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一個關于瘋子的故事嗎?(讀薩特的《厭惡》)

作者:由心品
這是一個關于瘋子的故事嗎?(讀薩特的《厭惡》)

我們覺得薩特小說《厭惡》(一譯“惡心”)很難讀。它的哲學味很濃,卻又不同于通常所謂的哲理小說。那種小說是先有了一個或一些确定的哲學觀點要表述,然後編造幾個人物作傀儡,借他們的口把這個或這些觀點說出來。嚴格地說,這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弄得好是哲學的通俗表述,弄得不好是非驢非馬的東西。

《厭惡》并沒有闡釋什麼确定的哲學理論,相反地,薩特因為自己關于惡心以及存在的思想感受是模模糊糊、不明晰的,才用了小說形式把它表述出來。他覺得以惡心為題寫一部哲學著作并不能讓自己的表達欲望得到滿足。

這樣,我們如果把重點放在從《厭惡》中抓出幾個哲學觀點來,恐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們還不如以模糊就模糊,也來談點感受吧。

這是一個關于瘋子的故事嗎?(讀薩特的《厭惡》)

《厭惡》着力寫了一個孤獨者洛根丁的心理狀态:厭惡、惡心、對奇遇的渴求、荒謬感、對偶然性的意識、…… 。看到洛根丁那種種稀奇古怪的念頭和舉動,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點精神失常。實際上,《厭惡》寫出後,許多人都認為作者是個瘋子(可憐的薩特!)或者作者是寫一個瘋子的故事。

拾起一塊小石頭打水漂漂,突然一下子失去扔出去的欲望;十分渴望從地下揀起那張破髒的紙,但手就是不能行動;握一隻濕漉漉的手,突然覺得好像握一隻肥大的白蟲;貼近玻璃看時,突然在反射中看到自己放大了的血紅色的醜陋的眼,…… 這些體驗我們都有過,但我們不會像洛根丁那樣,沉耽于其中。老是沉浸在這些感受裡,老是把這些感受當多大回事,我們就會去找精神病醫生,看我們的精神是否不正常,得了強迫症或什麼的。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我們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别的上面,放在那些有理性的或能說出個道道來的事物、行為、關系上面。

這是一個關于瘋子的故事嗎?(讀薩特的《厭惡》)

洛根丁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覺得他有點像瘋子。但是且慢!《厭惡》中正好談到一個“瘋子”阿基爾先生。他本來也是跟洛根丁一樣孤獨的人,他在酒店的出現使大家不安,但一位富有經驗、善于給人類的洛耶大夫指着這個人說,“他是一個老瘋子,就是這麼回事。”于是大家都安心了,更妙的是這位“老瘋子”本人也寬了心,他能夠對付自己了——一個老瘋子而已。他被歸了類,被一種一般概念“瘋子”解釋清楚了。于是大家都慶幸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出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但阿爾基先生不是一個老瘋子,他隻是感到畏懼。他在了解某個東西時,突然感到孤獨一人,無人可以求助,這個世界過去的一切也幫助不了他,他的古怪、不安就是為了這個。

也許洛根丁不僅僅是個“瘋子”?也許從這個“瘋子”的眼光中能看到一個更為真實的世界?也許洛根丁的不正常正好反映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不正常?

弗洛姆說,在現代文明社會裡,那些所謂病态的人實際上是正常的,因為他們不能适應文明社會中那些病态的東西進而自身顯現出病态,這是對病态文明的一種反抗——在心理上。相反地,那些所謂正常人實際上倒真正是病态的,這種“正常”是麻木的變相說法。他們已習慣了病态的東西,他們病入膏肓了。

【本文摘自《風從兩山間吹過》(黃忠晶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一書】

董鼎山先生為何要用如此不堪的語言來罵薩特?(《愛情與誘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