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陽名人系列:中國漢史專家範晔

範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南朝順陽(今南陽淅川縣)人,範晔字蔚宗,生平大體上是在南朝劉宋時代。他是他老爹範泰的第四子。他娘是範泰的小妾。可能因為生母地位低,是以生的時候沒人管,他娘在廁所生下的他,還是以被磚頭碰傷了額頭,于是乎範晔又有一個小名,叫“範磚”。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範晔自幼好學,博覽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曾任吏部尚書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觸怒劉義康,後遷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發他密謀擁立劉義康,以謀反罪被處以死刑,享年48歲。

範晔一生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是撰寫了被後人稱為前四史之一的《後漢書》。從任宣城太守開始,他充分發揮自己博通經史、文筆優美的特長,發憤撰寫《後漢書》,經過十幾個寒暑,範晔完成了《後漢書》的八十列傳,共一百卷(因為紀傳分上下)。正當他孜孜鑽研、夜以繼日搜集資料,撰寫十志的時候,被人告發參與謀立劉義康的事。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範晔被捕殺。《後漢書》的十志也就胎死腹中,永難問世了。

由于範晔的文學和史學修養較高,他撰寫的《後漢書》文筆流暢,叙事簡明周詳,結構嚴密,書中極少重複和疏漏。此書一出,大家争相傳閱,而其他各家後漢書除袁宏的《後漢紀》外就逐漸被淘汰了。是個走自己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的把式。

這位老鄉,持才傲物,犯上作亂有什麼隐情,咱不評論。但華麗麗的史書那是真真的,有史學家評價:其《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不僅慣于大量使用對句、整句,而且在句式上出現了四六相間的标準骈體形式,造句明顯傾向于整齊化、骈俪化;範晔還緻力于追求語言的聲韻美,運用音韻的規律來潤色序論的創作,其序論贊,文辭精美、音節和諧、铿锵可誦,富有音律美。

值得佩服的還有:這位老鄉範晔是一個無神論者,反對天命論、圖谶說。在《李通傳》論中,他對李通以“劉氏複興,李氏為輔”的谶文鼓動劉秀起事評論說:“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臆測微隐,猖狂無妄之福,污滅宗親,以觖一切之功哉!”李通、劉秀可也是南陽老鄉,他批起來也是毫不留情。他還在《張衡傳》中收錄了張衡的反圖谶疏,表明了贊同的态度。這兩個南陽人還比較對脾氣。

範晔的進步性還展現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後漢書》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在《黨锢傳》中,他為二十一人立傳,竭力歌頌他們的氣節,對張儉、範滂、李膺等人也寫得生動傳神。範晔雖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對農民起義,他對黃巾起義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并未對起義領袖張角等立傳。

大家看到了吧?這就是南陽西南邊陲的鄧淅一帶的“二夥山”精神,耿直、正義、認死理。

南陽名人系列:中國漢史專家範晔

沒找到範晔的畫像,這個可能是吧

南陽名人系列:中國漢史專家範晔

後漢書

南陽名人系列:中國漢史專家範晔

範晔的老家順陽川,大概就是丹江水庫李官橋這片水域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