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說到蜀後主劉禅,或許很多看官朋友會罵他,扶不起,廢材,亡國賊等不堪入耳的話。但曆史上真正的劉禅,絕對不是你們想象的這樣無能!且不說,在諸葛亮死後,劉禅可以獨立支撐蜀漢30年。單單是在諸葛亮臨死之前,阿鬥問了諸葛亮一個問題,就足以證明,劉禅這小子是在裝傻!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一、劉備一共3個兒子,為何非要立最蠢的阿鬥為帝?

劉備,乃是西蜀開國皇帝,雖然劉備在馬背上的日子遠遠超過陪伴家人的時間,但是劉備還算是一名合格的父親,一個至少能打80分的“頂梁柱”。

在攻取西川之後,劉備便放慢了生活節奏,開始注重後代培養。在劉備一生之中一共是生下了3個兒子,大兒子劉禅,次子劉永、小子劉理。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在劉備的三個兒子之中,以劉禅的資質最為普通,劉永非常厭恨宦官黃皓、而劉理被封為安平王,想必此人亦有不錯的号召力,還有為百姓謀福的治世之道。而劉禅呢?或許隻是比劉永,劉理稍微大了一點,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優勢。

但為何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時,卻直接把皇位傳給最蠢的兒子,也就是劉禅呢?

其實劉備看得非常深遠,其一劉禅與趙雲、諸葛亮等老臣是有着非常不錯的關系的。其二,劉禅智力平庸,不容易被人算計。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說白了,劉備把皇位傳給劉禅,這樣劉禅日後很有可能是一個,“無人放在眼裡的皇帝”,如此一來,蜀國也就相對安全,甚至是根本不會把蜀國放在眼裡。

二、劉備死後,劉禅的處境到底如何?蜀國是什麼情況?

公元223年,由于戰敗劉備郁悶成疾,最終隻得在白帝城交代後事。

劉備在臨死之前,把蜀國的軍事大權主要交給李嚴,還有諸葛亮,政務方面的大權責由諸葛亮一人掌握。不過話又說回來,由于諸葛亮在群眾、諸位大将心目之中的地位,他早已是蜀國的第一把手。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說白了,在劉備死後,蜀國的軍政大權基本系諸葛亮一人身上。

那麼劉禅呢?到底是什麼處境?

其實,劉禅的情況還算是不錯的,除了完成劉備交代的學習《漢書》、《禮記》等書籍之外,其他的時間基本上是在幫忙看家,也就是一個閑職皇帝。

因為此時的劉禅,他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諸葛亮在攻打曹魏之時,劉禅他沒有拒絕的理由,但是更為尴尬的是劉禅他即使想拒絕也沒有那個權利!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總體來說,在劉備死後,劉禅還算是過得不錯。隻是沒有權利在身,體會不到那種九五之尊的感覺!

對蜀呢?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平定了國内的叛亂,公元225年諸葛亮更是平定了南中叛亂。公元228年之時,蜀國的兵力、總體生産力,也都恢複得非常不錯。于是後來,諸葛亮便提出北伐。

三、諸葛亮北伐無果,病重困于五丈原。

公元234年,乃是諸葛亮生平最後一次帶兵北伐。然而,此次北伐諸葛亮雖然解決了糧草問題,但是孔明卻面對更大困難,那就是蜀國的實際兵力,不足曹魏的5分之一,這要怎麼打赢司馬懿?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大型的戰事,除了要依賴雙方統帥的整體戰略。還得需要強大的後勤供給,包括兵力,糧草、軍資的迅速擴充。然而,這些對于蜀國來說,是絕對不可能做到及時補充的。

說句實在話,蜀國的總體人口94萬左右,能戰的兵力卻隻有10萬上下。而曹魏呢?人口達到4、5百萬,能夠上戰場的兵士可達70、80萬,試問如此懸殊的兵力,哪怕諸葛亮再神,他也是無法正面取得勝利的!

公元234年,由于司馬懿此前吃過諸葛亮的虧,是以他選擇避而不戰。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面對司馬懿的避戰,諸葛亮當時是用上了,激将法,甚至是派人給司馬懿送女人服飾,但即使如此司馬懿仍然是避而不戰,随後諸葛亮隻能卧病于五丈原軍營之中。

人言諸葛亮神機妙算,計謀百出,然而在最後時刻面對司馬懿,他也是毫無辦法。無奈,司馬懿兵強馬壯,隻要鎮守住營地不失,棄諸葛亮計策于不顧,即使是張良、韓信在世,恐怕也難以對抗。

四、諸葛亮病重于五丈原,劉禅求計治國之法。諸葛亮發現:劉禅裝傻!

