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欠了很多股票債,他精神崩潰地離開了家鄉70歲的母親獨自還債

午夜時分,在安徽宿州永橋區的一個小吃攤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腰彎着腰提着籃子,一桌一桌地賣着自己的小吃。這位老人叫李雪英,已經70多歲了。每天,她總是第一個來到小吃攤,最後一個離開。

兒子欠了很多股票債,他精神崩潰地離開了家鄉70歲的母親獨自還債

籃子裡有花生、鹹鴨蛋和她自己做的蒸玉米面包。無論刮風還是下雨,她總是在晚上6點半騎着破舊的自行車出門,準時7點到達小吃攤,一直忙到半夜2點或3點。

小吃攤的老闆和食客都認識她,很多食客都會照顧她的生意:

“隻要她來了,别人不買,就買她吧。”

十多年來,她日複一日地重複着這樣的生活。在晚上的幾個小時裡,她繼續奔跑。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她很少喝水,不管是熱的還是冷的,是以她不能每天戰鬥。

根據她自己的計算,她每天需要連續工作15個小時以上,除了一點睡眠時間,但即使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也隻能給她帶來60-70元的收入。

李雪英住的地方很簡單,不到20平方米。這是一間用來存放煤球的雜貨店。房間裡堆滿了雜物,在一個角落裡胡亂堆放着一些剩飯剩菜。

兒子欠了很多股票債,他精神崩潰地離開了家鄉70歲的母親獨自還債

蘇州是個小城市,消費不高。有了她的收入,有理由說生活不會那麼困難。而且,在這麼大的年紀,她應該在家裡悠閑地過着退休生活,她的孩子和孫輩都在她的膝蓋周圍,非常幸福。但她為什麼大半夜的在小吃攤上忙?

原來很多年前,她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雖然她的丈夫去世得很早,但她有兩個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都很好。畢業後,她的大女兒留在了省會合肥,最小的兒子畢業後成功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家裡有兩套房子,在家裡退休,每月有600元的養老金,她的生活條件很好。

但幾天後,她的女兒被診斷出患有癌症,李雪英趕到合肥照顧女兒,但她回到家鄉後,卻發現兒子不見了。

他們告訴李雪英,她的兒子欠他們很多錢,他們找不到他,是以他們不得不來要錢。

李雪瑩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兒子王鲲鵬,從王鲲鵬那裡得知了整個故事:

“我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對你來說,提起我和我妹妹很不容易。我想讓你盡快過上好日子。”

原來,王昆鵬部門的一些人在交易股票。了解情況後,他動了心思。看了很多關于股票交易的書,他覺得自己應該能跑赢股市。

但是,股票交易需要本金,家裡沒有錢給他交易股票。于是,王昆鵬找到了自己的親朋好友,向他們承諾高利貸,并成功借到了錢。

她算過賬,退休工資每月600元,一年7200元。還清這筆巨額債務需要100年。

我的兒子遭遇了一場大災難,這徹底粉碎了李安度晚年的願望。雖然我國法律規定父母沒有義務償還成年子女的債務,但李并沒有逃避。她首先想到的是為兒子還債。

“這是我兒子的錯,給别人造成的損失。我沒有理由逃避,逃避困難,逃避債務。我應該承擔兒子犯下的錯誤。”

有一次,她堅持不下去了,暈倒在醫院裡。

當她暈倒時,病人的家人不敢再用她了。

無奈之下,她想到了以前在餐廳工作的時候,看到了小販們賣的東西,她以為自己也能做到。

于是,她開始嘗試白天在家煮面條,煮花生和鹹鴨蛋,晚上在傣族排攤上賣。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她,知道她這麼努力地工作,就是為了替兒子還債。有些人同情她,願意給她更多的錢。然而她很固執,拒絕接受這樣的施舍,總是把錢給别人。

兒子欠了很多股票債,他精神崩潰地離開了家鄉70歲的母親獨自還債

在小吃攤賣零食的時候發現錢并不少見。好幾次,李都找到了一個錢包,但每次她都毫不猶豫地把它還給了失主。

她說:“你應該把它給别人。這是他們的東西。這是他們的勞動。”

面對年邁的母親,作為一個兒子,你不知道你是否考慮過她的處境。多年來,你媽媽一直在等着你回來。

她沒有換位址,也沒有搬家。她知道即使你不記得别人的位址,你也會記得你的家庭位址。

對于一個已經年事已高的老母來說,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知道兒子平安的消息,真誠地希望你能回到母親身邊,開始新的生活。

兒子欠了很多股票債,他精神崩潰地離開了家鄉70歲的母親獨自還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