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三國時期,關羽挂印封金,在許昌灞陵橋辭别曹操後,第一關就到了東嶺關。他斬殺了守關大将孔秀,拉開了過五關斬六将的序幕。當地百姓為紀念此事,在附近修了一座廟。

鮮為人知的是,東嶺關就位于現在的禹州市花石鎮白北村附近。那座廟至今尚存,裡面有一個聞名遐迩的大殿——義勇武安王大殿。由于廟裡祭祀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将,當地村民俗稱其為“五虎廟”。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在禹州市區西北部20多公裡處,有個曆史悠久的中原名鎮——花石鎮。在這裡,碧波蕩漾、浮光躍金的白沙水庫如一面明鏡鑲嵌其中,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颍河、白沙河像一條條玉帶穿境而過。

在白沙水庫前面,有個聞名遐迩的白沙村。白沙河把村子一分為二,北邊的叫白北村,南邊的叫白南村。

根據禹州市文物管理處提供的資料,聞名遐迩的義勇武安王大殿就坐落在白北村,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廟宇。

正在廟門前聊天兒、打紙牌的楊長根等幾名老人說,這就是“五虎廟”。門前的幾塊石碑卻清晰地顯示,這裡是省級文物保護機關義勇武安王大殿的所在地。一個地方為何有兩個名字?

楊長根等老人解釋說,“政府叫義勇武安王大殿,因為裡面供奉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将,當地人俗稱‘五虎廟’”。

白沙村原為白沙鎮,已有數千年的曆史,秦漢時期即為颍川西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明朝,官府曾在這裡建立白沙書院。清朝,官府在這兒設驿站,隻是在民國以後因兵匪劫掠而敗落。

三國時期,關羽獲得劉備在河北袁紹處的消息後,即挂印封金,開始千裡走單騎。關羽一行所到的第一關是東嶺關,他拿守關大将孔秀“開刀”,拉開了過五關斬六将的序幕。

後來,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此事,就修了一座廟。一開始,廟裡隻供奉關羽,是以叫“關爺廟”,後來,又連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一起供奉,是以叫“五虎廟”。該廟坐北朝南,是遠近聞名的文物古迹。

禹州市文物管理處支部書記王豪介紹,義勇武安王大殿初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明洪武、宣德年間曾兩次重修。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該建築群現存戲樓 、山門 、大殿 、東廂房 、西廂房 、東配房等七座建築。戲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為戲台,與大殿山門隔白沙河相望。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後部開門,還有四座廂房。

義勇武安王大殿建于直壁式台基上,面闊三間9.7米,進深三間9.62米,單檐歇山頂,灰筒瓦覆頂,綠琉璃脊。其構架為三架梁對前後雙步梁用四柱;脊瓜柱立于三架梁上,并用三踩單下昂鬥拱,明間平身科為圓形瓜棱鬥,其他為方鬥。大殿的平面布局,柱梁結構、鬥栱造型均沿襲了宋元時期的風格,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南省文物局曾于1953年、1963年、1977年前後三次撥款,對義勇武安王大殿後坡和部分檐、檩、構件等進行了修補,并于1963年将其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元代建築承金代建築,因蒙元統治者建築工程技術落後,故依賴漢人工匠營造。元代建築的特點是粗放不羁,在金代用移柱、減柱的基礎上,更大膽地減省木構架結構。元代木構多用原木作梁,是以外觀粗放。因為蒙古人好白,元代建築多用白色琉璃瓦,并形成特色。而現存的義勇武安王大殿則無此特色,從側面說明了其被後世多次維修的事實。

由于種種原因,元代建築保留下來的很少,是以義勇武安王大殿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由于既忠且勇,關羽在後世備受官方和民間推崇,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将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

自宋以後,關羽被宋徽宗封為忠惠公、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又被封為義勇武安王。是以,從義勇武安王大殿這個名稱,可以判斷出大殿是在宋以後建設或命名的。

後來,關羽又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直至在清朝登峰造極,被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以後,全國各地才出現關帝廟。但在民間,關羽一般被尊稱為“關公”。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生活于元末明初的作者羅貫中以旁白視角叙事時,通常稱關羽為“雲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号外,亦隻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過五關斬六将的第一關竟然在這!關羽在此一刀斬了孔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