上文說過,諸葛亮在無奈之後,隻能選擇在五丈原安心養病。

公元234年8月,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之際率兵攻打蜀軍,收降蜀軍數百、少量軍資、器物。而此時坐鎮成都的蜀後主劉禅,卻再也坐不住了。由于成都需要人有把守,劉禅便親自授意并且指派尚書仆射李福前往諸葛亮軍營問候孔明。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諸葛亮當時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而劉禅此時派遣李福明面上是詢問諸葛亮的病情,但實際上卻是想要在諸葛亮身上得到治國的解決方案。

當諸葛亮蘇醒之後,便對衆人說道:“吾死之後,國家舊制不可輕易更改!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輕易廢除!”,而此時專程來詢問諸葛亮軍國大計的李福,卻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私下再次詢問諸葛亮:“你百年之後,誰可繼任?”

李福此話,很顯然不是李福想要問的,擺明了是劉禅交代的事情。換言之,當時李福的問題,正是成都蜀後主劉禅的意思。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這話,諸葛亮聽進耳中,卻暗思于心中:“劉禅,這小子原來真的是在裝傻!”,以諸葛亮之才,足可以治世、匡國。而劉禅呢?他正是想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來替自己分憂,是以劉禅如此詢問諸葛亮,正是明智之君的表現。

同時,諸葛亮也暗自竊喜,為何呢?道理也非常簡單,自己不負老主劉備的厚望,雖然沒有匡扶漢室成功,顯然與蜀國的綜合國力是有着非常大的關系的。二來,作為劉禅的相父,自己也算是盡到了相父的責任。

《資治通鑒》有載:公所問者,公琰其宜也。”福謝。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上述記載是什麼意思呢?說的其實就是諸葛亮的回答,諸葛亮認為蔣琬是一個不錯的相才,認為此人就是最合适的人選。然而,李福又接着問,在蔣琬之後呢?誰可以接替他,諸葛亮回答費祎合适。當李福繼續詢問諸葛亮時,孔明再也沒有回答…

從《資治通鑒》的記載來看,當時李福是連續問了諸葛亮,繼他之後誰可以繼任其職?諸葛亮也提到了兩個人,他們分别是蔣琬、費祎。

當時李福詢問諸葛亮是連續詢問,足見有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氣勢。諸葛亮可是李福的頂級上司,那麼是誰給李福的勇氣,能夠如此詢問諸葛亮?很顯然是劉禅。

五、諸葛亮最後的防身術,保全子孫不被欺壓。

在接到李福的問題之後,諸葛亮自然明白劉禅的意圖。于是在回答了李福問題之後,諸葛亮便開始為子孫考慮。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諸葛亮當時是寫下了遺書,此書乃是給劉禅看的。書信之上内容大概就是表述自己的匡扶事業,沒能成功的遺憾。再者就是希望劉禅可以知人善用,強大蜀國。

最後,諸葛亮特意提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諸葛亮為什麼在最後時刻,要跟劉禅提到自己的家底呢?原因很簡單啊,此時的諸葛亮已經發現劉禅不是一個傻子,隻要表明自己的心意,可保子孫不受欺壓。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後來,劉禅果然帶人前往成都諸葛亮家中,發現諸葛亮家中的确沒有多餘的錢财。僅有的财産也正如諸葛亮書信之上所說,“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諸葛亮以此保全子孫不受欺壓,反而諸葛瞻還被劉禅特别對待,不但給他官職,而且還下嫁自己的公主給諸葛瞻。

在諸葛亮死後,劉禅在不久之後,便開始獨立掌權,不管是軍事、還是政事,劉禅他都是一手控制。并且,廢除丞相制度,到公元263年,劉禅一共是在位40年,在三國時期劉禅他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諸葛亮病重之際,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這小子,原來是在裝傻

公元263年,司馬昭分三分伐蜀,由于漢中丢失,加之大将軍姜維亦被拖住、諸葛瞻又被鄧艾所敗,綜合國内兵力、物資等情況,劉禅最終選擇投降,如此不但劉氏一族可以保全,同時也能保全川蜀百姓。

繼續閱讀