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豆腐面,山東泰安傳統小吃,老少皆宜,是泰山鬥姆宮、尼姑庵待客的素面。用泰安豆腐及山菜作鹵,色澤黃、綠、白相映,清鮮爽口。泰山鬥姆宮、尼姑庵待客素面,用泰安豆腐及山菜作鹵,色澤黃、綠、白相映,清鮮爽口。

豆腐是山東泰安的地方傳統名吃,當地農家的四季菜,後來随着曆代帝王到泰安祭泰山,先後建起了不少寺廟、庵堂,吃素吃齋者增多,豆腐便成為這裡的重要菜肴,在元朝以前,就已成為泰山和泰安地區一流名菜。
乾隆年問修訂的《泰安縣志》曾作這樣的記述:"淩晨街街梆子響,晚問戶戶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反映了當時泰安城豆腐業興旺的景象。李白于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由湖北安陸遷來濟南後,以及杜甫客居山東時,他們都曾多次上泰山,并品嘗"泰安三美"菜肴之風味。
面條、豆腐、雞蛋、苔菜、木耳、筍片、茭白、紹酒、醬油、精鹽等。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乾隆年問修訂的《泰安縣志》曾作這樣的記述:"淩晨街街梆子響,晚問戶戶豆腐香,泰城家家豆腐坊",反映了當時泰安城豆腐業興旺的景象。
李白于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由湖北安陸遷來濟南後,以及杜甫客居山東時,他們都曾多次上泰山,并品嘗"泰安三美"菜肴之風味。"遊山不來品三美,泰山風光沒賞全",這是當地長期流傳的贊譽三美菜肴的佳話。"三美豆腐"一直流傳至今,馳名中外。2012年,泰山豆腐宴入選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豆腐面的面條最好用人工擀成的切面。将大鍋燒沸後,再将面條下鍋内煮熟,撈出盛入5個碗中。其次炒勺内放在花生油,燒至七成熱,加入切好的豆腐丁,炸至呈金黃色撈出控油;苔菜洗淨切段;木耳洗淨撕碎;筍切片,茭白切片。
除豆腐外均放入沸水中氽過撈出。最後鍋裡放豆芽湯,加入豆腐丁、苔菜段、木耳、筍片、茭白、紹酒、醬油、精鹽,開鍋後把攪打好的雞蛋灑入湯中,使其成碎蛋片,再用濕澱粉勾芡,加味精,滴入花椒油。把湯鹵澆到面條碗内即成。
泰安的豆腐面是尼姑庵的一道素食面。這道菜是尼姑庵招待貴賓的一道美食。不僅有豆腐和面,還會加上一些山上的菌類和蔬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重要的是出自出家人之手,不是誰想吃就能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