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你們期待已久的《老家的味道》第五季回歸!
第一期節目教你打造零廚藝
下飯利器!
新手也能輕松駕馭!
熱熱辣辣香噴噴
配着白米飯一起吃最好啦~

這道紅遍大江南北的招牌下飯利器—辣子雞,誕生在南陽南召的一家農家院落裡,香噴噴的辣椒裡面,混合着幹香美味的雞肉塊,就是這樣一道美味的下飯菜,幾乎全國每個城市都對他無法抗拒,無論是在哪個季節,哪個時間,都能敞開胃口,抱餐一頓~
南 召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第一期走進南召,帶領大家去感受招牌辣子雞的香嫩幹鮮,感受南召養雞空姐的不一般;品嘗一種神奇的美味,能煮能炸還能烤,一起來吧!
南召縣,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曆史悠久,夏商時屬豫州,秦時置雉縣,唐時為向城縣,明成化十二年置南召縣,是中國早期人類重要發源地之一。現存距今50萬年前的中原人類始祖:南召猿人、被列為國家名錄的:楚長城遺址等遺址。
土柴雞
在南召縣,有一種土柴雞,幾乎登上了當地所有飯店的餐桌,因其肉質細嫩緊緻,肉香醇厚,一斤雞肉的價格高達168元,即使這樣,奔着這種雞而來的食客,依然常年不斷,他們知道,這裡的雞子看,來自南召縣大山深處的叢林間。
土柴雞一般都是在山上散養,山頭高林子也深,在山上運動量大,平時吃的都是蟲子、野草了、石頭之類的。
辣子雞,是當地人對于雞的普遍做法,柴雞剁塊,焯水撈出,植物油,豬油互相融合,一種醇香彌漫開來。蔥,姜,各種大料,在熱量的逐漸激發下,香味四溢。大火翻炒制焦黃,加水,小火慢炖。不同于普通雞子,慢炖的過程,柴雞至少需要四個小時,才能使肉的纖維變細變軟。幹煸雞塊,雞塊入油炸至焦黃,放入辣椒,花椒,蔥蒜,小火煸炒五分鐘後出鍋。
在高檔餐廳裡,為了滿足今天的人們,對健康養生的追求,廚師們對柴雞的做法,已從油膩轉為清淡。隻需加入山藥,玉米,枸杞,之後在高壓鍋裡炖40分鐘,就能成就一道香甜爽口,幼嫩适宜的清炖雞。
蠶
南召縣留山鎮的一片山坡,在氣溫驟降之前,秋蠶還有一個月就要進入吐絲結繭期,養好肥膘,是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的事情。
自東漢開始,南召人養蠶的時間已有2000多年,伴随着蠶的曆史,人們享用蠶的習慣也由來已久。當地人對蠶的做法,更是熟門熟路,爆炒,油炸,涼拌,炭烤,從富含高蛋白的蠶蛹,到市場價最高的蛾子,每一口下去,都能讓人滿嘴流油,回味無窮。
世代養蠶的南召人,辛勞之餘的他們,也會千方百計用蠶的美味來犒勞自己,燒烤,這一當下最為流行的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上激發蛋白質的香,以及蠶蛹外殼燒焦的味道。約上三朋好友,品着蠶蛹,酌酒小聚,伴随着蠶蛹體内蛋白油的溢出,沁人心脾的香味,總能将相聚的氛圍推向高潮。
可分享的“土味”美食
可“觸碰”的傳統文化
《老家的味道》是河南衛視繼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之後,又一次展現精準扶貧的電視化創新節目。
在心口相傳的秘方與技藝之間,《老家的味道》是一場以美食為媒體的時空對話,走遍河南美食原材料産地,探訪美食背後的尋常人家。
前四季播出後節目好評如潮,作為一檔有溫度的美食文化節目,《老家的味道》第五季将于2019年1月4日起至2019年3月29日,每周五晚21:15推出共計13期節目。
本季節目将繼續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發掘原産地優質食材,南召空姐養雞、林州花椒女孩兒、魯山牛腿山羊、新縣石斛、汝南烤鴨蛋、寶豐蠍子、光山小龍蝦、淅川大閘蟹、栾川高山玉米糁、渑池黑豬、新安蝸牛、淮濱獅頭鵝等等,烹饪家鄉美食、講述豫菜文化。
《老家的味道》第五季,将更多地融入了公益性元素,對河南各地的特色食材産品進行積極推介,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脫貧緻富,繼續做大公益扶貧和美食文化。
河南衛視《老家的味道》第五季
2019年元月4日(周五)晚21:15
正式開播!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