯缟做的衣服似乎非常喜歡,吃飯也穿,辦公也穿,逛街也穿,開會也穿,齊國的士大夫們一看,心想:難道這就是今年的潮流嗎?要知道,在那個樸素的年代,一國之君就是整個國家的潮流标杆,時尚偶像,于是,齊國衆大臣紛紛效仿,緊接着,底層老百姓們看官老爺都這麼穿,也跟着有樣學樣,并因自己走在了時尚前沿而沾沾自喜,畢竟這魯缟怎麼說也屬于進口貨,穿着就是洋氣,就這樣,整個齊國都刮起了一陣魯缟風。
而在如此大的使用者量面前,魯缟供不應求,價格蹭蹭往上漲。這個時候,管仲下了一道指令,不允許齊國人自己生産魯缟,隻能從魯國進口。
這一下魯國人民可高興了,不少人一合計,這織魯缟可比種地賺錢多了,于是紛紛放下了手裡的鋤頭,從農民轉行成了紡織勞工。
接下來,管仲又下了一劑猛藥,他向魯國喊話,說齊國需要大量魯缟,誰能送來1000匹就能獲得額外獎勵:金300斤。這個金當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指銅。
魯國人民一聽,還有這種好事,魯國國君都坐不住了,他馬上下令,全民紡織,誰也别種地了,種地才幾個錢啊。一年以後,管仲派人去魯國打探情況,得知魯國所有人都在紡織,于是又下了一道指令,齊國所有人不能穿魯缟做的衣服,并且封閉齊魯兩國的貿易關卡,斷絕跟魯國的貿易往來。
魯缟
起初,魯國人還沒覺得有什麼,但不久後他們就開始慌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糧食。
由于所有魯國人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紡織大潮中,田地無人耕種,早已荒蕪,各家各戶也都沒有存糧,窮得隻剩錢了。但問題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齊國關閉了貿易通道,周邊各國也不賣糧食給他們,這就導緻魯國境内糧價飙升。
魯國國君這才開始着急,讓國民開始種地,但種地也要遵循自然規律,莊稼都有生長周期,不可能種下去就能收獲,況且土地荒蕪已久,需要重新開墾一番,魯國人民此時可都餓着肚子呢,哪有力氣折騰這些。
又過了8個月,此時的魯國餓殍遍地,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糧價已經上漲到1000錢一石。
管仲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收網了,他降低了齊國境内的糧價,你魯國不是1000錢一石嗎,我10錢一石,100倍的差價,魯國人民都傻了,這誰頂得住啊,于是在齊魯之間,上演了一場大型古裝移民劇《糧食的誘惑》,魯國的六成國民都歸附了齊國。
三年後,經濟崩潰 民心盡失的魯國國君實在是扛不住了,被迫向齊國臣服。
管仲沒有費一兵一卒,僅憑一張魯缟便拖垮了一國經濟,此種手段,神乎其技,之後,他故技重施,先後靠相同的手法,兵不血刃地征服了衡山國、楚國等對手,而這也警示我們,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裡,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18億畝的耕地紅線一定要堅持,另外還要注意避免自身的經濟結構單一化,就如同魯國一樣,全國都依賴紡織,一旦被卡了脖子,離經濟崩潰也就不遠了。
而除了經濟戰外,管仲還善于用壟斷、炒作等手段點石成金,聚斂财富,正如現在資本炒作流量明星一樣,不同的是,資本炒的是人,管仲炒的是一堆石頭。
當時的齊國強大之後,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大旗,這個王就是指的周天子,名義上來說,包括齊國在内的各個諸侯國都是,周王朝這個大集團下面的子公司,齊國打出“尊王”的旗号,那就是占住了大義,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再想對付誰,那就是師出有名,随便拿捏,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差不多一個道理。
不過尊王可不是喊喊口号就行了,你得拿出實際行動來,是以齊桓公就準備搞一場活動,由他率領衆諸侯朝拜大周太廟,但問題也來了,搞活動可是要錢的,而且是誰帶頭誰掏錢,别人也不可能跟你aa,不過此時的齊國國庫并不是那麼富裕,是以齊桓公又找到了管仲爸爸。
管仲讓齊桓公帶人來到一個叫做陰裡的地方,此地盛産一種石料,這種石料是專門用來制作王室祭祀所用石璧的,按照管仲的安排,齊桓公帶人在這裡建了座城,城牆怎麼結實怎麼來,裡三層外三層,突出一個皮糙肉厚,固若金湯。然後找來大量工匠,将石料雕刻成祭祀專用的石璧,并按照石璧大小,分别标注了不同的價格,尺寸越大越貴,尺寸小的,嗯,也不便宜。
石璧
石璧雕刻完成後,齊桓公又找到周天子,說這幫諸侯天天打打殺殺,太不像話,根本沒把您放眼裡,是以我想帶着他們朝拜太廟,以表示對周王室的尊敬,您看行嗎?
周天子一聽這是好事啊,但又有點猶豫,這活動經費算誰的?齊桓公一拍胸脯,我們全包,不過有個條件,諸侯們朝拜的時候必須攜帶彤弓和石璧,要不然不能參加,周天子當然沒意見,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朝拜太廟的消息放出去後,諸侯們都開始做準備,陰裡有制作石璧的材料是衆所周知的事,但當大夥來到陰裡後,看着那高高的城牆,全都傻眼了。
怒不可遏的諸侯們調來軍隊,要把陰裡打下來,但管仲早料到了這一切,陰裡的城牆修得非常結實,攻城的軍隊無功而返,無奈之下,各大諸侯隻能向齊國購買石璧。
其實這朝拜太廟的活動也不是非參加不可,但有句話說得好,“朝拜不可怕 缺誰誰尴尬”,平日裡各諸侯都自稱王室血脈 ,這下真要祭祖了,怎麼能缺席呢,況且這種高端局,但凡有頭有臉的諸侯都想參加,彰顯地位,誰要真因為一塊石璧而參加不了,那才是丢臉呢。
是以盡管齊國的石璧價格高得離譜,但各大諸侯隻能打落牙齒往肚裡咽,忍痛割肉。
就這樣,一堆石頭被管仲炒到了天價,并換來了大量的财富,此後8年,齊國沒有向國民收過一分稅,國庫卻始終充盈。
用輿論進行炒作,用壟斷掠取财富,是當今一些資本和西方國家的常用手段,而作為此間宗師級的人物,管仲的這些操作,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