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酥脆酸甜皮條鳝魚 甜糯爽滑八寶飯

您目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台 時間:2019-10-06 17:27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郭佩月)據《荊楚歲時記》記載“荊楚多甜酸”,皮條鳝魚就是甜酸口味的荊沙名菜,外酥裡嫩,叫人垂涎三尺。而“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說的就是人們對荊州名點——八寶飯的贊語。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這兩道名菜。

桂林宴的大廚劉超說:“先将七八條鳝魚淨肉切成七八厘米的小斷,然後撒鹽抓勻,去除鳝魚身上的粘液。”

皮條鳝魚制作人劉超介紹,在澱粉中加入蛋清,主要是起泡的作用。加點啤酒去腥味,加點食用油,再拌均勻。

将挂糊的鳝魚段下入7成熱的油鍋,炸約3分鐘,待鳝魚條展開時撈起。

二次入油鍋炸1分鐘,離火低溫慢炸3分鐘左右,再移至大火炸1分鐘,炸至金黃起鍋備用,再調制糖醋汁。

劉超提醒,糖稍微多一點,醋稍微少一點。醬油,加點鹽。

大火收汁後,倒入炸好的鳝魚段,颠鍋,讓糖醋汁均勻包裹鳝魚段。一道晶瑩剔透的皮條鳝魚就做好了。咬一口,酥脆香甜。視覺、味覺、觸覺、聽覺都是一種享受。

原聚珍園總經理進階烹饪技師夏仁俊說,皮條鳝魚大概在清朝道光年間就有了。現在少說一點,200年的曆史有了。這個菜的特色就是色澤金黃。酸甜酥脆可口。這道菜做得好的話。吃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這盤菜都還是酥的。

77歲的楊長芳姨媽,八十年代向沙市“好公道餐廳”廚師劉光新學做八寶飯,至今已有30年。首先将優質糯米浸泡4小時,上籠蒸半小時;薏仁米也是浸泡4小時,煮1小時;洪湖蓮子泡上一小時後煮開即可。

糯米蒸好後,倒入大盆加入薏仁、糖桂花、豬油,第一次攪拌。和勻後,加入熟蓮子、冬瓜糖、棗、金桔等蜜餞。充分拌勻後,就可以裝碗了。

鬥轉星移,歲月悠悠。盡管“沙市好公道餐廳”也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但“好公道、公道好,公道價廉品質高”這一美譽深深紮根楊長芳的心中。

荊州八寶飯制作人楊長芳表示,要踏踏實實的做人,對人要負責,要讓别人吃得滿意。東西好,顧客也多一些。

據說,清朝慈禧太後很愛吃八寶飯,禦膳房有位肖代師傅很擅長做。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他告老還鄉巧遇荊州聚珍園餐館的主人,肖代成為聚珍園的頭牌大廚。他做的八寶飯經過百餘年的傳承,成為荊州人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必備美食。今年72歲的夏仁俊,是原聚珍園總經理進階烹饪技師,在聚珍園工作了46年,他做的八寶飯曾經受到中央上司人的青睐。

夏仁俊介紹,八寶飯主料是糯米。洪湖蓮子,紅棗苡仁,冬瓜糖,去冰規劃櫻桃。葡萄幹。實際上八寶飯在我們原來做做的時候。起碼有十一二種原料。時令的果脯蜜餞都可以放進八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