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作者:楊角風發作

有人問: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複雜,我們也不用過度解讀諸葛亮的意思,其實我們隻要仔細分析諸葛亮的立場,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相比于趙雲魏延,向寵的确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麼個人,我們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啰嗦幾句給大家介紹一下向寵這個人:

向寵有個叔叔叫向朗,向朗這個人在荊州很有名望,師從司馬徽,他和徐庶、龐統的私交很好,自然也是諸葛亮的好友。在建安十三年向朗就跟着劉備打天下了,算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當年馬谡街亭失守,北伐失利。向朗犯了包庇馬谡逃亡,知情不報的大罪,諸葛亮也沒舍得殺了向朗,隻是貶職懲罰。是以有向朗這個關系在,向寵和諸葛亮的接觸自然沒有太大阻力。

再說這向寵的确也有兩把刷子,章武元年蜀吳爆發著名的夷陵之戰,經過雙方長期的對峙,最終吳國儒将陸遜巧用火攻,大破蜀漢軍。蜀漢各個營地損失慘重,唯有向寵所帶領的部隊完好無損,得到了劉備的肯定。

劉備死後,諸葛亮權傾朝野,向寵雖然并無功績,但是關系硬加上有先帝劉備的稱贊,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先封都亭侯,後升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的宿衛軍,宿衛軍在當時不會去前線打仗,就是專門保護帝王的軍種,等同我們常說的禁衛軍、禦林軍。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為什麼諸葛亮把這樣一個保安頭頭寫進了《出師表》裡卻沒有提及魏延和趙雲這樣的大将呢?

首先,對于諸葛亮排擠趙雲、魏延的說法,我個人表示反對,趙雲和諸葛亮作為開國元老,兩人的關系還是很融洽的,彼此評價都是溢美之詞。

諸葛亮和魏延的确有點沖突,但是兩個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分歧。隻是魏延對諸葛亮領兵作戰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不滿,這才是兩者鬧别扭的源點。回過頭來說,提拔向寵也不等于排擠趙魏,難不成不用有能力的人了?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看諸葛亮的立場,諸葛亮《出師表》所表的對象是劉禅,《出師表》就是寫給他看的。而當時諸葛亮的任務是舉國北伐,像趙雲、鄧芝、馬谡、吳懿這種有名有号的全都跟着諸葛亮到前線去了,魏延就更别說了,人家當的就是漢中的守門員。

是以腹地剩下近乎都是負責後勤,行政管理的文臣,向寵身為皇帝貼身保安大隊長幾乎是唯一一個有領兵作戰經驗的武将。諸葛亮想要劉禅汲取經驗、虛心學習的對象除了向寵也沒有别的選擇。因為别人都去前線了,十萬八千裡的,就是劉禅想取經問道也沒有那個條件。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是以,諸葛亮提到向寵:

“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原因就是劉禅身邊,沒有其他的大将,隻有向寵還像個樣子,除了他,沒有咨詢其他人的選擇。

其次,向寵雖然有點本事,但是并無功勳,倍受提拔做到中部督的位置上已經破格了。諸葛亮想要再次提拔這個親信,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自己再出面就不太合适。畢竟這蜀漢不是姓諸葛的,《出師表》上提一嘴,也是拉了向寵一把。但凡向寵會來事,能夠和劉禅相處融洽,憑借自己的才能收到劉禅的賞識,再升幾級也不是不可能。最好能當個皇帝的老師,這樣再加上費祎、董允,更有利于以諸葛亮為核心的集團主持内部沖突錯綜複雜的蜀漢。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當然,諸葛亮也是為了穩定後方,有自己人把持,也就是朝廷有人,諸葛亮外出打仗也才放心嘛。

向寵倒也做得不錯,但可惜的是後來向寵死于平定漢嘉地區的叛亂的過程中,不過那個時候諸葛亮也已經死了。是以向寵作為諸葛亮集團的一分子,為蜀漢的穩定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最後捐軀為國,的确是一個可敬可用的将領。

三國鼎立的時代,培養國家的新鮮血液的任務,在我看來蜀漢比魏吳都要嚴峻得多。是以無論是現實條件還是政治目還是國情需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名向寵都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趙雲和魏延,跟向寵都不是一個輩分的,也不在蜀漢的權力中心,提他倆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畢竟《出師表》是給劉禅看的,目的是讓劉禅親賢臣遠小人,宮裡面賢臣不多,小人橫行,向寵顯然是靠得住的賢臣,提他也就順理成章了。

諸葛亮《出師表》中為什麼不提趙雲或魏延,卻大肆誇獎将軍向寵?

向寵最終與蠻夷作戰身亡,清代學者端木埰曾寫了這麼一句評價向寵早逝的話:

“諸賢早逝,宿将隻一趙雲,内治隻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将相之任。”

​想來,也是惋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