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元奔‖劉邦以漢為國号,用心良苦,司馬遷卻“多事”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董元奔‖劉邦以漢為國号,用心良苦,司馬遷卻“多事”

漢朝是高皇帝劉邦建立的,是劉邦于公元前202年打敗勁敵項羽之後建立的。劉邦為什麼要把新朝代的國号定為漢呢?按理說,漢本是西楚霸王項羽分封給劉邦的諸侯國國号,劉邦以漢為國号,他率領“漢軍”反對項羽豈不屬于犯上作亂嗎?新生的朝代在政治上沒有降格之嫌嗎?其實不然,劉邦以漢為國号,對他以及新生的朝代有好處,這應該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首先,劉邦在尊重項羽封自己為漢王這一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找到讨伐項羽的理由。跟項羽争奪天下的戰争期間,劉邦始終是以漢王的名号存在的,他的軍隊當然也稱漢軍,這是劉邦能夠争取天下諸侯背叛項羽以便與自己結盟的重要政策。那麼,漢王讨伐西楚霸王是不是犯上呢?并不是,因為劉邦以項羽謀殺義帝為他讨伐項羽的理由,所謂義帝隻是項羽的傀儡,但是義帝畢竟是項羽擁立為天下共主的,劉邦率領白衣白旗的漢軍,以為義帝報仇的名義東讨項羽,自然也就相對合理了。

其次,劉邦可以通過紀年篡改曆史,忽略項羽時代的存在。陳勝吳廣起義時,秦朝還處于秦二世時期,秦還沒有滅亡,秦和陳勝的張楚政權各自紀年;陳勝死後,楚懷王接着與秦各自紀年;秦亡後,西楚霸王開始紀年。按理說,西楚霸王死後,劉邦才可以開始紀年,司馬遷在《史記》中确實也是這麼考慮的。司馬遷刻意忽略掉了秦亡之前陳勝、楚懷王的紀年,直接以“秦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簡潔、負曆史責任、無縫對接的實作了紀年的連續性和科學性。但是,劉邦的想法并不像後來的司馬遷,劉邦以漢為新朝代的國号,那麼漢的紀年就應該從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那時候起,而項羽的紀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這樣一來,項羽的全部紀年就可以被漢取代了。通過紀年,劉邦把漢朝的起點前推到秦亡之時,劉邦就取代項羽成為秦朝帝業的“合法”繼承人。

在秦亡漢立時期,項羽畢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劉邦既然以漢王的身份“犯上”讨伐項羽,以紀年的方式忽略項羽,那麼,怎樣處理項羽的名号呢?劉邦把項羽的頭埋葬在谷城(今山東省東平縣境内),谷城屬于魯地,秦亡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王,劉邦親自參加安葬項羽于谷城的儀式,顯然他把項羽視為反秦時期的諸侯。圍繞漢名号和國号,通過使用義帝牌、紀年牌、葬項牌等這些剪拼曆史的綜合手段,劉邦成功地把自己與項羽的尊卑關系翻轉了。司馬遷看透了劉邦的意圖,他本着信史的精神,把漢朝最初幾年的曆史還給了項羽,寫了一篇《項羽本紀》,難怪司馬遷不讨漢武帝喜歡。

(編輯:董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