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台灣前上司人蔣經國的私人日記在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正式公開,蔣經國紀念圖書館将于5月底開放。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曉婷将于今日出版,揭開當年未知的兩岸秘密,并解釋張雅如100頁日記的失蹤之謎,分析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繼母宋美齡的關系。

蔣經國的日記寫于1937年至1979年。在接受台灣《聯合日報》采訪時,林小廷說,蔣介石受到明朝偉大的儒家王陽明的影響,他不僅每天寫日記,還想讓下屬和兒子寫日記。1937年從蘇聯回國後,蔣介石應父親的要求,每天寫日記,每年年底都交給父親。
在他長達四十二年的日記中,林發現他在1941年和1942年丢失了近百頁的日記。如果把這些日子與蔣介石當時的下落進行比較,很多都會在日記中找到,這應該是張雅如出生後多次到桂林探望的記錄。包括1942年2月在抗日戰争時期,交通極為不便,蔣經國隻從福建南部到桂林過農曆新年。林小廷認為,這些失蹤日記的内容應該與張亞茹有關。
1942年春,蔣經國在未穿衣服的日記中給"慧雲"稱呼張雅如,坦言"感情的力量",一到一周放假不工作"即自覺精神無處可去,不确定",自白自白"愛張雅如"出于真誠,發自内心",卻因為環境因素大而為她感到難過, "我不知道如何了解我的痛苦?""在收到孝順和孝道誕生的消息的當天,蔣經國在日記中寫下了"快樂的心"字樣。
蔣經國,1954年,在他的日記中,否認孝順,孝順為他而出,但已故的好朋友王繼春和張亞如相生,在日記中撒謊。
林鄭月娥說,他無法推測這些日記是蔣經國本人還是他的繼任者撕毀的,以及撕毀日記的動機。但從人的角度來看,蔣經國是1950年代國民黨的繼承者,他的所作所為不能忽視父親對他的認知,蔣介石每年都會讀日記。不管老江是否知道自己過去的婚外情,在這個政對手在等、權力兇猛的關鍵時刻,他或許已經決定,要撒個謊,讓父親通過日記的表達來了解他對這段話的态度。
民間傳說蔣經國和财務部主任任興群大賽"一代青衣"顧正秋(平劇丹嬌),林小婷透露,姜景國在日記中說,顧正秋的追求是假的,是政敵的虛假資訊,但他确實在日記中說了恨任興。(編輯: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