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波伏娃“私密”遺作将面世,薩特曾稱其沒有出版的必要性

原作者丨alison flood

編譯 | 徐悅東

據《衛報》報道,著名女性主義作家、思想家西蒙·波伏娃的女兒西爾維·勒·邦德·波伏娃

(sylvie le bon-de beauvoir)

在西蒙·波伏娃的檔案資料中,發現了一本由西蒙·波伏娃生前創作的小說《形影不離》

(les inséparable)

,并為其寫了序言,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出版。由于該小說太過私密,在西蒙·波伏娃生前沒有出版。

《形影不離》

創作于1954年,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西蒙·波伏娃年輕的時候和其好友紮紮

(zaza elisabeth lacoin)

的充滿激情和悲劇性的友誼故事。紮紮在21歲的時候因腦炎死去。由于家庭的壓力,紮紮放棄了學業,她和哲學家莫裡斯·梅洛-龐蒂還有一段命運多舛的關系。在小說裡,紮紮化身為andrée,而波伏娃化身為sylvie,而莫裡斯·梅洛-龐蒂則化身為jean。在andrée加入sylvie的班級後,sylvie很快被她的迷人魅力所吸引,她們兩個在高中期間形影不離,直到andrée悲劇性的死亡。

vintage出版社明年在英國出版這部小說的英文版。其編輯charlotte knight表示,這部小說是一部“令人感動的,精準地捕捉青春期女性友誼和女性世界觀形成的作品”。“這部小說描述兩個年輕女孩的友誼。她們在對抗20世紀初巴黎社會對婦女的道德要求——純潔、虔誠和順從。這個社會要求她們放棄她們所熱愛的東西。”在作品中,波伏娃描述了年輕女性為何無法獲得自由,因為她們的目标是成為妻子和母親。

波伏娃“私密”遺作将面世,薩特曾稱其沒有出版的必要性

西蒙·波伏娃

charlotte knight還表示,“波伏娃一生中的激情和性格,在她和紮紮的友誼中開始形成。後來,波伏娃最終突破束縛,獲得了自由,但她的好朋友卻英年早逝。”這部作品對于研究波伏娃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價值。

波伏娃在其回憶錄裡曾寫道,在著名的《第二性》出版五年之後,她創作了幾個月,然後把這部小說給她的伴侶薩特看,薩特“捏着鼻子”,認為這部小說“沒有出版的必要性,讀者也不會感興趣。”最終,紮紮這個人物最終在波伏娃的非虛構作品《端方淑女》中出現。

波伏娃的女兒告訴《紐約時報》,她在1986年就讀過這部小說,并打算出版。但是,由于一直有其他更優先的作品要出版,這部小說的出版就一直被擱置。是以,直到最近,她才開始整理她母親檔案裡的小說作品。波伏娃的女兒認為,《形影不離》是一部成熟的作品,1954年的波伏娃已經打磨好了自己寫作手藝。而且在1954年後,波伏娃就再也沒有改動過這部小說。波伏娃毀掉了一些她不喜歡的作品,但這部小說幸存了下來。

《形影不離》的法語版将在今年10月出版。到目前為止,該書的版權已經賣給了17個國家的出版商。

文章版權歸《衛報》所有。

參考連結: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apr/29/simone-de-beauvoir-too-intimate-novel-to-be-published-after-75-year-les-inseparables

原作者丨alison flood,編譯 | 徐悅東

編輯丨董牧孜,校對丨何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